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说起宗庆后,大家多半都听过。

他是白手起家的商业巨擘,是胡润全球百富榜的内地榜首,还是轰动一时的“哇兼罐”“娃达争”事件中心人物。

这个人的能力与决断,都远非常人可及。

所以在1991年娃哈哈兼并杭罐厂时,他才能一句话镇住2000工人,让“自寻死路”变成了“神之一手”

那么问题来了,宗庆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上述事件又有何隐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宗庆后的“平凡之路”

1945年,宗庆后于江苏降生,这是个地道的“乡村娃儿”

由于家境过于贫困,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就此踏上了一段辛酸又励志的“旅程”——

跟着岛上渔民们弄过盐,跟着农场茶农们下过地。

要不是母亲主动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帮他安排,他也不会有机会进校办工厂当工人,闲暇之际还能跑去当当推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7年,当了近十年工人的宗庆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当时各处都在搞经营模式改革,学校经销部也在其列,宗庆后承诺达到10万利润指标,拿到了这个承包名额。

这个行为非常大胆,因为当时文教局其实只打算要求经销部创利4万元。

不过不管怎么说,承诺既然给出去了,那就得好好干。

一开始仅有三个人的经销部人手非常局促,以至于“老板”也当员工用,亲自骑车去送货。

由于单品售价比较低,宗庆后的经销部很快就得到了当地40多所学校的认可,随后他以此为基础构筑了一张销售网,靠卖花粉口服液挣了一桶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东西算是给学生用的营养品,只不过当时定价较贵,卖得比较困难。

宗庆后主动与商家商议,适当降低价格,结果这种口服液果然火爆起来。

眼看着口服液供不应求,宗庆后在1987年自己弄了个食品厂,开了一条生产线。

那年销售总额竟突破了400万元,仅上缴利润就超过了20万!

到了1988年,供销社员工扩张到了100多人,净资产超过8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就在生意越做越顺的时候,宗庆后遇到了两个难题:

第一,光做代销,生意算做到顶了,后续没什么发展;

第二,口服液的“质量”遭到质疑,眼看着就卖不动了。

关键时刻,宗庆后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自己找专家和科研人员,研发一款专门针对食欲不振的儿童的营养液。

最后他成功了,而且凭借“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这句广告词将营养液的名头彻底打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宗庆后推出了一个新概念,那就是“产销联合体”——

先选择城市,再签订广告合同,最后向地方商铺大量铺货。

听起来有些笨拙,实际上这套办法效率非常高,当时宗庆后等人几乎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能“攻克”一座城市。

这也使得娃哈哈的销售额在1990年就突破了一亿元,其中光利润就超过了2000万元!

1991年,哇哈哈的营销额又上了一个台阶,直接超过了4亿元,其中有近1/6为净利润。

眼看形势一片大好,宗庆后却做出了一个令众人不解的决定,收购负债累累的杭州罐头食品厂,他为什么要这么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娃哈哈兼并杭罐厂

其实,宗庆后一开始没打算收购杭罐厂,毕竟这家国营老厂规模太大了,光是员工就超过了2000人。

娃哈哈贸然将其兼并,搞不好会被这家资不抵债的老厂拖垮。

宗庆后起初的想法,是收购一家体量差不多的食品厂,然后再改造,以此来扩大娃哈哈的产能。

可是宗庆后没想到,和市政府沟通的过程中却接到了一个“超级大馅饼”

这个大馅饼,就是杭罐厂,别看这家工厂当时落魄了,之前可是能在全国罐头工厂中排在前10的“巨无霸”

光是人手就超过了2200人,生产出来的罐头更是一度远销海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1989年后这家工厂逐渐被淘汰,没有足够的订单来养活自己,导致大量商品囤积在库房里,债务也是与日俱增。

90年代初其堆积货品价值已经将近2000万元,而整体负债更是逼近7000万元大关……

考虑到娃哈哈当时的规模,市政府并没有强人所难,只要宗庆后提供8411万元现金,并且接纳500名老员工就行了。

宗庆后听了后却摇了摇头:

“只接收500人,剩下1700多人怎么办?要我说,还是全部留下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宗庆后这股大气魄,和当年办经销社时简直如出一辙,只不过娃哈哈早就不是昔日那个只有三个人的经销社了,很多人其实是不同意他怎么做的。

原因很简单,娃哈哈本来是一个“朝阳企业”,只要按部就班地发展,未来前途一片光明,何必去淌杭罐厂这趟“浑水”?

别说此次兼并能否成功,就说杭罐厂的工人们也未必领他的情!

事实的确如此,杭罐厂的工人们大多不同意这次兼并。

为了表示抗议,他们甚至还组织了大规模的抵制活动,举起了“要与企业共存亡”的标语。

他们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当时杭罐厂虽然负债累累,可是曾经辉煌过,很多工人不愿意接受它的落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它毕竟是国营大厂,要兼并也要一个大公司来,什么都有保障,娃哈哈来兼并它算怎么回事?

说句不好听的,娃哈哈兼并杭罐厂后要是经营不善倒闭了,食品厂的工人们岂不是要直接失业?

