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3日讯10年前,奋进的德州,与新的机遇“牵手”。作为山东省唯一列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城市,德州被赋予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一区四基地”功能定位。10年间,德州抢抓重大机遇,借势借力发展,聚焦央企强企,推进产业协作,有研集团、中粮集团、中建材集团等一批央企国企入驻德州、落地开花,带来了强大的资金支援、技术支撑、项目支持。“十四五”以来,德州引进京津冀地区过亿元项目392个,特别是2023年,新开工京津冀地区过亿元投资项目169个、到位资金111.77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好顶层设计,理清发展路径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下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这盘大棋,需要具备整体观念和战略思维,做好顶层设计,划定“路线图”,明确“施工图”,确保可持续发展。10年来,德州构建起“(天衢新区)一区引领、(高新区及省级开发区)多点支撑、全域融入”的工作格局,重点在优化工作机制、争取政策支持、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加力突破。围绕产业融入、市场融入、平台融入、政策融入和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等5个方面,谋划确定40项工作要点,58个市直部门单位分解150项重点任务,逐项明确完成时限。同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修订完善了县市区、市直部门京津冀专项考核办法,更加突出对招引央企总部、重大项目、教育医疗资源的考核引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挥比较优势,做好结合文章

“用得其长,则才无或弃;偏诘其短,则触物无可。”下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这盘大棋,各地要坚持“以一域服务全局”,充分挖掘潜在优势、培育壮大比较优势,打造更多经济增长极。10年来,德州各个县市区按照强链、延链、补链思路,立足自身特色优势,抓好产业转移承接,形成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其中,天衢新区积极承接京津地区向外转移的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端产业,有研科技集团系列高新项目、北京氢普氢燃料电池电堆自动化生产线、北京华创融盛智慧工厂等众多优质项目相继落地。宁津县依托“一金一木”两大特色产业,以“带土移植”模式从河北招引了阿诺达汽车零件制造等重点项目,着力打造面向京津冀鲁乃至全国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强化人才保障,夯实智力支撑

“士者,国之重器;得士则重,失士则轻。”下好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这盘大棋,要不断优化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围绕招才引才、培才育才、留才用才等关键环节,打造一支符合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10年来,德州大力推进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北接南融”专项行动,通过探索“双向飞地”“园区共管”等跨区合作模式,着力打造京津冀人才集聚新高地,形成了“研发在京津、智造在德州”的科技协作新格局。截至2023年末,超过1200名京津等地专家以假日专家、离岗创业、双向挂职等方式来德州发展。深化“一企一校”“一企一平台”工程,推动近2000家企业与“中科系、京津系、齐鲁系”等大院大所合作,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也是一项历史性工程,需要扎实推进、久久为功。滴水石穿,十年一剑,在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赶考”路上,德州把战略转化为机遇,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扬帆,未来德州将以更加昂扬奋进的姿态阔步新征程,培育新优势、澎湃动能,借势借力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闪电新闻记者 刘振 德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