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是检验失误还是另有隐情?

作者:周敬华

前言

血糖是人类能量的重要来源,正常人空腹血糖参考值为3.9~6.1mmol/L。临床上新生儿血糖低于2.2mmol/L可以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低血糖需要立刻处理,低血糖容易引起新生儿反应差、吃奶不好、嗜睡,严重的可以发生低血糖抽搐甚至可以发生低血糖脑病,造成不可逆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因此要积极防治。因此,血糖检测在临床上尤其重要,但是血糖不同样本检测值出现在你面前时,你真的敢向临床报告吗?

案例经过

春节刚过,晚上值班人员听到一阵急促的门铃声,病房护士送了几管急查项目需要检测:血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血糖血脂、心肌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护士一边急切的说着“刚出生的婴儿,需要急查”,一边填写急诊样本交接单,时间紧急,工作人员立即进行检验前离心等准备工作,上机检测后结果提示血糖值低,达到危急值,只有1.46mmol/L,看到申请单上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按照危急值上报流程,立即重复检测,结果为1.47mmol/L,于是电话告知主管医生。

医生接到电话对结果表示疑问,说在病房检测的末梢血糖没有这么低,是不是出错了?于是本着对结果负责的态度,值班人员再次检查了试剂、样本、仪器等,在保证无异常的情况下再次检测,结果和原来无差异,还是1.47mmol/L,于是和医生沟通可否再次采血送检排除样本问题?医生表示明日再观察看看。次日上午,患儿再次抽血送检,结果血糖1.38mmol/L,同样再次按流程进行了复测,结果1.36mmol/L,通知临床医生,医生告知:与末梢血检测结果差异太大,末梢血检测为3.2mmol/L(我院末梢血糖在病房完成),于是寻找原因:

1、仪器设备按时做保养,定期做维护,且这几天质控水平都在控。在保证仪器设备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询问工程师,首先查看了反应曲线,如下图1:

图1

反应曲线并未出现异常现象,排除反应曲线问题。

2、样本:难道是样本中的物质对反应造成干扰?根据说明书上说明:当血红蛋白<200mg/dL,抗坏血酸<5mg/dL,胆红素<20mg/dL (342μmol/L),甘油三脂<500mg/dL时,不会对血糖测定值产生显著干扰(如图2)。

图2

经过测定,此患儿血清中,血红蛋白为1g/L(图3):胆红素为66.06μmol/L(图4),经询问临床主管医生,了解到此患儿输注维生素C浓度为2.5mg/dL,因此对血糖测定结果并无显著影响。

图3:样本检测血红蛋白值

图4:样本检测生化结果

为了进一步排除样本干扰,对样本进行了1:1(图5)、1:4(图6)稀释,稀释后结果与样本无差异。

图6:样本1:4稀释

案例分析

难道是假性低血糖?假性低血糖是指患者实际上没有低血糖,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比如疾病本身或者检测方法等导致了血糖低于正常值或静脉血糖低于指尖血糖的现象引起假性低血糖的因素比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标本采集:

一般情况下,指尖血糖要低于静脉血糖指尖血糖检测的是全血血糖,静脉血糖检测的是血浆血糖。因红细胞中的葡萄糖含量很少,因此等量的全血与血浆相比,全血的血糖浓度就会低于血浆的血糖浓度。但目前血糖仪多匹配校正系数,末梢全血血糖与静脉血血糖之间几乎没有差异。但是此病例显然差异太大。

2

检测方法:

葡萄糖氧化酶法是卫健委推荐使用的葡萄糖测定方法,具有测定准确,使用成本低等特点。但过氧化物酶缺乏特异性,胆红素、维生素C、谷胱甘肽等可与色原物质竟争过氧化氢而抑制反应,使结果偏低,造成假性低血糖。己糖激酶法,无法排除溶血、脂浊、黄疸等影响因素,尤其是溶血标本,由于溶血使红细胞内的有机磷酸酯和一些酶类释放入血清,消耗试剂中的还原型辅酶I,从而使测定的葡萄糖结果偏低。

但是经询问临床,患儿输注维生素C浓度为2.5mg/dL,因此对血糖测定结果并无显著影响。且胆红素,血红蛋白等指标都排除在影响因素之外。为了排除方法学原因,将此例患儿第二次血清标本提出后送检至省内另一家三甲医院,其采用己糖激酶法监测血糖后的结果为1.62mmol/L,与本院结果偏差在可接受范围。

3

标本放置时间和温度:

