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倒霉的诗人,他的诗作虽短暂,却火遍了千年。这位文人以一首最孤寒的诗,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究竟是什么样的诗歌,能够在岁月中保留如此之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726年,刘长卿生于唐代中期一个没落士族家庭。刘家曾出过进士,家境殷实,但在安史之乱时家道中落,刘长卿生活艰苦。

少年刘长卿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每日苦读,涉猎广泛,不仅精通经史子集,对诗赋词章及文章文字也有较高造诣,尤其善于五言古诗。他自诩“五言长城”,满怀壮志,志在报效国家、光宗耀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长卿少年时期性情刚正,欣赏真实不阿,憎恶谄媚恶劣之徒。他决心养成坚贞不屈之节操,但这也注定他难以在唐代末年腐朽的政治环境下立足。

26岁那年,刘长卿第一次走进科举考场,抱着为家族恢复荣光的责任和梦想。但前途却充满荆棘,第一场就落了第。此后刘长卿再战9次,莫不碰壁而回,“宋珧辞内退,黑死曹操兵”,12年间6次进士不中,年少的政治理想受到一次次打击,身边的同窗们也陆续出头天,自己却依旧在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次挫折的刘长卿倍感受挫,一度陷入自卑和痛苦的深渊。第二次落第的晚上,他郁闷至极,独自登上城头咏诵蛐蛐,倾诉他心中对功名的热望。

窗外蛐蛐哀鸣,正应和着刘长卿内心的苦闷。他深感人生如蛐蛐短暂,应及时争取成就,否则一生几十载,转瞬即逝,遗憾不已。

刘长卿用诗歌发泄心中不甘,写下《登干越亭赋怀》:“十二年间思量止,飘然物外立名寻。”展现他依然不放弃功名的决心。作为一个没落士族家庭的儿子,他对恢复家族荣光,有着几乎病态的执念和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38年,第13次应试后,32岁的刘长卿终于中了进士,官拜陈留县尉。这是他踏入仕途的第一步。

刘长卿为官刚正不阿,深得民众信任。他厉行简政,严惩贪官,深入民间疾苦,解决农田水利等棘手难题。任内他推行许多深得民心的举措,使这一贫苦落后的地区生机盎然。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几个月,刘长卿拒绝帮助朝廷特使杜明远弄虚作假截留钱粮。对方恼羞成怒,联合同僚密告他“贪污”。刘长卿被发配流放到偏远的岳阳当海盐官,身边再无挚友,人生跌入最低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贬谪岳阳期间,刘长卿几近绝望,甚至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一日清晨,刘长卿步行至长江岸边。朝阳的金光倾泻在波光粼粼的江面,那美不胜收的景色却无法驱散他内心的郁闷。他缓步来到江边,河水中倒映着他清瘦的面容,刘长卿久久出神。

“我与大江谁复知心意,须臾欣慰须臾思悲。”一把苍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刘长卿回头,见到一位相貌清奇、身着破烂道袍的老者正笑吟自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人相谈甚欢,原来这位老者便是李白。李翰林刚从流放地被大赦,正要离开岳阳。在得到李太白的知遇之恩后,刘长卿仿佛重拾了斗志,2人不但成为莫逆之交,也影响和激励着彼此的创作。

刘长卿决定好好珍惜和李白相处的每一时每一刻。白日,二人登临湘江一湾,眺望云山烟水;夜晚,则交谈至深夜,为彼此吟咏写就诗句。他由衷赞叹李白:“他的词如清风,他的诗如明月,照亮我黯淡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日,得知李白即将启程上路离开,刘长卿依依不舍,以五言绝句写下《江上花催问礼人》相赠。李白看后涕下。刘长卿无限珍视与李白友谊的两年时光,此后即便处境艰难,每每想起,仍为之精神振奋。后世称颂这段"一水相隔鱼龙情"。

2年后,刘长卿获释,之后又一次被权势陷害,再次沦为囚犯,流放更偏远蛮荒的地方当鸡毛蒜皮的小官。之后几年,他在不同地方辗转流放,屡遭打击,几近绝望。命途坎坷使他经常怀疑人生意义。他只有紧紧握住李白赠予的水晶玉佩,以追忆岳阳那段友谊中的欢乐和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70年,刘长卿任岳阳郡掾史,遇到公孙大娘追捧的权贵吴仲儒要求包庇,刘长卿断然拒绝。结果吴仲儒诬陷刘长卿行贿,将其关入死牢。

在狱中等待判决的日子,刘长卿度日如年。几次,他绝望地想到结束生命,但又不甘心就这样黯然死去。他反复抚摸着李白留给他的玉佩,想起岳阳二年的交游和美好时光。回忆给予了他活下去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幸,此案的监察御史苗伯是一个正直仁慈之人。他深深为刘长卿的遭遇而同情,细细审讯后终于找到破绽,证明了刘长卿确实清白冤枉。他主动前来向刘长卿解释了真相,表示只能给予从轻发落,将他贬为睦州司马。

苗伯的为难和慰问让刘长卿的心中感动。他原以为世人已经麻木,正义和同情早已消失殆尽。监察御史的仗义执言提醒他,人性尚存善良,给他留下了一线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70年冬天,刘长卿即将前往睦州赴任的路上遭逢大雪封山。天色已晚,茫茫风雪中一个人摸黑艰难前行,精疲力竭,饥肠辘辘。这时,他看到一户人家,灯火通明。一对老夫妇热情招待他,为他准备了热饭热茶,取暖起居。

刘长卿始终明白,世人的冷漠险恶远不及善良和人情的力量。当他获得老夫妇的好意和帮助,而不求回报时,他落下热泪。这对普通百姓给予自己怜悯、关爱和帮助,与他在官场和上层社会所遭遇的冷漠和险恶形成强烈对比。

夜深人静时分,听到犬吠声,刘长卿推测是主人在忙碌劳作后返回。这对可敬的老夫妇,正如他和李白当年那般,将最厚谊之情毫无保留施舍给困顿旅人。这滋长了他对人性本善的坚信,也成为他日后隐居追求的精神源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77年,刘长卿担任随州刺史期间发生叛乱,他彻底看清功名的虚妄。50多岁的刘长卿决定离开仕途,开始自由隐居的生活。

隐居后的刘长卿过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逍遥日子。他用大量时间阅读、写作、山水旅行。曾经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今化为一幅幅山水人物的水墨丹青,淡逸中透着超脱。他的新作不再有当年的愤慨和悲戚,而是超然物外,回味人生的美好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长卿隐居在终南山麓一座小村庄,过着近乎世外桃源的生活。他起居朴实无华,琴棋书画自娱,与邻里友善来往。偶尔斟酌回忆,提笔写就一两条短句,便已心满意足。

他常在深夜独自登上山头,躺卧在松间椅子上仰望星空,聆听潺潺溪流。两鬓斑白的他不再有年轻时的锐气,取而代之的是持久的宁静,像一尊古艺小像静立着,已无世俗喜怒哀乐。

这般日子,正是他年少对诗意生活的向往。如今梦想成真,刘长卿感觉此生再无遗憾。即便从前经历过多少风雨,此时此景,也就足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88年前后,刘长卿在隐居生活中病逝。一个追求功名却屡屡受挫的读书人,一个在官场上力捍正义却难逃打击的清官,在晚年找到人生安稳,过上诗意而自在的生活。刘长卿,不只是一个倒霉的诗人,他用一生诠释什么才是宝贵的精神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