娃哈哈人心惶惶,杭罐厂方面又十分抵触,“娃兼罐”这件事看起来是没戏了。

可谁也没想到,宗庆后竟硬生生解开了这“一团乱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宗庆后的变与不变

宗庆后的办法很简单,哪边的麻烦就在哪边解决,比如娃哈哈人心惶惶,宗庆后就告诉那些不愿变通的人——

“取得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裹足不前,是非常致命的,如果这次娃哈哈不能抓住机会,勇敢向前迈步,娃哈哈的衰亡就可以预见了……”

当年在供销社当供销员时,有一次因为厂里提供的信息错了,所以宗庆后的推销工作开展得很不顺利。

普通人这时候可能就打道回府了,可是宗庆后不一样,他觉得事情做不成他没脸回去,不管怎么样都得把电表卖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恰好晚上吃饭的时候,宗庆后听隔壁桌的人谈起海南岛在搞大开发,各种资源都比较紧凑。

他初步确认过后直接跑去了海南,忙碌了一个月终于拿到了供销合同。

这件事情不大,可是充分体现了宗庆后的“闯劲”。

没有这股劲头宗庆后不可能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创造奇迹,把供销社发展到那么大的规模,又把娃哈哈集团办得风生水起。

不过尝试并不是总能成功,像娃哈哈就曾想过踏足童装、商场领域,结果就不太好。

可宗庆后从来没有在哪个领域碰壁后就彻底止步了,这才是娃哈哈在时代浪潮的滚滚捶打下,没有倒下反而不断崛起的核心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宗庆后所说的“变”,其实就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革新,寻找新的出路,而他的这种理念最后也得到了娃哈哈众人的一致认可。

内部矛盾没有了,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杭州罐头食品厂员工们的抵制问题了。

这次,宗庆后并没有跟他们讲“变”,而是讲起了“不变”。

即一个企业的兴衰不能只靠外人,最关键的还是“自身的选择”,接不接受娃哈哈,是杭罐厂的权利。

只不过这个选择,将关乎杭罐厂和2200多名工人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是来拯救你们的,能够拯救你们的人,只有你们自己,请给你们自己,也给杭罐厂一个机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简简单单一句话,让原本喧闹的现场逐渐回归寂静,杭州罐头食品厂的员工们纵有万般抵触,也知道工厂走向衰败是不争的事实。

既然宗庆后这么诚挚,他们也愿意听听宗庆后怎么说。

接下来,宗庆后详细陈明利弊,表明会先发三个月奖金以作安抚,并且不会立刻撤换干部。

一切都由三个月后的业绩来说话,员工们终于认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个月后,工厂果然扭亏为盈,这下子大家对他心服口服。

除了41名干部工作不合格被撤换,60名员工主动请辞得到批准外,没有什么人员变动,硕大的杭罐厂就这么完美地融入了娃哈哈中来。

这次兼并,对于娃哈哈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要知道娃哈哈接受的可不仅仅是2200多名工人,还有数万平的厂房,这使得娃哈哈的体量迅速攀上新的台阶,并推出了层出不穷的新饮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 、从娃达之争看宗庆后

能够带领娃哈哈顺利拿下杭罐厂,充分说明了宗庆后办事“手腕”不凡,而同样体现出这一点的还有娃哈哈和达能集团的风波,即“娃达之争”。

我们前面提到,宗庆后主张“变”,从不吝于尝试新领域,这给娃哈哈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风险。

1992年宗庆后带领的娃哈哈集团主张建立一个商业园区和一片工业园区,结果没想到工程开展不顺利,耗资极大。

在资金链紧张的同时,娃哈哈推出的数款饮品反应不佳,技术上也遇到了一些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突破难关,便同在我国发展不顺的法国达能集团达成合作,一个提供进入市场的渠道,一个提供资金、技术,双方可谓共赢。

这次合作让娃哈哈再度步入高速发展期,然而,法国达能集团的野心远远超乎了宗庆后等人的预料。

它一方面钳制娃哈哈,另一方面又同娃哈哈的竞争对手达成合作,迫使宗庆后等人另外开设了几十家非合资公司。

这些公司经营的很好,以至于达能集团垂涎不已。

于是2006年他提出,要么把这些“违背契约”的公司关停,要么接受注资让出这些公司控股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达能集团的行为,摆明了就是想搞垄断,嘴上喊着“契约精神”,实则是用小手段来迫害我国本土品牌。

好在宗庆后牢牢攥住了商标,达能集团呼叫蛮缠无果,最终只能选择3亿欧元转让原本的达娃合资公司股份。

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得出来,宗庆后有一套自己的行事手段,也不乏刚硬的一面。

不过对待自己人时,宗庆后是不屑于用这些的,他是“严格要求自己,宽善对待员工”的典范。

不了解宗庆后的人可能认为,这样有钱的大老板过的肯定是鲜衣怒马、一掷千金的生活。

实际上恰恰相反,宗庆后的个人消费非常低,很多时候一年消费甚至不超过5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记者曾经就此事向他求证过,他微微笑道:

“现在可能更低啦,我把烟戒了……”

对待自己“抠门”的宗庆后,对员工却非常大方,为了挽留一位技术专家,他甚至转手就把刚分的一套房子送给了对方。

娃哈哈员工涨薪更是每年都有的事情,80%涨一档工资,20%涨两档,而且早就开始实行全员持股。

大家都能拿分红,这也是为啥娃哈哈迟迟没上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人问他为什么那么节俭,他说:

“只有暴发户才会大手大脚,奢侈浪费,我们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苦挣的,自然会格外珍惜。”

别人问他为什么对员工那么大方,他说:

“我们已经度过了为生存拼命的阶段,接下来就该履行社会责任了。”

这样的一位企业家,无疑是十分令人钦佩的,不仅是因为他的能力手腕,更是因为他的品格,也难怪人们称他是“真正的企业家”

2024年2月25日,宗庆后的生命走到了终点。

不过他的故事不会就此消逝,反而将鼓舞、鞭策无数后来者,我们也由衷地希望这样的企业家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宗庆后:我是从底层崛起的凡人》 人民网

《浙商宗庆后人生谢幕:42岁白手起家创业,饮料巨头三登首富》澎湃新闻

《变与不变宗庆后》 人民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