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在基层调研时表示,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说法迅速成为网络热搜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段时间以来,未成年人犯罪势头居高不下,且有扩大之势。尤其是河北邯郸三少年预谋杀害同班同学并埋尸一案发生后,更是让人们对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关注升到了极高点。这起案件中,三名犯罪嫌疑人均未满14周岁,他们对同班同学实施了暴力行为,导致受害者不幸身亡。这一案件令人痛心,也引发了公众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深刻反思。

因为多地发生的判例显示,因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存在,很多犯罪的未成年人仅到很轻的惩治,与其所犯罪行严重不相匹配。这让很多人感觉,未成年人保护法有时候无意间保护了犯罪的未成年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未成年人犯罪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之间并不存在冲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立法目的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但两部法律的重点各有不同。

未成年人保护法重在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强调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构成了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网络,为未成年人的正常发展提供了条件,有利于未成年人在保护网络的保护下形成健康、理性的人生观,减少犯罪的发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提供了支持,有利于抑制、消除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制、教育 、道德等多个领域,也涉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众多方面。比如:家庭教育的误区、学校教育的失当、社会环境的污染使青少年不能明辨是非、自身素质不高认知能力不足、自身心理性格等方面的主观原因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因素并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健康、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预防和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最高检的表态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我们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个体,而应该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思考和应对。只有这样,才能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健康、安全、和谐的成长环境,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