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友人闲聊时,她向我透露了一个决定。她决定删除那个名为“crush”的联系人。

原因是,她的每一次示好都如同石沉大海,得不到回应,但每次她邀请他共餐,他却总是欣然应允。

在餐桌上,他表现得热情如火,甚至偶尔向她撒娇,然而一旦餐后各自回归日常,他又变得冷漠,仿佛她从未存在过。

她不想让自己的心情再被他牵动,不愿再因他的一句话就心绪不宁。

于是,她鼓起勇气,删除了他的联系方式。

本以为删除了联系方式,就能斩断对他的所有念想,然而思念之情却如野草般疯长。

仅仅断联一天,她就忍不住通过各种途径打听他的消息。

她询问共同的好友、同事、甚至大学同学,几乎能问的人都问了个遍。

她告诉我,她这辈子所有的尊严和骄傲,似乎都在这段无疾而终的感情中消磨殆尽。

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她比自己想象得还要主动,还要更珍惜这段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几天,她过得浑浑噩噩。

白天,她看似清醒,仿佛已经看透了红尘俗事,对情爱再无期待。

然而到了夜晚,她却像一个偷窥者,疯狂地搜寻他的蛛丝马迹。

说要放下的人是她,可放下到一半又忍不住回头的人也是她。

她问我,到底要怎样努力,才能真正解除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执念,放下这段感情。

我告诉她,放下一个人,不是简单地将他从你的世界中清除,而是你主动从他的世界中走出来,回到原本属于你一个人的生活。

当你走出去后,那些留下的伤痛和后遗症,就暂且让它们存在吧。

等哪一天,阳光普照,那些潮湿的角落也会被晒干,那些疼痛也会慢慢消散。

你要做的不是抗拒这些疼痛,而是允许它们发生和存在。

就如同当初你允许他的闯入,允许他走进你的心里一样。

失去,也是恋爱的一部分,是我们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我在读崔恩荣的《明亮的夜晚》。

书中,女主角智妍和前夫离婚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她慢慢适应了一个人的生活,精神状态也逐渐恢复。

她并没有删除前夫的联系方式,而是选择无声无息地远离他,自愿或逼迫自己走出他的世界,走得越远越好。

她搬家到一个远离首尔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新的工作。

她学会了独立面对生活的种种,学会了在寒冷时自己关窗,学会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学会了在午夜梦醒时安慰自己。

智妍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她并没有努力抹去前夫的影子,而是努力调整自己,让自己在新的环境中重新开始。

她告诉我们,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只能筛选,无法教育。

所有的要求、需求、不满和期望,痛苦和治愈,都只能向内寻求,而无法向外索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之所以要放下一个人,不是因为他曾经对我们有多好,而是因为他已经不再珍惜我们,不再爱我们。

我们离开,不是为了向他证明我们的勇敢,而是为了让自己能够顺畅地呼吸,不再被窒息感压抑。

当我们意识到必须放弃这个人,割舍这段感情时,我们要离开得更坚定和决绝。

就像知道那个人永远不会再回来一样,用力地、彻底地关上曾经对他敞开的心门。

放下一个人,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经历无数次的挣扎和纠结,需要我们在白天和黑夜之间反复徘徊。

但请相信,每一次的挣扎和纠结,都是我们走向新生的必经之路。

允许一切如其所是,允许崩溃,允许遗憾,允许痛哭和眼泪。

也允许阳光经过头顶时,把发霉的内心拿出来晒一晒。

更要允许自己一步步走出那个人的世界。

当有一天,你真正走出了那个人的世界,抬头看到无边繁星时,你会知道,你已经活过来了,你又可以一个人勇敢地赶路了。

那时的你,将拥有更广阔的天地,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