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环球网

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格局和未来走向愈发关注。新年伊始,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政府工作报告为中国经济设定了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这一目标既体现了政策加码推动经济恢复的决心,也释放出积极的信号。

近日,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中国欧盟商会、英中贸易协会、财新智库支持的第九届“中欧思创会”在北京举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吴敬琏经济学教席教授许斌在演讲中表示,中国经济的基本优势包括高效率、创业精神以及务实精神,这些优势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尽管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有所放缓,并面临国内外多重挑战,但中国经济仍然具备巨大的潜力和韧性,有望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如何解读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以及新质生产力对我国经济的潜能激发和动能重塑能带来哪些积极作用等问题,许斌教授接受了环球网记者的采访。

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设定5%左右的增速目标,既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也是对未来发展潜力的充分信心。除了GDP增长目标,2024年的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还包括城镇新增就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居民收入增长等多项指标。这些目标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延续了稳中求进的总态势。

许斌表示,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是在充分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决策。预期目标充分考虑了经济增长的潜力和支撑条件,同时也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的需求。此外,政府还将结构改善、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和改善收入分配等因素纳入了考量范围。

“左右”的提法不仅体现政府对经济增速的灵活把握,也表明市场对经济增速“可接受度”的弹性。这一设定有助于保持稳定的预期和信心,并为经济发展留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应将GDP增长目标视为指导性目标,而非任务。中国经济依然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韧性,其积极的前景与民营经济的活力以及领导层务实的作风密不可分。只要中国的企业家和老百姓保持积极的工作动力,充分发挥智慧和才能,中国经济将能够实现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增长,增长速度也不会滞缓。”许斌坦言。

新质生产力促发展大有可为

2023年,中国GDP增长达到了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23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7.6%升至13%以上。根据“十四五”规划的目标,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重将提高至17%。

新质生产力作为支撑和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也为全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能。许斌认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前沿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将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数据显示,到2023年,中国“新三样”(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和锂电池)产品的累计出口额已经突破1.06万亿元,首次超过了万亿元的大关。目前,中国占全球太阳能电池出口的80%以上,锂电池出口的50%以上,电动汽车出口的20%以上,这三者激增的主要推动力是政府支持、早期启动、强大且低成本的国内供应链,以及推动规模经济的庞大国内市场。许斌指出,中国出口“新三样”的亮眼数据,是新质生产力在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的具体展现,也体现了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相较优势的动态演进。

许斌认为:“从过去的‘老三样’(服装、家具、家电)到现在的‘新三样’是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具象化体现。展望未来,我们应充分发挥对于已有技术进行二次改进的优势。通过相关的制度建设,创造一个让大家都愿意创新并且能够创新的环境。这不仅能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将为世界发展提供更多合作的新空间。”

以开放之姿迎接全球投资者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指出:“外商投资是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要求在吸引外资方面采取具体措施。首先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其次要继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包括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最后,还要提升外资服务保障水平,例如打造“投资中国”品牌等。

关于吸引外资外企,许斌认为,投资者通常是理性且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因此,中长期回报对外资的吸引力至关重要。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华投资兴业的外商,其直接投资收益率大约在9%左右,处于较高水平,在国际上具备竞争力。许斌还通过不少外资和外企的咨询、考察等活动,看到了他们对于在中国投资的强烈意愿。

“中国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勤劳的人民、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都为外资的流入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企业本土智慧以及富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也为在中国寻求商机的投资者提供充足的机遇。”许斌表示。同时他坚定地认为,应该让外国企业,特别是中高端制造业、高科技和服务行业企业,真正感受到中国市场的机遇和红利,并坚定地扎根中国。他相信,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必将惠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