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好,我是霞姐!老兵故事记录不能停。

听说在我们办公附近的小区里,生活着一位90多岁的老兵。

我们去探访后,得知爷爷叫郝慎言,是北京某大学的退休老教授。

94岁的郝爷爷身体不错,记忆力也很好,给我们回忆起很多战地细节。

爷爷是名通讯兵,他的任务是靠双脚跑步传达战斗命令。有一次,他踩到一颗炸弹,他身边的战友牺牲了,而他却奇迹般活了下来。

我开始不能理解,直到他把鞋子脱下来,露出奇怪的脚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战时有个规定,通讯员执行任务必须得两个人。

一人牺牲或者负伤了,另一人继续完成任务。

有一次,营部派两个通讯员来团部送信,途中牺牲了一个,我接到命令,要送另外一个回去。

我们要穿越敌人的火线,红的绿的子弹、火光到处飞。

那会儿我17岁,当兵的第二年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出生在山东济南莱芜羊里镇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姊妹6个,家里还有个奶奶,一家9口人。

人多地少,生活十分困难,但父亲还是让我上了学,时间不长就失学了,跟父亲去卖油维持家庭生活。

我们那里是解放区,日本人经常去扫荡。他们信息很灵通,知道哪里有八路军。

八路军也不能等着他来啊,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走。

有时候八路军还住在我们家,日本人离我们有四五里路,就听到枪响,八路军也不害怕,还呱呱呱学机枪的声音。

如果看到日军的人马装备比较厉害,就撤走了。

日本兵残害老百姓,直接的我没看见,来扫荡时打死我们很多村民。

有一次夏天,日本兵来了,我们大家都往河沟下边跑,在河两旁跑的时候有些路子窝能挡一下。

跑到河沟下边就比较开阔了,也没遮挡,有的乡亲就给打死了。

我们那里的日本兵对待小孩不是太厉害,小孩站在旁边看,他们说过来过来,我们就不过去,他们也就笑笑,没有赶着抓你和为难你。

要是大人就不行了,他一见到大人,肯定是要带走,要带去当日伪军。

所以,日本鬼子一来,大家都跑了。

我还想起个笑话,我们村和隔壁村大概有半里路,有一次隔壁村的牛跑了,大家都跑出来截那头牛。

我们村一看,哟,不得了,日本鬼子来了呀,吓得也赶紧跑。

我那会儿年纪小,也没想过要当兵。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先是谈判,共同建立我们的国家,谈了很长时间,谈判破裂了,内战开始。

