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北京市副市长白介夫曾担任过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副所长。这段经历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

他在年逾八旬的时候,还写下一篇文章,怀念自己在大连化物所的好友。

白介夫在文章里深情地说:“我想告诉人们,告诉下一代,中国科学界一个不应被遗忘的科学家——萧光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弃高薪归国

萧光琰的父亲名叫萧叔宣,参加过辛亥革命,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萧叔宣投靠南京的“汪伪政府”,于1945年被锄奸队击毙。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成长和命运深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可是萧光琰作为“汪伪政府”高官之子,却没有和父亲一样投身政治,而是醉心学术,一心追求科学事业。

1942年5月,萧光琰从美国南加州坡摩那大学化学系毕业,后来又在芝加哥大学化学系攻读了博士学位。

他的博士导师詹姆斯·弗兰克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曾凭借发现电子对原子影响的调控规律获得过192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詹姆斯·弗兰克教授的学生,萧光琰年纪轻轻就在美国化学界小有名气,成了抢手的人才。但是他的心中,一直怀揣着学成归去、报效祖国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急需科技人才,国家专门成立了“留美科技工作者协会”。

当时,萧光琰已经在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有了稳定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但是他还是毅然决定放弃一切,回到中国。

为此,他和新婚妻子甄素辉发生了多次争论。甄素辉说:“我连中文也不会讲,回国干什么呢?我们没有做过贡献,谁欢迎我们回去?”

可是萧光琰不这么想,他只想将美国最先进的技术带回祖国,推动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斩钉截铁地告诉妻子:“如果你不想回国,我就自己回去”。甄素辉拗不过丈夫,只好做出让步。

1950年12月,萧光琰夫妇带着大量和石油开发有关的资料回到了中国。一开始,他被安排在燃料部工作,后来又被派到东北大连化物所。

萧光琰非常喜欢化物所,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石油事业中。可是就在他一心忙于工作的时候,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打击。

1951年,国内有些人开始主针对“美国文化帝国主义”培养的高级知识分子。当时正逢抗美援朝,人们怀疑从美国回来的人是很自然的事。

萧光琰面对无理由的指责,十分愤怒,气得连眼镜都摘下来摔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后来化物所的领导认识到对萧光琰的怀疑毫无根据,立即向他道歉,派专人做他的思想工作。萧光琰是一个有些单纯的科技工作者,他不计前嫌,又开始了工作。

下场令人惋惜

1956年初,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正式成立。可是萧光琰没有回京,还是选择留在大连。

他带着从美国石油工业部门学来的经验,亲自领导了催化叠合、催化裂化以及硅酸铝固体酸等课题。

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萧光琰先后发表了学术论文29篇,对化物所发展成为国内重要的石油研究基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称得上是中国石油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悲剧在特殊时期到来后上演了。萧光琰从来不参与政治,与世无争,但是依然成为了被打倒的对象。

工宣队进驻化物所后,他遭受到从未有过的折磨。萧光琰被关进牛棚,诬陷为“有背景”的特务,还被起了一个带有严重侮辱性色彩的外号——“白屎”。

由于萧光琰实在交代不出自己的“特务”事实,工宣队的人就开始实施暴力,每天拳打脚踢,甚至使用特制刑具。

这种无休止的折磨最终压垮了他。1968年12月11日,萧光琰吃了大量安眠药自杀。仅仅三天后,他的妻子甄素辉和女儿萧洛莲也选择了自杀

周总理知道这件事后,大为震怒。他亲自过问萧光琰案件,下令追责,当年毒打萧光琰的工宣队头头都受到了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1年8月5日,萧光琰生前的同事李文钊和陈怡萱撰写了《忆萧光琰先生》。他们在这篇文章里回顾了萧光琰不平凡的一生,并对他的学术贡献做了高度肯定。

至今,萧光琰仍然被赞誉为“中国石油之父”。

而他曾经工作过的化物所,已经成为我国科技人才的摇篮,从这里先后走出了30多位院士和800名科研人员,在中国工业史上留下了难忘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