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一颗颗饱满红润成熟的草莓,刘文强春风得意。

记者 郭炳中 摄

眼下,正值草莓成熟的季节,走进离石区信义镇严村的高架草莓采摘园的草莓棚,一垄垄碧绿的草莓植株排列整齐,一颗颗饱满红润的草莓藏在绿叶间,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特有的果香,令人忍不住想尝上一口。大棚的“主人”刘文强正提着篮子采摘成熟的新鲜草莓。

数十万多株草莓,正在享受“品质生活”:“吃”的是基质粮,“喝”的是营养液,“住”的是高层房,这是记者近日在严村高架草莓大棚里看到的场景。

“今年主推的品种叫‘香野’‘妙香3号’,个头大、口感好,每周末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利润也是十分的可观咧!”见到记者前来采访,小刘直抒胸臆毫不掩饰,说完憨憨一笑。

现年36岁的刘文强,是离石区滨河街道七里滩社区人,他与草莓结缘,并非偶然。“做水果生意的时候,发现市场上的草莓不仅价格高、行情好,而且销量大,深受市场的欢迎。”小刘说,加之,他发现离石的设施蔬菜基地信义镇,具有发展蔬菜瓜果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明显。特别是经过多年的扶持发展,这里的大棚蔬菜种植、销售一直势头很好。“正是这一发现,让我有了种草莓的想法,也有了办采摘园的信心和决心。”

说干就干,年轻的创业者小刘,以稳扎稳打,积极进取的精神,踏上了他的创业之路。

2020年初春,小刘只身前往“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河北“草莓之乡”——保定市满城区;太原“草莓小镇”——小店区刘家堡乡等地考察学习草莓种植技术。回村后,他一边开始紧锣密鼓筹备成立吕梁市高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事宜,一边聘请雇用技术人员及工人进行场地测量、挖掘地基、铺设底料等工作,并利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形式,推进工程进度。不到两个月,三座大棚便搭建完成。

“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是毛头小伙刘文强创业经历的真实写照。他流转了严村蔬菜种植合作社的10亩土地,投资60余万元,首批建起一座700余平方米的冬暖式大棚,种植甜宝、牛奶、桃熏白草莓等草莓品种,并自给自足开展育苗。

走进宽敞整洁的大棚内,只见一排排4层高的立体式钢架,钢架上的栽培槽中装着营养基质,一株株草莓扎根于此。

棚内不见一点泥土,钢质高架之上,红彤彤的草莓从白色的塑料槽里冒出头来,垂在两侧,有的竟然有鸡蛋大,十分可爱。刚一进棚,草莓的香气扑面而来,尝一口,更是满口清甜,唇齿留香。

根系不沾泥土,草莓生长的养分从何而来?记者一脸疑惑。

“草莓生长在营养基质上,管道里埋着管子,通过全自动施肥机及滴灌系统,将适量配比的水肥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每株草莓。”小刘解释说。

草莓有机无土栽培能有效减少土传病,提高草莓的产量,提高经济效应。草莓适应性强,具有结果早、周期短、见效快的优点,且繁殖迅速、管理方便、成本较低,是一种投资少、收益高的经济作物。小刘介绍说:“无土栽培的草莓果实鲜红艳丽、口感酸甜、商品率高,每亩产量可达两千多斤,每亩年产值能达到十万元,有优良的经济效益。”

和许多创业者一样,经历了致富路上的一波三折后,小刘的高架草莓最终结出了甜蜜的果实。目前,他已经拥有丰富的草莓管理经验,成为村民口中的草莓种植能手。而他种出草莓,也常常是供不应求。

“我现在经营着三个草莓大棚,这处新棚是去年夏天新改扩建的,不仅棚内空间更敞亮,技术也进一步升级。”小刘说,每座温室配置了净水系统、通风系统、加温降温系统等,实现全自动控制,草莓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明显提升,并且已经申请了有机产品认证。

“尤其是每逢周末,以及重大节假日,基本是成熟了多少卖多少,太抢手了。”小刘志得意满地说,闲暇时,他还利用微信朋友圈宣传推广销售草莓,这些天,仅每天为城里的市民就要送货上门二三十斤草莓,“一天收入也能达到一千来块吧。”

付出的努力,终将换来美好的回报。如今,小刘的草莓基地,每年可生产有机草莓3000—4000公斤,年利润达30—40万元,是周边规模最大的无土栽培草莓生产基地。

“接下来,我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同时继续试验前沿技术,持续跟进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带动周边的人共同致富,把‘钱景广阔’的高架草莓这一适合开展采摘、观光等休闲农业做大做强。”说起未来的打算,小刘踌躇满志。(记者 郭炳中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