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21日,山西省气象局举行世界气象日媒体通气会暨系列科普活动启动仪式。会上,气象专家就我省气候变化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解读。

我省自1961年以来,平均气温升温速率高达0.3℃/10年

3月23日,将迎来第64个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为气候行动最前线。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增速达0.15℃/10年。我国1951至2020年平均气温升温速率达 0.26℃/10年,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与此相伴随着的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和风险正在不断加剧。

“与全球、全国气候变暖趋势一致,我省自1961年以来,平均气温升温速率高达0.3℃/10年,是全国增暖趋势较为明显的区域之一。”山西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秦爱民介绍,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高温、干旱、暴雨等极端事件和灾害多发频发重发。以山西为例,近几年就先后经历了2021年10月历史罕见秋汛,去年台风“杜苏芮”影响的最强降雨,以及去年12月暴雪寒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极端灾害性天气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应对气候变化,山西印发《山西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23—2035年)》,要求加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开展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西气候发生了这些变化

山西省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刘月丽表示,在全球和中国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山西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气温升温趋势显著。山西省年平均气温为10.2℃,近60多年来年平均气温增暖速率为每10年0.3℃,位于全国增暖趋势较为明显的区域。1961年以来的10个最暖年份中,有8个均出现在21世纪。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与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且最低气温增温幅度高于最高气温

降水量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山西省年平均降水量为479.5毫米,近60多年来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是降水量最少的时段,2000年以来,降水增加趋势明显,近10年全省平均降水量达到了536.9毫米,已经超过上世纪降水量最多的60年代(532.9毫米)。夏季是山西省降水量集中的季节,降水量占全年的57%,2000年以来夏季降水也呈明显增加的趋势。

极端气候事件趋强趋多。近年来山西主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出现明显变化。气候变化引发的强降水和降温幅度增大,进而导致强对流、强降温的天气强度趋强。近年来,极端降水增加,日最大降水量和暴雨日数呈明显增加趋势,尤其2021年暴雨日数达到有观测记录以来最多,7月东南部的洪涝灾害以及10月上旬大范围的洪涝,影响严重,历史罕见。气温冷暖急转时有出现,去年12月多县市出现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均突破历史同期极值情况。

气候变化影响不小

气候变化对我省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农业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气候变暖有利于冬小麦等喜温作物面积扩大和复种指数的提高,但同时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增加、强度增大,高温干旱、低温冻害、冰雹、暴雨、局地洪涝制约着农业生产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对水资源的影响。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山西有由“暖干化”向“暖湿化”变化的趋势,降水量的增加致使地表径流量、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也使山西西部、西北部地区土地沙质荒漠化发展减缓。另外,气候变暖加速了大气环流和水文循环过程,引起水资源量和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这可能使山西的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极为不利。

对能源的影响。在能源消耗方面,气候变暖,尤其是冬季气温升高,供暖能源消耗降低;但夏季温度升高,使得制冷能耗明显增加;另外雷电、电线覆冰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对电网的传输系统造成影响。同时气候变化及气候极端事件也影响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地球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我省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和能源结构调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