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融和法庭真是我们的福音,感谢法官的倾情调解,帮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本来并不抱什么希望,现在好了,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融和法庭·北街道综治中心里,供货商代表们纷纷对法官感谢道。

3月21日,启东法院在融和法庭里成功调处30起涉案标的217万元买卖合同系列纠纷,各方当事人终握手言和,用“法治融和”优化“营商生态”,有力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

某超市系启东地区大型超市,2023年8月起,因经营不善等原因出现拖欠供应商货款情况,同年9月,超市停业,所有商品做清场退货处理。几十家供应商因而遭受损失,多次与超市沟通未果。2023年12月,供货商纷纷诉至启东法院,案件所涉金额从8000元至300000元不等。启东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张红丽了解基本情况后,考虑到原告方均系中小微企业,遂立即开通涉企绿色通道,为该系列纠纷优先调解,并依托16个区镇全覆盖的18家融和法庭平台,主动与启东市商务局、超市所在地北城区综治中心联系沟通,督促公司法定代表人出面参与调解。

但由于各供应商的委托代理人各不相同,一些个别供应商没有委托代理人,这也为法院的调解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融和法庭联络员便一次次不厌其烦地打出电话,与原告方8个不同代理人的反复电话沟通,确定调解时间。在努力协调下,各方当事人最终确定于3月21日齐聚融和法庭·北街道综治中心参与调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解中,融和法庭工作人员结合双方的基本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出了相应的调解方案,由超市启东分公司按约定期限给付供应商货款,总公司对案涉债务承担补充清偿责任。但随即,原告方便表达了对调解方案执行问题的担忧,被告方也阐述了现阶段资金被冻结等难处,局面一时陷入了僵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此情景,张红丽又分别和双方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双方当事人的诉求,对案件中存在的风险点进行详细释明,介绍诉前调解周期短、成本低、效率高优势的同时,也强调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严格遵循调解自愿原则。张红丽的释法明理逐渐打消了当事人心中的顾虑,经过现场对账、各方承让,双方代理人签署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均对调解方案较为满意,在场助力调解的北城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也表示参与调解过程获益良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批30件系列纠纷得以一揽子解决,有效化解群体纠纷隐患于诉前,也助力了企业纾困解难,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彰显了能动司法的力量和担当。

接下来,启东法院将坚持能动司法理念,以融和法庭为支点,扩大商事纠纷治理“朋友圈”,做深做实“抓前端、治未病”,助力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促进商事纠纷就地化解,为启东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

▌文字:立案庭 张赛男

▌责编:综合办公室 徐越

▌审核:季洪涛

▌终审: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