温度越高,血糖下降速度越快,每克血红蛋白每天消耗葡萄糖在37℃时为20mg,在4℃时为0.6mg;红细胞正常者,其全血标本在常温25℃下放置0.5h时,血糖浓度值下降并不明显,放置2h时,血糖浓度值下降约5%~10%,放置4h时,可达20%;而某些疾病情况下,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其血标本放置0.5h后血糖浓度值比红细胞正常者显著降低,放置2h时下降约50%[1];但是,血标本如能做到即时分离血清或血浆,放置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则较小。此患者送检后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了分离血清,没有耽误时间,因此,这个因素也排除掉。

4

疾病影响:

①导致静脉血糖假性降低的疾病: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嗜酸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静脉血糖可有假性降低[2]。可能的原因为:粒细胞、红细胞增生极度活跃,代谢旺盛,消耗葡萄糖增多;血液黏滞度增加,血流相对缓慢,组织利用葡萄糖增多,进而导致静脉血葡萄糖浓度下降,但动脉血和毛细血管血葡萄糖浓度是正常的。

②导致指尖血糖假性降低的疾病:雷诺氏综合征以及休克等,假性低血糖表现为指尖血糖假性降低,而静脉血糖正常,这主要是由于外周循环障碍所致。

③导致静脉血糖及指尖血糖均有假性降低的疾病:目前文献中,有报道B细胞淋巴瘤患者,静脉血糖及指尖血糖均出现假性低血糖的情况。

此患儿血常规检测如下图7并未出现与上述疾病相符的指征,因此也排除此因素。

图7:血常规结果

5

药物因素:

造成假性低血糖的药物因素为:维生素C、谷胱甘肽、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等。如前所述,应用维生素C、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患者,其血标本如果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来检测血糖,会有假性低血糖;接受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者,由于这类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会在短期内增加,且以增加2-3叶核中性粒细胞为主,该类细胞生命活动活跃,分解、消耗葡萄糖能力也更强,这也是导致血糖假性降低的原因[3]。经询问医生,了解到此患儿输注维生素C浓度为2.5mg/dL,不会对血糖测定结果有这么大影响。

那么,既然静脉血糖没有找到原因,难道问题出在末梢血糖上?末梢血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OCT血糖,指在病人旁边进行的临床检测,检测一般采用手指末端全血作为检测标本,是包含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混合血液,且也含有组织间液、淋巴液等;同时快速血糖易受红细胞压积、毛细血管氧分压及过度挤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末梢血与静脉血的检测结果是有差异的,用血清为样本的实验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值高于末梢血11.2%,高于静脉全血血糖约6.9%,这可能是由于在全血分离血清时,红细胞聚集、挤压等导致部分红细胞破裂,葡萄糖释放到血清中,造成葡萄糖浓度比全血高[4]。

但是此病例末梢血糖比静脉血糖高,难道是血糖仪本身的问题?经过查阅血糖仪行标《WS/T 781—2021:便携式血糖仪临床操作和质量管理指南》,其中对便携式血糖仪与生化仪的对比有明确的的说明:当血糖浓度<5.5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差异在±0.83mmol/L的范围内;当血糖浓度≥5.5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差异在±15%的范围内。血糖仪应该定期维护和校准,医疗机构每年至少进行1次便携式血糖仪与本医疗机构检验科生化分析仪之间的方法学比对,对于比对不通过的仪器,需进行原因分析和整改,改进后再次比对,仍旧无法达到要求的,不宜继续使用[5]。经过询问病房相关人员,此血糖仪并未定期校准,因此结果并不具有可信度。经过与临床沟通,最终上报本实验室所测的静脉血糖结果。

总结

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异常结果应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当出现危急值时,一定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多方面分析检验结果,尽量考虑到各种干扰因素,努力挖掘异常数据背后的意义。因为每一份标本背后都是一个生命,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检测结果的背后,都隐藏着各种秘密,而这些秘密,需要我们细心的检验人去发现、去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学政.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和处理方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3):368-369.

[2].周天龙.假性低血糖常见原因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09,19(2):47-48.

[3].黄建平.药物干扰引起假性低血糖2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135-138.

[4].刘云峰,刘中国,杜利容,邓清华.POCT血糖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比对[J].西部医学,2013,25(07):1084-1086.

[5].WS/T 781—2021:便携式血糖仪临床操作和质量管理指南

更多检验精彩内容

快来“医生站网页版”瞧一瞧

精彩资讯等你来

本文来源:检验医学网

责任编辑:舒豪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