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林和刘慧敏都是老知青,当年他俩不是同学也不在一个地方下乡插队,两个人却牵手一生成了恩爱夫妻。有关这对老知青夫妻的爱情故事,我根据刘慧敏女士提供的素材,编写成文,分享给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说起自己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刘慧敏女士有些激动也很感慨,她说下乡插队期间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可也切身感受到了乡亲们的淳朴善良和热情,她永远都感激第二故乡的乡亲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段苦涩的知青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据刘慧敏回忆,她是1970年秋天和同学们一起乘坐火车离开成都的,到达广元后,刘慧敏他们九名同学被分派在了麻柳公社石坂大队第六生产小队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大家临时住在了队部的两间仓库里。

当时正是秋收时节,刘慧敏他们安顿好了吃住的地方,在家休息了一天,来到石坂大队的第三天,知青们就跟着社员们到地里收苞谷(玉米)去了。

刚参加生产劳动,成都来的这一帮十六七岁的孩子还真有点不适应,掰了一天苞谷,大家都累坏了,回到住处,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更别说让他们自己烧饭了。好在仲青田队长安排了一名大嫂临时帮知青们烧饭,知青们收工回来能吃现成饭。要不然,大家就得饿肚子。

收完了玉米收大豆,收完了大豆刨红薯,红薯种植面积虽然不大,可一个秋收下来,刘慧敏他们都晒黑了,累瘦了,特别是她们几名女生,皮肤明显粗糙了。

当时队里为知青评定的工分是男知青每天八分工,女知青一天五分工,知青们一天的工分虽然比社员们的工分低了两分,但知青们都很满意,刘慧敏说他们刚开始根本就不会干农活,也没有力气,队里给他们评定这样的工分标准,已经是非常照顾他们了。

秋后知青们也都分到了一些新粮,虽然他们没干几天农活,国家还为知青们供应口粮,仲队长却说这帮城里娃儿来插队也不容易,国家供应的口粮都是陈粮,不管工分多少,都要给他们分一些苞谷和红薯,也让娃儿们吃上新粮。年末决算分红的时候,队里也为知青们每人分了十块钱的红利,男女知青都一样。对于乡亲们的关爱和照顾,知青们心里感到很温暖,很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第三年秋后,麻柳峡口水电工程建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忙完了秋收,知青们跟随社员们也投入到水电工程建设中去了。经历了一年的劳动锻炼,知青们的身体强壮了,也有力气了,女知青也能搬石头抬大筐了,成都来的这些知青,也为麻柳峡口水电工程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那年快过春节的时候,也就是1973年的1月份,刘慧敏和一名叫李秋红的女同学结伴回成都探亲,那时男同学在广元车站只买一张站台票就能回到成都,可女生们都胆小,她们也觉得逃票不光荣,所以女知青回家探亲没有人逃票。

时间虽然过去了半个世纪,刘慧敏说她还记得,当时她和李秋红买的是特快列车的车票,花了六元五角钱。那趟列车是北京发往成都的七次列车,途经广元市。上火车的时候,刘慧敏背着她的那个大帆布提包走在前面,李秋红背着一个上海牌大提包紧随其后,因为上下车的旅客比较多,费了挺大劲,她俩才挤上火车。

挤进车厢里,刘慧敏和李秋红把她们的提包放在车厢过道的一侧,两个提包摞在了一起。原本挺冷的天气,她俩却满脸汗水,感觉浑身都冒热气。

列车驶离广元站刚过了剑阁县,两名列车员来到了刘慧敏和李秋红身边,告诉旅客都把车票拿出来,列车员和列车长查票来了。这时刘慧敏才发现,她挎包里的车票和知青下乡证都不见了,她那个心爱的日记本也不见了,刘慧敏把二十多块钱都夹在了那个日记本里。

