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丨小稚

网上看到一个问题:我的爷爷去世后,为什么爸爸看着一点都不伤心?他还是笑着迎接所有宾客,吃饭的时候依旧红着脸和人喝酒,就好像去世的人,完全和他无关一样。

下面有一个回答是这样说的:孩子,你的爷爷去世了,此时你的爸爸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他要撑起来所有的一切,他不能倒下去。就算他伤心,怎么可能在外人面前表现出来呢?亲人的去世,本就不是一场瓢泼大雨,而是关于人生一场漫长的潮湿。

前两年的时候,我也有过这个疑问。

当时,我的外公去世,我妈给我电话让我回家,等到我回去的时候,外公的灵堂,已经设回了老家。当时外公所有的子女都在,还有很多亲戚,大家都来了,整个氛围看着一点都不沉闷,甚至可以说是轻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妈和一些亲戚聊着天,说着说着还笑了起来。不光是我妈,我外公的其他5个子女基本也是这样。

父母去世后,作为儿女,为什么并不伤心?答案只有2个字,这2个字就是延迟。

延迟的不光是情绪,还有爱和思念。

我是怎么意识到我妈很伤心的呢?此后,外公去世的很多日子里,我妈总会念叨起来,说今天已经是你外公走的多少天,她记得特别清楚,30天,50天,80天,100天……我妈看到外公喜欢吃的东西,外公经常去逛的某条路,还会假设如果你的外公还在的话,现在会如何如何。

我妈说起来,依旧不会哭,但是情绪却有些低落,要么就是一个人默默听着歌,歌词唱的是父亲。

我妈经常会念叨起外公,说起她们小时候的一些事,外公那个时候脾气不好,但是对孩子却比较有耐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小姨,在一年以后说起外公,还哭了一场。她说当时外公生病了,想吃汤圆她没立刻去煮,想着下次再煮给外公吃,她没想到外公最终没有吃到。这件事小姨说了不止一遍,每次都含着眼泪,她总是说:要是早知道这样的话,我当时肯定就给爸爸去煮汤圆了。”

亲人包括父母去世了,很多人在当时是反应不过来的,也没时间去悲伤,因为还有很多的事要做,不可能就任由自己情绪一味低落,不管不顾。

他们早就不是孩子了,不能等着外人来帮忙。

再者,别人也不可能因为你的悲伤而悲伤,所以他们不会在外人面前呈现出太多悲伤的情绪,反而面对客人,抱着的是要招待好的心思,老人已去,要向父母证明自己可以撑得起这个家庭,更要向外人证明这个家庭还没有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活一世,免不得活于世俗,也活于各种人情世故,活的就是一个尊严,一个面子,甚少有人真的能够绝对独立存在,不在意外在的一切。

所以,此时有些孩子,在面对父母亲人的离开时,反而会更加坚强,他们当时不哭,是不能哭,看起来不悲伤,是无法悲伤。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冷漠,也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感情。亲人去世的后遗症,往往会在往后余生很多个不经意的日子里,悄悄展现出来,就像淅淅沥沥的小雨,一点点落在自己的心里。

当有一天,你再次呼叫某个熟悉的称呼,但是却没有人回应;看到某道熟悉的菜,希望能够像以前一样,再次点一份的时候,才想起喜欢吃这道菜的那个人已经走了,你再也不需要点了;走过某条熟悉的街道,却再也不见特定的身影慢慢随行,朝着你挥挥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关于思念的悸动,在此时会彻底复苏,记忆也会像齿轮一样转动,再也停不下来,此时你才会意识到,你们此生的缘分已经尽了,而下一次的相遇,你需要走完自己的余生。

并且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会不断在生命中无数个平常的日子里,一遍遍地在你心中强调。

但尽管如此,多数人还是只会把这份思念藏在心里,可能会一个人悄悄地哭,也有可能在兄弟姐妹的面前哭,因为大家有着相同的情绪,此时更能感同身受,唯独不会到处去诉说。

人与人之间的情绪,是不可能共通的,你的父母只是你的父母,你的伤心也只是你的伤心而已。成年人需要学会的第一堂课,就是处理好个人的情绪,意识到世界不会只是围着自己而转,不管自己是怎样的情绪,悲伤或者是快乐,都只能自己消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一个朋友说,爷爷去世后,她的爸爸一直都没有哭,办所有的后事,笑着招待客人,安慰伤心过度的奶奶,全部是她爸爸在忙前忙后。直到后来她的两个小姑来了,她的爸爸抱着妹妹号啕大哭,此时他才是一个儿子的身份,但是哭完以后,她的爸爸立马去安排中午的酒席了。

此后,她的爸爸经常会说起她的奶奶,话语里的惆怅一览无余。

很多时候,真正的悲伤,往往不是哭泣,外人看着风平浪静,但是藏在心里的波澜和余温,永不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