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7日,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汽车能源行业总经理李强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接受车云专访时表示:阿里云在汽车领域将聚焦AI和云计算,帮助车企做到“具车智能”。作为最早推动云事业发展的企业之一,阿里云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又是如何赋能中国车企出海业务的?

程里:这是我们第一次来参加百人会?

李强:是第一次。

程里这次为什么会来?

李强:我们之前也想来,也一直也在看我们云计算到底能够为车企做哪些事情,经过了几年的沉淀和磨合,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时间了。其实阿里云在汽车领域我们非常聚焦,一个是AI、另一个是云计算。

程里:那现在AI和云计算已经跟各个车企展开合作了吗?

李强:是的,其实我们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和车企陆续合作了,我们最早做高性能计算,仿真、碰撞测试、风阻等等这些方面,它需要云计算非常集中高效的处理,所以大概在七八年前,我们就开始为上汽、吉利做这个服务。

程里:AI应该是最近这两年开始的?

李强:是的,AI实际上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我们是在2020和2021年,开始为车企的自动驾驶服务。从去年开始到今年,特别是春节过后我们迭代得特别快,开始为车企的大模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具身智能,在汽车领域我们认为是具车智能,具车智能一定会先落地,它基本上已经ready了,大模型成熟了它就可以做到上车。

程里:现在我们跟哪些车企已经开始谈合作了?或者说已经开始上车了。

李强:在谈的有很多车企,很快有会一个非常著名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它车内人机交互的全面更新用的都是阿里通义大模型家族的产品。

程里:这次在跟车企合作的时候,车企会关注什么?有哪些点是需要磨合的?

李强:车企最关注的就是大模型在车上应用以后的工程化,因为像阿里的模型有一个特点,它是全尺寸全规格,这个模型很多车企现在正在测试或者已经采用和即将发布了,他们关注的核心有几个,第一你的模型是不是全尺寸,因为车实际上是有个端的,端侧的一些芯片,比如说像地平线、Orin的芯片,它需要的是小尺寸模型,这个是在端侧弱网环境下直接就处理掉了,但是有一些特别复杂的场景,大尺寸的模型需要你送到云端去处理,比如说720亿的模型,2000亿的模型,所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是云端协同这样的模型,需要你的模型尺寸足够全。

第二个,一定是开源的模型,我们很快要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整个车端的车机系统、语音系统,车企基本上是在一年前就开始用我们的开源模型自己做,在最后阶段可能会请到我们再跟他做一些最后的突破,会让他的质量有个很快的提升。但是前面在他自己操作和工程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基于开源的模型。

程里:大模型一旦上车之后,用户的需求量被调动起来,会有很多可以想象的空间,那对于我们阿里云来讲,是不是相当于打开了一个更大的开口,可以让阿里云的能力更多的赋能给车企的车端。

李强:这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讲未来推理训练对云计算需求会是百倍以上,甚至更多。我们训练到最后走出来的就几家,或者训练自动驾驶、或者训练大模型,但是C端应用就是百花齐放。

我们也相信今年在车上一定会出现具车智能,核心就是一定有用户不断地用,当用户不断地在使用,就说明这件事情是闭环掉了。

程里:它也会给到你反馈。

李强:它会给到你反馈,消费者认可了以后,这个车本身的产品护城河就建立起来了。那对我们来说就是和车企一起提供云端推理的算力。

程里:现在做大模型的公司很多,阿里云是重要的玩家之一,那我们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李强:大模型做得好我觉得有三件事情,第一是算力,第二是人才,第三是数据,这三样东西都是阿里云具备的,而且是佼佼者。

程里:你刚才提到三个核心优势,它其实是建筑在整个阿里云的体系之上的,那我们看到整个阿里云,包括阿里整个体系,在过去这一年多有蛮大的调整和变化,你觉得这种调整和变化,对我们的业务会有哪些推动?

李强:我觉得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因为我来阿里云也好几年了,我认为这一次让我个人心潮澎湃,我们认为这应该是近十来年最大的一次变化,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聚焦了,非常清晰,AI驱动、公共云优先。AI我刚才讲了,大模型帮车企做到具车智能,那第二件事情公共云优先也要重点说一下,其实大量车企现在上云的数量比例是有限的,但有些车企像小鹏汽车天生就是云原生,那为什么我们说车企在线下和线上,这就是公共云计算的一个本质,它实际上是帮助企业形成商业的不断创新和敏态,因为你可以用到世界上最先进和最新鲜的技术栈,你和其他全球顶级企业用到的技术栈是一致的,而且云的效率会不断把你所有内部工作效率再提升。另外在线下其实大家很多是比较服务器对服务器,隐没成本特别多,所以云计算规模化效应以后,阿里云有200万台的规模,我们最终给你提供算力的成本一定是低的。加上最先进技术栈的使用,你在云上随时想要即所得、所想即所得。

程里:阿里云是最早推动云事业发展的一家公司,后来我们看到华为云、腾讯云也在进入这个领域,会让你们有压力吗?

李强:我觉得压力肯定有,但正因为有压力你才会变得更好。一些车企现在也把出海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今天下午的分享只会讲两件事情,第一个是智能化,第二就是全球化,我们在海外不仅仅是一个数据中心,因为考虑到互相灾备的情况要建第二个,虽然我们有先发优势,但是我们不敢停下来,我们要比别人跑得快。所以最终其实优惠的是车企和当地的消费者。

我们从2014年开始出海,全球三十几个地域建设了89个大型的数据中心,我们在当地的网点足够多,车企去到当地最重要的安全合规,像我们帮助一个知名车企在去到印尼的时候,印尼当地很明确要求你的车联网就得放在我这,不能去到其他的国家,这一套车联网如果在当地没有数据中心,你是没有办法满足当地要求和合规的。另外经过这十年的出海,我们跟当地政府去磨合,不断地调整,也有很多经验帮车企在出海方面解决一些问题。

程里:去年的出海业务有多少增长?

李强:我们看到去年的增长百分比很大,因为它基数很小,我们看中的是什么呢?我们认为2024年是所有云计算厂商对于车企出海最关键的一年,因为今年很多车企把出海当做了头号工程,所以今年我们也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很高的目标。

程里:预计会有多少的增长?

李强:过去五倍以上的增长。

程里: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