解放区里边就动员,说要保卫我们的胜利果实,不能让国民党来抢走胜利果实。

既然你来打我,我肯定也要还手呀。

我就报名参军了,16 岁,父母肯定是不愿意我走的,觉得年纪小嘛。

但也认为得顾全大局,这个胜利果实不要让人家来白白夺走了,我们老百姓也应该起来保卫这个胜利果实,该去就去。

所以我就出来了,命运也改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先是在新兵连训练三个月。

记得班长、排长、指导员都是同一个警卫连派下去的老兵,他们主要就是去新兵连里选人。

看新兵表现好不好,机灵不机灵,碰到问题怎么解决,心里有数后向团部汇报,谁可以留下,谁可以到连队。

一般年龄大一点的,身体比较壮的,都到连队去,要上前线。

新兵训练还是比较苦的,早晨六七点就得起床,起床先跑步,跑完步开始吃饭,吃完饭又出去训练。

那会我们最怕一个一个单独拉出来训练,苦都不说,平时会走,到自己单练就不会了,心里有点怕羞。

排长脾气很好,练不好就教你,一步一步教,很有耐心。

新兵训练,也上文化课。我读过小学,就教同伴什么字怎么学、什么字怎么念。如光荣,光,就是发光,荣,就是荣誉,光荣就是发光的荣誉。

讲到打仗要勇敢,为什么要勇敢呢?要保卫我们的胜利果实。

我还教过他们一些农村编的顺口溜,比如说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解放军。

这些,首长都看得见,最后选了三个人留在团部,其中就有我。

我也不是机灵,就是比较老实,也上过学。

留下的三个,我在通讯班,另一个在电话班,负责架设电线,还有一个在侦察班,搞侦察。

我年轻时的证件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年轻时的证件照

到通讯班后,通信参谋给我们上课。

当时我们都是白天休息,晚上行军,因为国民党白天行动,晚上休息。

通信参谋就教我们行军怎么走,别张着个大嘴呼吸,得把嘴扣起来,这样呼吸水分跑不掉,就不渴了。

测量走路的时候,一步迈多大,大概一里走多少步,都要精确计算出来。

任务急的话,得用什么样的步伐向前走。一个钟头走 10 公里的,一个钟头走 5 公里的,一个钟头走一公里的,这个都有个计算。

还告诉我们,子弹来了怎么躲,火力比较急的时候趴在地上,起来的时候千万不要原地直接起来,得稍稍后退。退上几步再爬起来赶快往前跑,这样就把对方火力给躲开了。

人家打你肯定是有目标的,趴的地方,人家早就盯着了,看你起来不起来,起来就打你,所以就得稍后退。

这都是通讯参谋告诉我们的,上课讲得很仔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在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23师67团的团部通讯班。

那时候打仗有苦也有乐,苦的时候确实是比较苦的。

我记得有一年行军,在山东的鲁西南那边,山东、安徽的一个交界地,印象特别深,因为比较苦。

夜间行军,又遇上下雨,雨下得非常大。那是个大平原,路的两边都挖了沟,雨水就顺着流到沟里。

又是晚上,路也看不见,翻过一道岗后发现部队都不见了。原来,是战士们走着走着走到沟里边去了。

全身都湿透了,湿透了还是得走,不能不走,有任务。

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大概是 100 里左右,上级已经在地图上画好算好了,一到这个地方就应当是碰上国民党,国民党就要截着我们了,这个地方肯定就要打仗了。

打完仗撤出来后,我们就停下休整。

夜里要走的时候,我们的马生了个小马,团长说算了吧,不要了,不好带。

我们怎么也要把这个马拖着走,你背一下,我背一下,把这个小马带出来了。

长大了以后,它一直跟它的马妈妈,现在想起来也挺好玩的。

行军打仗,吃也是一个大问题呀。

我们部队到一个地方,司务长就带几个炊事员先去找吃的。

那时候老百姓也很好,家里吃的煎饼窝窝头都拿出来,我们到的时候就去吃。

时间比较空余的时候,那些炊事班先去把锅支起来,这时候吃的可不是大米饭,是小米饭。

小米饭不大好咽,都吞不下去,得不停的喝水,不住的吃菜,才能混着吞下去。

农村有什么菜就吃什么菜,夏天有茄子、黄瓜什么的,打仗完休息的时候也有肉吃,平时没有肉吃。

解放区的老百姓都挺好,打了胜仗,把自己养的猪杀了送来慰劳我们。

有时候我们行军,那大妈、大嫂,框里面都盛的什么枣呀、梨子呀,看我们过来,就抓起来往我们口袋里边送。

当时年纪小,手上拉着自己口袋说:“大妈大妈,这不要,不能要”。

领导看到就说,你不能张着口袋说不要,你要口袋捂起来说不要呀。

现在回想,年纪小,也挺有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起仗来我们通讯员就都围着团长转。

比如说团长有个什么口令要传,那我们就去了。一般像我们去传递都是口令,没有文字。

你到哪了,就告诉对方,团长说的啥啥啥,非常简单。

比如我到营部里去,我就告诉营长,团长叫你什么时候打,打到什么程度,不行你撤,回头进一步进攻,听到进攻号,你就要冲锋了,冲锋号如果吹得非常急,就赶快冲。

这些都是团长口头告诉我们,我们再去告诉其他营长,那叫徒步通信。

当然也有电话通信,只是电线经常被炸断,不好保障。

有一次我们通讯排的一个战友,他负责拉电线,从团部拉到营部,很长很长的。

没想到一发炮弹把电线炸断了,通不了话,拉线的战士一看,着急了,电线差一块,接不上。

那怎么办?

他就得这一头掐住电线,那一头掐住电线来通话了,就是用身体来接通了电话线。

我后来问他,你觉得疼不疼啊?

他说不觉得,就觉得麻。

我的结婚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结婚照

还有个印象比较深的,有一次在鲁西南那边,都是平原,这一仗打的也非常艰苦。

我们过去打仗都在山地里边,但这里都是平原。平原打仗我们都没什么经验,就是挖壕沟什么的。

营部来了一个通讯员,向团部汇报说,打了一天一夜快两天了,没打下来怎么办?

