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杨士莪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3月19日22时58分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3岁。

杨士莪院士扎根水声学科教育近70年,创建了中国首个理工结合、覆盖全面的水声工程专业,打造了水声工程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最重要的培养基地。他长期致力于水声信道与声纳系统环境、水声目标探测与定位、水声发射与接收技术等领域研究,实现国家海洋装备技术的重大原始创新。作为首席科学家,杨士莪组织我国首次南海大型深海水声考察,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3月23日6时30分,杨士莪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哈尔滨市东华苑德政厅举行。

当天清晨,雨雪交加,悲风呜咽。哈尔滨市东华苑德政厅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杨士莪院士的遗像悬挂在大厅中央,杨士莪院士安详静卧于鲜花之中,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沉痛悼念杨士莪院士”的横幅挽联,无声表达着全校师生、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对先生的不舍和追思。告别厅外已经排起长队,前来吊唁的人们胸前佩戴白花,一同送别这位德高望重的大先生。

杨士莪院士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各有关方面领导同志,学术界,兄弟院校,杨士莪院士亲友、同事、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以不同方式进行哀悼缅怀,对杨士莪院士家属表示慰问。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中国工程院,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黑龙江省军区,南阳市等党政军机关部门;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海军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声学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等学会协会;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清华校友总会、“哈军工”北京校友会、国防科技大学河南校友会等校友会,国家及地方媒体等单位通过发来唁电唁函、敬献花圈等方式进行悼念。

发来唁电和敬献花圈的还有:两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党政领导、离任老领导、师生、校友以及杨士莪院士亲友、同事、学生等。

告别仪式现场,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省军区、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南阳市人大常委会等政府机关负责同志,西北工业大学、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南阳理工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等高校负责同志,中科院声学所、海军装备研究院等研究院所负责同志,中船集团、兵器集团、哈电集团、中国电科等企业负责同志,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前来送别杨士莪院士。

哈尔滨工程大学领导班子成员,原校长邱长华,原校长刘志刚,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德森,原党委副书记魏潾、夏桂华,原副校长吴林志,各教学科研单位、职能部门、直属单位负责人,师生代表等各界人士以及杨士莪院士的亲属、好友、同事、学生等,怀着沉痛的心情,前来为杨士莪院士送行。

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党委书记高岩介绍杨士莪院士生平,并致告别词。校长、校党委副书记姚郁主持告别仪式。哀乐声中,大家怀着悲痛的心情肃立默哀,向杨士莪院士遗体献花鞠躬,深情送别这位可亲可敬、将一生奉献给中国水声工程事业和教育事业、为海洋强国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大先生。

“惊闻噩耗,致敬中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一生研教忠诚志,桃李天下扬国威。缅怀先师,砥砺奋进,杨士莪院士千古!”“大一入学的时候,听过杨老的新生第一课,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一直指引着我们的方向,缅怀杨院士!”“突闻噩耗,心情尤其沉重,杨老师为水声事业操劳一生,他的离开是水声领域的重大损失,杨老师一路走好!”“杨士莪院士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贡献一切!赓续传承,为国争光!军工之光,永放光芒!”……杨士莪院士逝世的讣告发布之后,广大师生校友、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留言缅怀悼念。

6时30分,杨士莪的遗体送别仪式在德政厅开始。哀乐低回,杨院士躺在鲜花翠柏中,面容安详。

人们面朝遗体,从右至左绕灵一周,与院士家属握手,很多人红着眼眶,也有人在走廊泣不成声。这些人中,有杨士莪的亲友、同事和很多自发前往的学生。

杨士莪为人亲和、友善,人们怀念曾经,细数着一段段过往小事,拼凑出一个大先生形象。

“很多人第一次听老师唱歌是他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唱的那首《唱支山歌给党听》,老师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年轻时就很爱唱歌。我们出海试验时,在大家被晕船折磨得坚持不下去时,老师一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足以治愈我们的身心。”杨士莪的学生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陈洪娟教授说。

杨士莪不仅是个文艺爱好者,还是个浪漫顾家的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很多师生都曾见过杨院士在校园里骑单车,后座上载着他的妻子。每当节日,车筐里还会多一束鲜花。

“老师的厨艺也让我们常常怀念。”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海刚是杨士莪的学生,他说,“逢年过节,老师都会请我们到家里,亲自下厨做一桌子菜,红烧肉是他的拿手好菜。有次出海试验,海上条件艰苦,到了岸边,老师去食堂后厨为我们炒了一盘拔丝地瓜。”

工作要强,生活也要强。无论何时何地,杨士莪都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的书房有三面顶天立地的书架,年过九旬的他常常爬梯取书。学生总说有什么事让他们做,但院士很少麻烦别人,却会把别人的事记在心间。

“一个周末的早上,我还没起床就接到了老师的电话,他说‘你试验遇到的问题,我想到了一个办法。’”这个电话立即让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教师郭俊媛振奋起来,她说自己受宠若惊,“没想到和院士随口提的问题被他记在心里,反复琢磨。”

活到老,学到老。杨士莪70岁时学会打字,85岁时学习计算机编程。他的启发创造性思维,让他的年轻学生们常常感到望尘莫及。

杨士莪曾因“一站到底”的“90”后院士为人熟知,在哈工程师生心中,他始终是“一站到底”的形象。他的学生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教授朴胜春教授说,早年自己读博时,有一节课只有他一个学生,杨院士依然细心备课,每次上课甚至比学生到得还早,即使面对他一人,杨院士也“一站到底”。他曾告诉记者:“我认为老师上课就应该是站着的,站着的时候方便配合动作,可以让学生加深理解。”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与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杨士莪,轻看名利淡如水。“老师在担任研究所所长时,岗位津贴只给一半,他提出自己拿一半的一半。每次讨论奖金、评奖时他都把青年教师和教学一线的同志向前推。许多科研项目他从头至尾参加,但在向上报奖时,他根本不报自己。”杨士莪的第一个博士毕业生、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李琪说。

“做人做事做学问”七个大字被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高高悬挂在实验楼醒目位置,这也是杨士莪教导学生的话,他在新生第一课上曾说:“教育的目的有两条,一是教大家怎么做人,二是怎么做事。”杨士莪一站到底三尺讲台,一心致力提携后学,一生倾听万里海疆,他用一辈子生动诠释“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内涵,是永远让人敬仰、铭记、怀念的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学界泰斗,菁莪造士,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杨士莪院士“为船为海为国防”的杰出贡献和“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高尚风范,将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后人接续奋斗、奋勇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先生千古!一路走好!

沉痛悼念!

信息来源: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原题:雨中送别“一生听海”的杨士莪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官微 。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