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战争的阴霾并没有就此消散,随着蒋介石集团密谋发动内战,东北地区由于其独特的战略地位,逐渐成为了争夺的焦点。
当时,为了执行发展东北的战略任务,将其建设成为战略大后方,我军先后派出多支部队开赴东北,为日后开展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巨大的人力支撑。从先后开赴东北地区的部队组成来看,大体上分为四个,分别是八路军山东军区大部分部队、新四军第三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一部分部队、晋察冀军区一部分部队。在以上四支部队之中,八路军山东军区无疑是开赴东北的主力。达到了六万多人,其中就包括了第1师、第2师、第3师、第5师(一部分)、第6师、第7师等六个主力师。
第1师的师长是梁兴初,他是江西吉安人,很早就参加了革命,经历过红军长征。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梁兴初先后担任过任八路军115师第343旅第685团副团长、教导第5旅旅长、山东军区第1师师长等重要职务。梁兴初率领第1师开赴东北之后,又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第10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47军军长、第38军军长。
新中国成立之后,梁兴初担任过志愿军第38军军长、第20兵团代司令员等职务。在1955年,梁兴初被授予了解放军中将军衔。进入东北的第一师,由第一师师长梁兴初率领,后来发展成为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战斗序列之下,这支部队攻坚能力极强,而当时由江拥辉担任师长,在他的率领下,第一师先后参与了锦州战役等,后来第一师整编为第四野战军第38军第112师,他出任112师师长,1955年江拥辉被授予了开国少将,而当初率第一师进入东北的梁兴初则获得了开国中将军衔。
第2师的师长是罗华生,他是湖南湘潭人,经历过红军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罗华生先后担任过抗日军政大学大队长,八路军115师教导第5旅政委,山东军区第2师师长等重要职务。罗华生率领第2师开赴东北之后,又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独立第7师师长,第四野战军第39军军第152师师长。新中国成立之后,罗华生曾担任过铁道兵副司令员一职。在1955年,罗华生被授予了解放军少将军衔。第2师在师长罗华生的率领下进入东北,也划入到了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的战斗序列之下,第二师作战风格擅长长途奔袭作战,当时第2师的师长是唐青山,四川人,参加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1949年第二师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38军第113师,他出任113师师长,1955年唐青山和罗华生二人同时获得了开国少将军衔。
第3师的师长是王建安,他是湖北红安人,经历过红军长征。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后,王建安曾担任过八路军山东纵队副指挥兼第一旅旅长、山东军区第3师师长。当第3师开赴东北之时,王建安被留在了山东工作,先后担任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司令员等重要职务。新中国成立之后,王建安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第九兵团司令员。
在1955年,王建安被授予了解放军上将军衔。第三师,在师长胡奇才带领下进入东北,1946年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3纵队为第7旅,之后改称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7师,该师是山东纵队的精华,部队作风强悍,进攻、防御、攻坚、野战兼备,突击力强大,是南满的主力师,有暴风雨部队的美称,部队战斗力超强,是四野头等主力师。1949年,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第7师改编为第四野战军第40军118师,师长由邓岳担任,在1955年大授衔时,胡奇才被授予了开国中将,而邓岳则是开国少将。
第5师的师长是吴克华,他是江西弋阳人,参加过红军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吴克华曾担任过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副司令员、胶东军区副司令员、第5师师长。吴克华率领第5师开赴东北之后,又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41军军长等重要职务。新中国成立之后,吴克华曾担任过炮兵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等职务。在1955年,吴克华被授予了解放军中将军衔。第五师,当时由吴克华率领进入东北,当时第五师只有两个团的兵力,到达东北后,发展成为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第12师,该师是胶东军区的主力部队,战斗作风勇猛顽强,技战术全面,攻守兼备,尤以塔山防御作战打得漂亮,有很强的战斗力,是军主力师,也是四野主力师。
第6师的师长是聂凤智,他是湖北红安人,参加过红军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聂凤智先后担任过胶东军区第13团团长、胶东威海军分区司令员、第6师师长。当第6师开赴东北之后,聂凤智因病留在了山东工作,后来担任过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27军军长等重要职务。新中国成立之后,聂凤智入朝作战,担任过志愿军空军司令员。在1955年,聂凤智被授予了解放军中将军衔。第六师,由副师长蔡正国带领,进入东北后第六师改编为了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第10师,而他就成了第10师师长,1949年第10师整编成为第四野战军第41军第121师,蔡正国继续担任师长,后来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担任志愿军五十军代理军长的蔡正国不幸牺牲,年仅44岁。
第7师的师长是杨国夫,他是安徽霍邱人,经历过红军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杨国夫担任过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旅副旅长、清河军区司令员、渤海军区司令员、第7师师长。杨国夫率领第7师开赴东北之后,历任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师长、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43军副军长等重要职务。新中国成立之后,杨国夫担任过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一职。在1955年,杨国夫被授予了解放军中将军衔。第七师,由师长杨国夫率领进入东北,1946年第七师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第17师,师长是龙书金,1949年17师整编为第四野战军43军128师,1955年大授衔时,杨国夫被授予中将军衔,而龙书金则被授予开国少将。
八路军山东军区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是由八路军第一一五师进入山东的部队,与原先成立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合并而形成的。经过多年的抗日作战,八路军山东军区在规模人数上得到了很大提升,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已经拥有了八个师、十二个警备旅、四个独立旅和一个海军支队的建制,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余万人(不包括地方军区部队),成功解放了山东除济南、青岛等个别大城市之外的广大地区。
到了1945年末,八路军山东军区按照我军“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总方针,开始从军区内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挺进东北,会同其他部队执行发展东北的战略任务。当时,被抽调开赴东北的部队有,山东军区机关大部,第1师、第2师、第3师、第5师的一部、第6师、第7师,鲁中、滨海、胶东、渤海等军区部队各一部,兵力达到了六万多人。除此之外,还有四千多名地方干部也被抽调开赴东北。
从开赴东北的兵力上讲,八路军山东军区是最多的,为日后东北野战军的组建和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进入东北之初,八路军山东军区仍按照之前的序列作战,不久根据战场形势的需要,与其他部队一起整编为了东北民主联军,之后又发展为了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
其中,主要发展情况为,八路军山东军区原渤海军区主力部队(第1师、第2师)发展为了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原鲁中军区主力部队(第3师)发展为了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原胶东军区主力部队(第5师一部和第6师)发展为了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原渤海军区主力部队(第7师)发展为了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
最后,我们再多说一下当时留在山东地区继续开展军事斗争的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的发展和演变。1945年10月,随着八路军山东军区主力部队陆续开赴东北,留在山东地区的部队与新四军北上部队,合并组建了津浦前线指挥部。不久之后,在1946年1月,津浦前线指挥部被撤销,所属部队组建为了山东野战军。到了1947年2月,山东野战军又与华中野战军(由留在华中地区的新四军组建而成)合并,成立了华东野战军,也就是第三野战军的前身。可以说在解放战争时期,八路军山东军区主力部队发展为了东北野战军,一部分部队发展为了华东野战军。
(作者:孔猛 选自公共号:息陬孔猛,如侵权请私信本人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