马上就要天明了,团长告诉他,如果拂晓还打不下来就撤。

通讯员回去前,我们团长就叫:通讯员。

当时通讯员就我一个人在,其他都出去执行任务了。

我答:有。

团长让我把那个通讯员送回去,送到营部我再回来。

为什么这样做法呢?因为我们有个规定,打起仗来,通讯员一定要两个人。如果有一个人牺牲了或者负伤了,剩下那个人得继续完成任务。

营部本来也是派了两个通讯员来的,但其中一个在来的途中牺牲了,所以我得送他回去再回来。

去营部的路上都是走在壕沟里面,国民党部队都是美式的装备,子弹打出来以后会发光,红的绿的到处飞。

通讯参谋上课时跟我们讲过,子弹打过来是“啾、啾”的声音,那说明这子弹是要命的。

但发光的子弹一般是不要命的,就打在你身上,也就蹭一下就过去了。

我这次去、回来,基本上就在这个发光的子弹里边穿来穿去,当时不觉得危险。

回来才醒过来,才觉得危险。

全身出汗,也不知是紧张得出汗,还是累得出汗,反正浑身出汗。

那会儿17 岁,我当兵的第二年 ,印象特别的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国民党一个重点是进攻山东,我们部队就在山东,他们布置了一个扇面形的包围圈准备包围我们。

我们要想打掉这个部队的话,打扇子的两边是没用的,要把它中间的扇子吃掉。

74师就在那个扇子把上,就是孟良崮。

我们要先打开一个口,钻到这个包围圈里边打孟良崮。

我们包围了孟良崮的 74 师,其他的国民党部队就包围了我们部队,想对我们内外夹击。

很危险呀,打了两天一夜,这两天一夜我们的战士都没吃饭,吃也就吃一顿。打起仗来没吃没喝很正常。

但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打还是怎么打。

我现在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现在的样子

一开始打孟良崮的时候,我们就预感到这个仗会比较难打。

因为一般我们打仗的时候,炮兵往那阵地上一射,部队就散开了,这种就比较好打。

这个 74 师不一样,炮打在他集中的阵地上,他们的部队就不散,还往上去凑,这个仗就比较难打了。

部队越打越集中,越打越往孟良崮集中,是要死守的架势。

我们是一点点突破上去的。

开始他们还不服气,想着自己是在美国训练,用的是美国设备,打败战是因为没有水喝。

我们的战士也都不服气,心想不要看你们是在美国训练过的,我们在自己国家训练得比你们还要好。

被困在孟良崮的74军没吃没喝的,蒋介石用飞机运过来的物资空投。

我们开始认为伞兵来了,但降落伞落了地以后没有动静,等半天怎么没有出来人呀?

大家就围上去看了,降落伞没有人,都是集装箱。

打开集装箱以后,又是牛奶,又是罐头,又是饼干,大家那个高兴呀。

最后,我们是组突击队突击的。

团突击队正好是我们团的,营里又拿出一个连来组成突击队,连里边也有一个排突击队,几个排都得保护这一个突击队。

第一批突击队基本上都牺牲,十几个人。

我在团部里边就看到我们的战士在冲锋,冲上去,人家把他压回来,然后再冲上去,一天有两三次吧。

最后冲上去的时候,我们团长高兴地跳起来了,大声喊着:上去了,上去了。

上去以后我们想办法找74师的师长,就是张灵甫。但没有找到,大家都说张灵甫自杀了什么的,但是我们没找到。

我自己是没去张灵甫的指挥所,我们部队下边的1营去的。

可以很确定,张灵甫指挥所就在那个洞里边,但没有找到他的遗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场战役印象也很深,因为我受伤了。

记得1947 年秋天,河南沙土集战役,也是打了一天一夜没有打下来,撤退的时候国民党部队就看到我们了,向我们这边打炮。

一个炮弹正好落到我的脚底下了,我觉得腿好像绊了一下,左腿一抬准备跑,炸弹炸了。

我一看,哎哟,出血了。

我非常幸运的是,如果我离得远的话,现在咱们就见不着说话了。

为什么呢?

炮弹炸了以后弹片是往上面飞,正好在脚底下炸,飞也是飞到我脚底下这个地方,所以我只是脚受伤了,其他地方都没有受伤。

离得远的战友都遭殃了,飞起来的弹片正好打到他身体的中部,或者打到头部,一下牺牲了好几个。

还有一个跑得更远一点的,我负伤了叫他,他回头一看,大叫:你负伤了,你等着,我去背你。

是他背我下去的,然后交给我们的随军担架队。担架出来以后向后撤,再交到民夫那里,由他们送我到医院。

路上待了两三天,白天不能走,有国民党的飞机来轰炸,只能晚上走,走了两个晚上。

这次受伤让我印象比较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民夫。

那时候国民党部队也在那里,说不准什么时候他们就来了,这些民夫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抬我呀。

