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该拥有“钝感力”,让孩子的心智变得越来越成熟,情商更高,内心更强大。给他一张“厚脸皮”,未来真的会走得更容易。

——萨姐

作者:暖心

一位网友分享了女儿学校发生的一件事。

年前,因为学校元旦只放两天假,班里有个男同学就崩溃了。

不仅坐在教室嚎啕大哭,还冲到校长办公室破口大骂。

无奈之下,校长答应给他放假三天,可是这个男同学还不满意,执意要校长给全校放假。

校长没有妥协,男孩居然一下就冲出去,一边跑一边喊:不放假就去跳楼、去跳河……

面对如此极端的孩子,很多网友都觉得:这个孩子内心太脆弱了,一点小事都能让他崩溃,以后难成大事。

是啊,现在的孩子承受力越来越弱了,一点小事都能激起他们的玻璃心。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

孩子从小就该养成“厚脸皮”的习惯,受一点“挫折”,未来才不会太艰难。

我们应该杜绝孩子的“玻璃心”,给他一张厚脸皮。

尤其在这三方面,与“玻璃心”的孩子相比,厚脸皮的孩子更有优势。

01

内心强大VS情感脆弱

最近,有位妈妈因为女儿的“玻璃心”而焦虑。

她说:12岁的女儿十分敏感,受一点委屈,就会哭,弄得大家都不敢对她说重话。

在学校成绩降了几分,就会一个人崩溃大哭。

做错事情的时候,还没开始批评,自己先难受了起来。

一遇到一点小事就自暴自弃……

这位妈妈担心:情绪这么脆弱,真的害怕以后出心理问题啊!

实际上,现在有很大一部分孩子都有“玻璃心”的表现:

情绪敏感: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听不得批评,还没说几句就生气、哭闹;

害怕失败:喜欢和别人比较,却又受不了失败,赢得起输不起;

抗挫折能力弱: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放弃,自我否定。

一旦孩子出现了这些畏难情绪,很容易就让他向抑郁症的方向发展。

心理学中有一个科学概念叫“挫折忍耐力”:指的是一个人能够忍受不顺心、不愉快的能力,或是能够接纳和容忍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而“厚脸皮”的孩子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承受更多的压力与考验。

虽然有时候会“心大”一点,却不会轻易陷入自我内耗之中。

有一个叫席嘉琪的女孩。

因为家庭的变故让她和妈妈的生活过得非常艰难。

即便如此,她还是每天坚持在不到30平米的房子里练习街舞;周末可以坐5个小时的火车去上舞蹈课。

因为起步晚,常常在别人面前出糗,可是她依然没有放弃。

尽管后来妈妈得了癌症,她也没被生活打倒,反而在咬牙坚持中获得了成就。

这对从前脸皮薄、敏感、内向的她,真的是特别不容易的事。

每一个孩子最该具备的,就是在逆境中奋起图强的精神。

不能因为一点小委屈而哭哭啼啼,而是不管多么艰难、遇到多少失败,都能变得内心强大。

这就是“厚脸皮”孩子的最大优势。

02

敢于求助VS性格怯懦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新闻。

一个男孩上厕所因为没带纸,却因为不好意思向别人借,就一直在厕所蹲了三个多小时。

这样的新闻既好笑又令人心疼。

但是,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因为“脸皮薄”而不敢开口:

“明明身体不舒服,还是咬牙参加聚会,期间一直忍着难受劲去迎合别人。”
“想找别人帮忙,却因为不好意思开口,憋了半天也开不了口。”
“聚会时,想吃的菜夹不到,宁愿不吃也不找人帮忙。”
“上课没听懂,总是害怕去问老师或同学……”

这些孩子因为面子与自尊,从不向别人求助,最终得到的是委屈、难受等负面感受。

久而久之性格就会变得非常怯懦,很容易形成社交恐惧症。

求助,是孩子一生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史威德和同伴曾经对青少年是否会求助他人进行过研究。

他们找了184个青少年,追踪12年。

分别在他们13岁、18岁、21岁时问他们这个问题,看看他们在25岁左右的成熟、各方面能够独立的状况。

结果发现:

愿意求助的青少年,其实更有能力在未来独立生活;他们更具有独立、成熟的判断,并且懂得运用资源,协助遇到的问题,比较能够做出负责任的决定。

每一个“厚脸皮”的孩子,他们天生就拥有“不怕被拒绝”的能力。

当他想要帮助时,可以非常大方地和别人说;对于不喜欢的事情,可以大胆地说“不”。

就是他们的这种“不怕事”的精神,会助力他们未来成为

更有主见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人缘更好VS社交能力弱

在一场饭局上,有两个孩子。

一个孩子很害羞,全程都中规中矩地坐着,很少和别人说话。

另一个孩子性格非常外向,不停地和同龄的孩子嬉戏打闹,中途还夸赞在场的阿姨年轻漂亮,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吃饭的时候,大家明显都非常喜欢性格外向那个男孩,大家不停地问他喜欢吃什么,不停地夸赞他“好孩子,将来有出息”。

而性格内向的那个孩子,看见自己喜欢吃的菜,也不让别人帮他,一个人默默地吃着。

为什么同样是孩子,一个如此受欢迎,另一个存在感这么低呢?

