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 梳子姐

前些年流行一个名为《爸爸去哪儿》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了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不知道钱去哪了。

耗资超800万元建高标准农田,两年后改建光伏电站,从央视的一篇报道中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湖北安陆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产粮大县,这里的木梓乡是农业大乡,到处都是稻田粮仓。

2021年,木梓乡上马一个光伏发电项目,占地约2000多亩,全部是基本农田。

刚开始建光伏发电项目时,老百姓并不情愿,后来在村委会动员下签的字,每亩每年能拿到500块钱租金。

建好后村民的抵触情绪更大了,不仅收入减少,而且光伏发电产生巨大的噪音污染,给老百姓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干扰。并且,搞的所谓农光互补,一亩田稻谷就收300斤,远低于以前一千四五百斤产量。

如果说在农田里搞光伏项目是一种决策失误,那么此前产生的浪费则更让人心痛。

2019年,木梓乡投资820余万元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开展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建设,两年后这些农田又转为几乎不种粮食的光伏项目,不知道多少钱打了水漂。

除了安陆市,孝昌县也搞了基本农田建光伏电站项目,2015年投资2900万元建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改变为风光储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占地5000亩,2022年12月已经并网发电虽然效益并不理想,二期、三期工程依在筹备之中。

从高标准农田建设,到光伏项目上马,前面投资完后面接着投资,补贴拿到手里,大把钱投进去了,里外都是政绩,可是效益在哪里?

一位专家分析经济问题时说,现在不缺投资,缺的是有效投资,投入与产生不成正比。

安陆、孝昌类似问题到处都有,举不胜举。有位网友说,老家村子里花三千多万填河整出一百亩地,田间小池塘全部填平,真正受益的是渣土车公司,然后乡间水泥路全部压坏,紧接着又要大把钱去修路,这是一条产业链。

有的农村前些年搞建设,花钱把乡村道路拓宽修好,结果现在又说修路占用农田,然后再把道路挖掉变成耕地。

有的前些年鼓励植树造林,树木种上还没获得收益,突然风向一变,把树木强行铲掉改成耕地,让投资人欲哭无泪。

还有的项目本来正常运营的挺好,莫名发个文件,不符合政策要求和宏观规划,要么搬迁,要么关闭,损失之大不可尽言。

尤其对于中小民营企业和个体人员,根本经不起如此折腾,三两年下来就山穷水尽,负债累累,再也玩不起了。然后只剩下国资平台在翩翩起舞,不停地包装项目,想尽千方百计进行融资,短期内数据显赫喜人,至于长期效益则无人问津,无人负责。

集中力量确实可以办大事,关键不能拍脑门、大呼隆、一刀切,那样就会有人从中投机渔利。

这些年有个特点,贪腐案件数额屡创新高,几千万寻常可见,上亿也不稀罕,大头来源都是在工程项目上当中间商、吃差价,也成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钱会越印越多,关键是用在什么地方,流向哪里。

只有进入老百姓的腰包,只有变成实实在在的收益,才能越来越有活力,这是市场经济的理性和规律。

如果恰恰适得其反,那就要从源头上捋清,钱到底去哪了。

- 完-

Liurushi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