因为白天不能走,他们先把我抬到一个农民磨面的地方放下,然后人走了。

我心里想,哎呀,完了,人家把你放在这儿也不一定还来呀,要国民党来了不就把我抓去了。

心里忐忑了一整天,到了晚上的时候,这些民夫来了,二话不说抬起来就走了。

所以,我一直觉得在解放战争中,这些民夫立了很大的功劳。

老百姓真是非常诚实,只要告诉他们我们部队什么时候到哪个村子,他们就集中送公粮,一小车一小车地送过去。

说怎么干就怎么干,一点不带含糊的。

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保卫胜利果实出来的。

有时候,这些民夫跑得离战场很近,和我们在战场上的士兵一样,该牺牲的牺牲了,该负伤就负伤了。

这部队打起仗来,他们就抬着担架跟着部队走,没有撒手丢下不管的。

你要问我,我们为什么能够打胜仗?

我觉得我们和国民党部队不一样的就是,他们部队打仗和后方支援,都是当兵的,都在编制里边了。

咱们不一样,部队是一个编制,民夫又是一个组织。民夫不在部队编制内,但做的事却不少。比如我们一个团一百多人,民夫也有一百多人在那里支援你。

人家和我们是一样的牺牲,一样的负伤,而且真的是不求回报。

所以,我们看到民夫,特别亲热。

看看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里,这里边多少民夫啊,很多的。

我们不能忘记了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民夫,解放区的老百姓也是真的好。

我穿的鞋,后跟那磨了两个洞,后跟就在地上走。

战友看到说,你鞋不行啊,咱们看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解放区的年轻妇女,一个做鞋底,一个做鞋帮,一个准备缝起来,三个人三个小时,就给我做了一双鞋,穿上了,相当舒服。

给我做鞋的时候,老百姓还把我叫到他们家去,把我弄在炕上,还弄个被子让我盖上。

说你不能走,没有鞋、没有袜子不能走。

做完鞋子以后还给我做袜子,穿上新袜子,那真的是特别高兴。

所以,老百姓真的太好了。

后来在华东野战医院,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小姑娘。

我看她们有的还穿着便衣,扎着个皮带,然后给我们换药什么的。

我当时脚上是一个贯穿伤,从这边打到那边去了,因为那时候是秋天,路上又耽搁了两天,伤口里边都长蛆了啊。

小姑娘就拿着夹子夹那个蛆呀,一夹,有些蛆夹出来,有些蛆从那头又跑出去了。

这些小姑娘年纪也不大,也挺勇敢的。

我那时17 岁,开始的时候有点疼,后来到医院里面换药的时候,眼看小姑娘她们都这么勇敢,我也就不痛了。

受伤的脚后来截掉了食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伤的脚后来截掉了食指

休养一两个月就好了,医生问我是不是再回到部队去啊?

当然,我是巴不得早点回到部队去。

出院是民夫用马车拉着我们送到部队去,在路上正好早上,太阳刚升起来,不知道怎么的国民党的飞机来了,顺着我们的马车就扫。

我虽然走路还不方便,一瘸一拐的,但还是很幸运,跑到旁边一个房子里躲起来了。有的没来得及躲避的就牺牲了。

一下牺牲了两三个。那时候出院的人很多,有十几辆车,一车上都有三四个人。

刚养好身体,准备到前方去,路上又牺牲了,确实有点亏,太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1949年淮海战役,解放战争也接近尾声了。

黄维兵团当时想要通过八义集到徐州,徐州在陇海路和胶济路的中间,占领徐州后,他们的部队就能坐火车随便开到任何地方去了。

黄维兵团在我们的东边,徐州在我们的西边,中间有个八义集。我们是绝对不能让他过去的,一定要把他截到那个地方。

先跟他们打的是新八纵,那会儿刚成立起来,打仗经验还不够,新八纵在河边有点撑不住了。

上级要我们老八纵要在指定时间赶到河对岸去支援,绝对不能让敌人过河。

那是冬天,大家到了河边,别说衣服了,鞋都来不及脱就下河了。

过河后,全身都湿,战士也不管身上湿不湿,过去就告诉新八纵,我们老八纵来了,绝对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

