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中央加快了干部年轻化的推进速度,在这种背景下,很多机构进行了改革,一部分年轻有为的干部得到破格提拔。也是这一年,中组部内部进行机构改革,大批干部得到调整,其中,一位名叫吕枫的干部也在这一年得到越级提拔。那么,吕枫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枫出生于1927年,河北省卢龙人。十岁的时候,吕枫见证了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也见证了我党团结各族人民,致力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1943年,吕枫投身抗日救亡活动,走上了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革命道路。

参加革命后,吕枫主要活跃在冀东一带,他坚决贯彻我党既独立自主,又联合抗日的统一战线政策,不断与敌人斗智斗勇。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吕枫正式加入了我党。入党之后,吕枫继续留在冀东,解放战争时期,他致力于基层组织的建立与恢复,同时也为我军做了大量支前工作,提供了物资支持,促进了我军的发展壮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吕枫加入了南下干部团,跟随部队南下,参与到接管城市的具体工作之中。南下之后,吕枫留在河南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吕枫担任了兰封县县长、郑州专署民政科科长等职务,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那段特殊的时期,吕枫也受到了冲击,并被下放到中组部的“五七干校”劳动,直到1973年才重新复出。复出之后,吕枫担任了第一机械工业部干部组组长、中组部经济干部局副局长等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很快就来到1983年,这一年,中组部内部进行了机构改革,56岁的吕枫被越级提拔为中组部副部长,由中组部经济干部局副局长直接被提拔为中组部副部长(副局级晋升为副部级)。任职期间,吕枫严格落实中央的干部政策,按照“四化”的标准宣布与培养干部。

所谓的“四化”,指的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对于“四化”,吕枫坚持把“革命化”放在首位,他认为,必须在保持干部革命化的前提下实现与促进其他“三化”,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实现新老干部交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枫非常重视年轻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他认为“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为此,吕枫也制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措施,比如,他坚持选拔大学生到基层锻炼;有计划地对青年干部进行轮岗与交流;安排在职干部到基层锻炼等等……正是在吕枫等人的努力下,一大批青年干部得到迅速成长,干部青黄不接的现象也得到解决。

1989年,62岁的吕枫升任中组部部长,全面主持中组部的工作。担任中组部部长后,吕枫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也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干部的选拔与培养中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比如注重干部的成绩的同时也鼓励竞争,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提供制度保障,从而进行高效的人才选拔与培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段时期,吕枫大力推进干部考核制度、干部交流制度、干部回避制度、干部能上能下制度,从而实现了系统的干部任用制度,为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1999年,吕枫离职休养,晚年他依然关心祖国的各项事业建设,2022年,吕枫因病去世,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