因为,在社交场合中对一个孩子最友好的特征是“脸皮厚、不拘束”,因为他们都有这几个特点:

不怕陌生的环境,即使是第一次见面,也会主动找话聊;

被人嘲笑之后,他们不会内心敏感,偶尔被人故意刁难,还会非常幽默地“怼”回去,因此他们不怕出糗。

话痨,很容易与团体里的人打成一片,会更快结交新朋友。

李玫瑾教授也说过:好人缘,在危难的时候就会有人帮他。

孩子脸皮越厚,内心越“迟钝”,会给人落落大方感,能更赢得信任。

而相比之下,那些脸皮薄的孩子,内心都非常敏感。

有时候会因为别人一句话而变得抑郁、没有自信,潜意识里有一种“不愿与人交流”的封闭心理,最终会成为一个“嘴笨”的人。

厚脸皮的孩子与人交往从不打怵,敢说敢做,更有一种“能扛事”的精神,做事会更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父母培养孩子“厚脸皮”,

三个关键要做到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曾在书中这样写道:

“面对芸芸众生各式各样的毛病,有些人耿耿于怀,有些人不太在乎,有些人视若无睹。在这方面人们的感觉各自不同,但有一点非常明确,就是只有对各种令人不快的毛病忽略不计,才能开朗、大度地生活下去。”

每一个孩子都该拥有“钝感力”,让孩子的心智变得越来越成熟,情商更高,内心更强大。

给他一张“厚脸皮”,未来真的会走得更容易。

那如何培养厚脸皮的孩子?

1、情感支持

孩子遭遇挫折后,难免产生负面情绪。

这时候,父母不要一味地去指责,而是在情感上给孩子安全感。

尤其是高敏感和青春期的孩子,多给他正面的情感支持,有利于孩子培养孩子强大的内心。

一个高年级老师曾讲过一件事:

有次考试,大家都没考好,很多学生都怕回家被批评、挨骂,都愁眉苦脸的。

而有一个女生却淡定地翻着试卷。

在大家疑问下,她说:我妈妈说,考得不理想,说明我这个章节的内容没学透,我想看看到底哪里掌握不好。

原来,女孩每次考试不理想,妈妈都会鼓励她去找错误,而不是纠结分数。

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支持,不会因为考不好、犯错而去责骂,而是去接纳。

用言行去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努力了,不要因为这点小事而难过”。

当孩子遇到难题或者情绪困扰时,父母要多鼓励和肯定,去为孩子化解烦恼,让他知道自己身后永远有“帮手”。

2、心理脱敏是关键

大多数孩子之所以太在意“脸皮”,本质其实是不够自信。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玻璃心现象,父母应该试着去让孩子尝试他害怕的事情。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脱敏。

脱敏就是对某一类不好的东西,慢慢去适应,而不是一下就接触。

每个孩子都有“怕的东西”,父母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去接触这些恐惧,让它变成一种力量,丢掉孩子骨子里的不自信。

如果孩子害怕和陌生人说话,就试着带他去接触;

孩子怕困难,就让他去体验一下挫折。

当我们帮孩子走出“恐惧”的局限,会让孩子发现原来这些事情并没有那么可怕。

3、教孩子敢于尝试

教育学家桑代克曾做过一个著名的“试错学习”实验。

他将一只饿猫关入笼中,笼外放一条鱼。

饿猫要想吃到鱼,就要打开笼门。

刚开始,找不到方法的饿猫只会漫无目的地乱撞、乱咬。后来,偶然间饿猫碰到脚踏板,才打开了笼门吃到小鱼。

之后,桑代克又将饿猫关进笼子里,如此反复多次。

最后,这只猫一进入笼子里,就能自己打开门。

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尝试与犯错的过程。

多让孩子去尝试一些有挑战的事情,是磨炼他们心理韧性的必经之路。

我们要打磨孩子的韧劲,就让他去体验失败,去受挫,才能看到自己提升和进步的空间,才能找到韧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看过这么一段话:

人生的路还很长,失败是常有的事,成功的果实总是隐藏在失败的枝叶中,一件小事也不能改变什么。

在教育中,与被溺爱的环境相比,孩子更需要的是用更多去适应社会的能力。

他可以被失败打倒,但是会变得更“锋利”;

他可以是一个“心大”的人,但是绝不做委屈自己的老好人;

他有天生的“迟钝”心理,不仅可以自行疗伤,也能为他人排忧解难。

把孩子养得乐观、大气、坚强,将会是他一生的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