打阻击战是非常难的,人家各方面设备都比较好,是有准备才上这来,为了截住他们,好多的同志都牺牲了。

战士负伤了,叫他们下来,就不下来,坚持打啊。

最后硬是把对手给顶住了,没让他们过来到徐州集中,这也让后来的淮海战役比较顺利结束。

我平时在团里边,但战友们上前线经过我都能看得到。

虽然没和他们在一起训练生活过,打起仗来,牺牲了多少战士,我们都是清楚的,只是具体哪一个叫不上名字了。

我参加了整个解放战争,先是在山东一带,后来慢慢从山东鲁西南,转到陕南区,最后到南京。

解放南京后,我就留在南京,到了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也是搞的通信。

那时候是电话通信,也比较简单,就是观察国民党的飞机什么时候过来,过来以后飞多高,飞到什么地方之类的。

当时在防空司令部工作的战友还有负责电报的,就比我们复杂比我们厉害了,但总体来说比起解放战争那会是好多啦。

50年抗美援朝开始了,地方上的干部很多都去支援了,年轻人也都报名志愿军去了,就比较缺人。

特别是南京,以前是蒋介石的老地方,潜伏下来的人很多,一定要由我们自己的人来控制。

我那时候20来岁,如果我只是一个普通当兵的话,也就复员回了家。

但当时有个规定,排以上的干部不能复员,只能转业,我在防空部队,就刚好够排的级别,所以转业到南京人民银行工作了。

说起来,都是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16岁出来参军后就没回过家,转业了就想回家看看。

我们那时候好像当兵回家是很奇怪的事,很少听人说请假回家的,都是打完仗复员了才回家的嘛,当兵4年我也就是往家里寄个信。

我转业后是在银行保卫科工作,想着时间也比较灵活,才跟科长说,我四五年没回家啦,想回家看看。

科长说可以呀可以呀。

我就从南京直接回家了,心里当然特别高兴啊。

回去那天,我还没到家就遇上了去赶集卖东西的邻居,他一看我背着行李说,哟,是你呀!

邻居也顾不得去赶集了,把我接着就往家去了,远远的就先遇上我奶奶了。

他就叫:姐,你孙子回来啦。

家里人见到我,都特别高兴。

我在人民银行工作了4年,后考到了北京师范大学,上的是政治教育系,毕业后分配到山东教育厅。

后来学校缺人,调我到山东教育学院教书,64年调到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直工作到退休。

我们和老伴两个“九零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和老伴两个“九零后”

我现在94岁,身体还可以,我想和当年的行军打仗是有关系的。

那时候我们的战士常说,我们不怕打仗,就怕行军。

行军起来可苦了,一个晚上走 100 多里的路,后面的人走着走着睡着了,扛的枪直接顶着前面的人,前面人说你干嘛呢!

哈哈哈,走着走着就睡着了,当年就是这么累。

有一次在鲁南陇海路上打了一个胜仗,我们还没来得及休息,直接行军跑了100 多里路,到了就跟国民党的接上火,直接开打起来。

打仗这事打起来是挺危险,但打完了以后大家挺高兴的。

因为每次打了胜仗,就能吃点好的了。

我在战场四年,从16岁到20岁,现在回想,还是这些吃呀、累呀的记忆比较深。至于领导们怎么指挥,其他团怎么配合,我就不知道了。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记忆,都不一样。

什么样的行军是有效行军?听94岁老兵他是怎么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什么样的行军是有效行军?听94岁老兵他是怎么说

郝爷爷一直在说,参军这件事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行军,他现在身体这么好也是因为当年行军走了很多路。

我们记录真实战争故事,最开始是想记录战争阴影下的人生,但随着记录的老兵越来越多,会发现很多经历过战争的人,留下的也并不完全是阴影。

比如被战争改变了命运的郝慎言爷爷,记忆中的战争也不完全是苦难。

他说:人呐,都是命。

如果不参军,郝爷爷可能是一个小学没上完的农家孩子。

战场上炸弹就在他脚下炸响,他没了脚趾头,而身边的人却牺牲了。

50年他本打算复员回家 ,却被要求转业,成了银行保卫科职员。

如果战场生死是命的话,努力考上北京的大学,并成为大学教授,却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

郝爷爷和老伴均是大学退休教授,孩子培养得也很优秀,都在国外工作生活。

那天和爷爷聊完后,爷爷开心的跟我说,孙子除夕那天到家,要回来陪他们过春节,孙子在国外上学,回来路上都得两三天。

说到后辈,能听出爷爷奶奶都很开心,很自豪。

问爷爷龙年有什么心愿,他说就是希望自己保养好身体,不给年人添麻烦,让他们好好工作。

如爷爷所愿,提前祝新老朋友龙年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编辑:王白石 霞姐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编辑摄

关注我,看更多真实战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