看刘慧敏拿不出车票,列车员就翻着白眼对她说:“你就别演戏了,像你这样逃票的下乡知青我见多了。走吧,跟着列车长去补票吧,从始发站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一听让从始发站补票,李秋红赶紧掏出她的车票和知青证给列车长看,列车长还算客气,小声说道:“跟我走吧,到八号列车席办理补票手续。”实在没办法,刘慧敏只好让李秋红看行李,她跟着列车长艰难地往八号车厢挤去。

到了八号车厢,已有好几个逃票的知青被带过来办理补票。这时刘慧敏才想起自己挎包里没有钱,她想回去找李秋红借钱,列车长却不放她走,怕她走了就不会回来补票了。争执不下,刘慧敏抹起了眼泪。

站在刘慧敏身后的一个小伙子看刘慧敏哭了,他从衣兜里掏出十三元钱递给列车长说:“我俩一起补票,补两张广元到成都的车票。”列车长接过那个小伙子的钱,补了两张广元到成都的车票,没有收取手续费。

接过那个小伙子递过来的车票,刘慧敏哽咽着说:“我同学在十三车厢等我呢,你看你是跟我过去拿钱还是你在这等着我去给你拿钱呀?”“这车厢里人太多了,算了吧,反正钱也不多。以后别坐这趟车,以前我们坐兰州到成都的那趟慢车,列车员知道逃票的都是插队知青,一般都不让我们补票。”那个小伙子笑着说。

经过交谈,刘慧敏知道了那个小伙子叫张益林,和她同岁,他家住在成都荷花池市场附近,也是1970年到广元沙河公社插队落户的。刘慧敏把自己家的住址和插队落户的地址都告诉了张益林,张益林说以后有机会一定去石坂大队看望刘慧敏。

到达成都后,刘慧敏和李秋红背着各自的行李走出火车站,在出站口等了半天,也没看到张益林,这个时候刘慧敏才后悔了,后悔没有问清楚张益林家的住址,只知道他家在荷花池市场附近住,具体住在哪还真不知道。张益林插队落户的地址也没问清楚,只知道他在沙河公社插队,不知道在哪个大队哪个生产小队。当时的六块五毛钱也不是小数目,知青们劳动一年,年末才能分到几十块钱的红利。那时一天的劳动值只有两毛多钱,六块五毛钱等同于一个月的劳动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春节过后,刘慧敏和李秋红回到了广元,过了不久,刘慧敏就招工回到了成都,被安置在西南光学玻璃厂工作。回到成都后,刘慧敏去过荷花池那边好几次,她想把张益林的那六块五毛钱还给他,她也很想再次见到张益林。可没有详细住址,在那周边找一个谈何容易。

那年年末,李秋红也招工回到了成都,她说刘慧敏回成都后,张益林没有去过石坂大队,她也没打听到张益林的消息。

一晃就到了1977年冬季,刘慧敏去参加中专考试时,在考场门口偶遇了她寻找多年的张益林,原来张益林也是来参加考试的。刘慧敏说起当年张益林替自己补票的事情,张益林却笑着说,他早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第二年春天,刘慧敏接到了成都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张益林接到了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张益林和刘慧敏领取了结婚证,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一对有情人终于眷属。

婚后的生活很和谐很快乐,刘慧敏夫妻俩成了知青们口中的模范夫妻,大家都说张益林当年帮助刘慧敏补票,好心有了好报,娶了一个漂亮又贤惠的好老婆。刘慧敏却说她丈夫也很优秀,她感到很幸福。这真是前世注定的缘分,六块五毛钱成就了一桩好婚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退休后,刘慧敏夫妻俩和同学们多次回第二故乡看望乡亲们,每当看到他们当年住过的知青屋,大家心里还感到很温暖,当年乡亲们对大家的关爱和照顾,刘慧敏说他们永远都会记在心里,永世不会忘记。刘慧敏还说,下乡插队的日子虽然很苦,但她有收获,下乡插队期间得到了锻炼,感受到了乡亲们的淳朴善良和热情,还遇到了一个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丈夫,她很幸运也很知足。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刘慧敏女士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