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司法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当典型案例编入实训教材,会产生怎样的联动效应?

近日,上海二中院与宝山法院、宝山区社区治理学院共同开展“缘法善治 聚力赋能——法治服务基层治理”联建活动,以法治思维赋能基层治理,以基层治理法治化推动上海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联建建立法治服务基层治理联建机制,是司法机关贯彻落实公正司法理念,加强法治服务保障的重要举措,是司法力量与社会组织携手联建良好法治环境的生动缩影,也是新形势下推动社会基层治理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通过联建,实现优秀做法和有益经验的共享与借鉴,增强基层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实现司法机关与治理学院的良性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二中院、宝山法院、宝山区社区治理学院共同签署“缘法善治 聚力赋能——法治服务基层治理”协议书。

上海二中院副院长蒋浩对法治服务基层治理联建工作的开展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凝聚多方合力,联动搭建网络感知治理需求。联建三方要保持密切的合作交流,搭建起立体诉源治理网络,借助该网络让法院能够及时感知基层治理的前沿需求,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法治服务,真正做到急民之所急,济民之所难,解民之所忧。二是要坚持以案促治,依托法治案例实现治理深入。充分发挥司法案例的指引作用,以案释法、以案促治,通过个案裁判推动抽象法律条文与具体治理场景的精准对接,激发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三是要创新优化举措,发挥集聚效应提升治理质效。通过中、基层法院与社区治理主体聚力赋能基层治理的创新尝试,推动中级人民法院进一步发挥司法导向作用,统筹社会解纷资源,创新法治保障措施,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需求,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共同取得社会治理的更多成效。

宝山区委组织部相关领导表示,法治赋能社区治理将是今年一个非常重要的新亮点。社区有很多工作需要推演、需要模拟、需要场景再现。去年,上海二中院编发了《司法服务保障基层治理案例手册》,在市委组织部的推荐下,我们将其中的经典案例变成了社区治理工作中可预防、可宣传的培训场景,在教学培训中寻找规律,出思路、出教案、出方法,成了第一批获益者。接下来,要把更多的经典案例变成社区中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方法和路径,也希望通过联建活动,让法律赋能基层治理在宝山扎根更深。

据了解,今后,三方将建立组织联建、协同联动、机制联创、活动联办、信息联享五项合作机制,通过联合开展实训课程、建立基层治理需求“感知点”、组织开展党建团建活动、建立治理案例特邀咨询制度、挖掘培育治理典型案例、联合开展治理课题研究等联动举措不断丰富合作内容。

沉浸式实训课

宝山社区治理学院有不少的“魔法教室”,比如“乡聚议堂”“达人成长营”等,通过以个人兴趣为小切口,做社区治理大文章,将教育课程转化为治理项目。在一众教室中,大家最爱去的是沉浸式实训教室。签约结束后,4名实训学员参与了一场“邻里房屋漏水纠纷”沉浸式实训课。

“邻里房屋漏水纠纷剧本”选取了上海二中院《司法服务保障基层治理案例手册》中的经典案例。由宝山区社区治理学院总体设计指导,由宝山区高境镇居村干部组成实训团队,由上海二中院民庭法官、宝山区房管局物业科干部及高境镇社建办主任组成实训专家点评团队,就社区邻里房屋漏水纠纷开展了“人民调解庭”场景模拟下的实训演练。

邻里房屋漏水纠纷剧本

01

模拟场景

社区“人民调解庭”现场

02

模拟形式

“人民调解庭”实训模拟

03

模拟角色

人民调解员、申请人、被申请人、物业人员

04

角色分配

现场抽签

案例介绍

李某和罗某是上下楼邻居,李某卧室及卫生间多处漏水致卫生间顶部及内外墙壁被浸湿、破损。与楼上罗某多次交涉无果,遂诉至人民法院。

期间,法院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对漏水部位修复和漏水导致的损失进行司法鉴定及评估,支付鉴定费18000元。鉴定结果认定李某房屋持续性渗漏水原因为楼上罗某房屋卫生间A的墙面及地面防水整体失效所致,该房屋一楼卫生间淋浴房水龙头持续性漏水,加剧了李某房屋室内受损。同时,专业第三方机构认定李某房屋卧室、夹层卫生间和一层卫生间受损部位修复工程造价为19233元,李某支付1000元鉴定费。

罗某拒不承认鉴定结果,提出李某房屋漏水是公共管道漏水所致,矛头指向物业,要求物业进行赔偿,但无法提供相应佐证。物业人员支持鉴定结果,拒绝承认罗某提出的公共管道漏水说法。基于以上事实,一审法院认为,罗某对鉴定存在异议,但未提出鉴定申请,同时主张公共管道漏水也无相关证据证明。根据鉴定意见,罗某房屋一层卫生间A的墙面、地面防水整体失效、一层卫生间淋浴房水龙头持续漏水与李某房屋卧室、夹层卫生间和一层卫生间受损具有因果关系,故一审判决罗某对李某受到的损失应当承担修复以及赔偿责任,并承担鉴定所支出的鉴定费,共计38233元。

罗某不服,提出上诉。二审法院认定一审查明事实无误,适用法律正确,维持原判。

在实训现场,学员们根据盲抽的角色信息卡,分别扮演人民调解员、申请人、被申请人、物业人员等角色,通过复原演绎纠纷发生“现场”、充分“共情”,剖析并找出问题症结,为社区邻里房屋漏水纠纷的解决商讨可行性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训专家团队则透过“单面屏”观察指导,并针对实训中出现的问题,从法律、情理、实务操作等多方面实时作点评指导。在“模拟演练——专家指导——反复修正”的沉浸式体验模式中,有效提升了基层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依法履职能力和纠纷解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