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只需要点击上方的蓝字《梅州V生活》关注即可

来源:大埔县博物馆

近日,我县百侯镇一热心群众向我馆反映,在百侯镇境内多处发现清代石碑,碑刻等。我馆即向县文广旅体局汇报,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安排文化遗产股、博物馆相关负责同志前往百侯镇进行现场调查。

在热心群众肖先生的带领下,首站来到了百侯镇侯北村鸳鸯祠面前的水圳,上面横竖着两块长方形石楣杆,约长1.96米,宽0.35米,高0.18米。据肖先生介绍,此块石楣杆为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82年乾隆壬子科中式四十一名文魁,侯北萧秉璋举人的石楣杆。因年代久远,此碑字迹模糊,详情有待后续考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旧寨村松栢坑的村口,发现的是“刘曹禁碑”,约长1.04米,宽0.43米,高0.13米。据了解,该村正实施水利工程,此碑是在施工过程中挖掘而来,时间为乾隆四十八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侯南村,另发现了四块不同时期的碑刻,分别是“两渡田迹”等,因石碑残缺,年代不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初步研究表明,此次发现的石碑、碑刻对厚实大埔历史意蕴,传承客家文化,弘扬中华文明和时代精神有较重要历史价值。根据文物保护相关法规条例,现场负责同志已告知当地部门应切实履行文物保护属地管理责任,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汇总上报县文广旅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梁一柱,一碑一刻,一砖一石,无不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沉淀着千百年的历史文明。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