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上文

之前,咱们用一个建筑结构——构造柱说明,七三一部队留下来的建筑遗址就是当年日本侵略军建造的,现在参与的七三一部队建筑遗址有本部、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地下通道、锅炉房、南门卫兵、结核菌试验室、病毒实验室、冻伤实验室、动物繁育室、黄鼠饲养室、小动物地下饲养室、细菌弹组装储存室、瓦斯发生室、瓦斯地下储藏室、特殊武器研制厂、铁路专用线、地下回水池、航空指挥所、动物焚烧炉、焚尸炉、给水塔、细菌弹壳制造厂、城子沟野外实验场等部分的遗址组成。这次咱们主要介绍,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遗址,以及连接他们的通道——中心走廊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掘前的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遗址

由东北向西南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七三一问题国际研究中心藏

拍摄于2011年

细菌实验室是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研究、生产、储藏的主要场所。其主体为四周合围封闭式长方形平顶砖混结构的三层楼房,按照方位与结构可分为四栋。因为屡受破坏,细菌实验室地上建筑已完全不见。据历史照片和文献记载,当时环绕一楼走廊铺设窄幅铁以运输重要实验设备,还设置有高出于三层楼顶的二层碉楼,此为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的制高点,以便居高临下进行警戒与监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掘前的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遗址

发掘前第三栋中央及其他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七三一问题国际研究中心藏

拍摄于2011年

特设监狱是关押经“特别移送”、作为“实验材料”者的秘密场所。据历史文献及照片,特设监狱地上部分为二层坡屋面建筑、平面呈长方形、砖混结构,经过考古发掘发现,地下部分有中间通道,一侧与中心走廊相通,另一侧与细菌实验室相通。特设监狱遗址的保存程度相对较好,基础及墙体大部残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拆卸钢筋的立柱

中心走廊是贯穿本部大楼、细菌实验室、病毒实验室、特设监狱的主要通道。根据留下来的影像资料,中心走廊为平顶三层,顶上东、西两边各有一条高0.6~0.8米的矮墙;二层和三层每隔 10米左右有一个窗口;南北各有一座高出平顶的二层碉楼,是为细菌实验室及其特设监狱的制高点。现在因为种种原因,中心走廊只残存了南段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东南角外的永久性坐标基点

通过考古发掘,我们知道了什么呢?特设监狱牢房的大小不是一样的,而是有大有小,这是为了关押各种情况的实验者,比如做过人体实验,或者注射过传染性病毒的实验者,就需要单独关押,以便观察和防止传染失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3栋与4栋连接部

细菌实验室和中心走廊都设置了高出建筑本体之上的碉楼,监狱内部对细菌实验室一侧不开设出口,墙体修得很高,窗户开在二层楼的高处,说明七三一部队对细菌实验室和特设监狱的防护非常紧密,关押在其中的人员很难逃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心走廊南段局部

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很多残存的遗物,比如在下水井发现了很多玻璃器皿的碎片,包括试管、培养基容器、小球、导管,毫无疑问都是进行细菌实验的科学仪器;还在其他地方发现了军用水壶、带有日文商标的啤酒瓶等等,可以佐证七三一部队遗址确实是当时的日本军方使用管理的;最直接的证据是在细菌实验室遗址发现了一些带有纸质说明“赤痢预防接种液”的玻璃瓶,根据日本作家森村诚一的纪实作品《恶魔的饱食》记载,七三一部队有一支“江岛班”,是专门研究赤痢菌的内设机构,其驻扎位置和“赤痢预防接种液”的玻璃瓶发现地相符合,小小的玻璃瓶就此证实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6出土带标签的液体瓶局部

日本帝国主义战败之后,为了消灭罪证,对细菌实验室、特设监狱和中心走廊进行了破坏,下一期咱们就说一说七三一部队在畏罪逃走的时候,是怎么破坏证据的。

以上内容来自科学出版社《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考古发掘报告》,此书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编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 王 超

编辑|杨逸尘

审核|王 超

本公号刊载的作品(含标题及编辑所加的版式设计、文字图形等),未经中国文物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