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3月15日,证监会出台强监管新政,"严密关注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严防严查,并实行负面清单式管理",在此背景下,多家企业终止了自己的IPO进程。

慧炬财经梳理发现,315新政发布后,截止3月24日,深交所共有四家企业撤回,创业板和主板各两家;上交所共有五家,其中科创板1家,主板4家;北交所终止共两家。

而随着最新监管新政的出台,拟IPO公司"先分红后补流"的做法,备受市场广泛关注和质疑。比较典型的是,2024年3月20日,业已回复完三轮问询的浙江海宏液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宏液压")突然以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的方式终止了创业板上市之旅。而另外一家撤回企业——宁波敏达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敏达股份")的动作则更为迅速,其是在新政出台的当天紧急撤回,更惹人关注的是其从递表上交所主板到终止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却连首轮问询都未能回复。

慧炬财经注意到,这两家撤回企业都有一鲜明共同特征——大手笔突击分红。

数据显示,在2019年至2021年间,敏达股份现金分红总计3.5937亿元,而在这三年间,敏达股份扣非净利润才3.44亿,这意味着其现金分红规模已超过了这三年来的扣非净利润总和。

海宏液压的情况也类似,仅在2021年和2022年两年间,海宏液压累计现金分红便高达2.14亿,但在海宏液压此次IPO的报告期即2020年至2022年三年间,其扣非净利润才为2.17亿,也就是说,在海宏液压此次申报IPO之前,几乎将其此前三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光殆尽。

值得关注的是,威邦运动科技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威邦运动")也是一家在上市前存在突击分红嫌疑的拟IPO企业,与上述两家企业类似的是,其也存在通过此次上市补充巨额的流动资金。

3月15日,证监会新政出台,严禁以"圈钱"为目的盲目谋求上市、过度融资,严密关注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这无疑为递表前大手笔分红的威邦运动此次IPO的前景平添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递表前一年营收扣非净利双降

上交所质疑是否存在业绩下滑风险

纵然早在2021年时其营业收入就已突破30亿的规模,但其2022年的经营数据,却并未能让威邦运动实现更进一步的飞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威邦运动此前提交的IPO申报材料显示,在2020年至2022年间,其营业收入上下波动起伏较大,分别为16.57亿元、31.88亿元、23亿元;对应的扣非净利润趋势也是如此,从2020年时的2.85亿元暴增了56.56%至2021年的4.46亿元,随后下滑了18.86%跌至2022年的3.62亿元。

营收扣非净利双降,是威邦运动在2022年中不得不面临的尴尬。

而在2022年之前的两年中,威邦运动营收则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数据显示,在2020年至2021年的两年中,威邦运动营收分别为16.57亿元、31.88亿元,2021年同比增长率高达92.34%;同期对应扣非利润分别为2.85亿元、4.46亿元,2021年同比增长率为56.56%。

但在2022年,也就是威邦运动IPO递表的前一年,原本持续增长的业绩陡然出现大幅波动,营收不仅未能延续此前几年的增长势头还掉头朝下大幅下滑了27.86%,扣非净利润则下滑了18.86%。

2022年,威邦运动显然已经难以继续维持2021年的高增长态势,已呈现下滑之态。

就2022年营业收入下降,威邦运动归咎为"欧美通胀高企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下降以及国际政治不稳定能源价格上涨"。

显然,此次冲击上交所主板,盈利不稳定是其上市路上的一道坎儿。

自2023年5月18日,威邦运动IPO申请正式被上交所受理,25天后,上交所便对其下发了首轮问询,近三个月后的2023年9月4日,在威邦运动回复完首轮问询后再无任何进展。

虽然迄今难以从公开信息得见威邦运动2023年的具体业绩情况,但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我们得以一窥其同行企业的现状。

在威邦运动IPO的申报材料中,选取了三家被其认可的同行业可比企业作为参照,分别为斯普智能、英派斯、牧高笛。

除了斯普智能因IPO终止未披露2023年财务数据外,在过去的2023年,英派斯、牧高笛两家公司的业绩几家欢乐几家愁。

据英派斯1月29日发布的2023年业绩预告称,预计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00万元~1.04亿元,同比增长21.83%~58.38%。

而牧高笛目前还未公布2023年全年业绩信息,但从2023年前三季度的经营数据来看并不理想——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1.55亿元,同比下降0.23%;扣非净利润1.08亿元,同比下降18.39%。

众所周知,主板要突出大盘蓝筹特色,重点支持业务模式成熟、经营业绩稳定、规模较大、具有行业代表性的优质企业。

那么,2022年营收扣非净利双降的威邦运动,是否符合主板"经营业绩稳定"的要求呢?

也正是因扣非净利润出现的下滑波动,威邦运动业绩的稳定性及持续性受到了监管层的重点关注。

在上交所对其下发的首轮问询中,便要求"结合报告期内营业收入波动情况及原因、产品更换周期和复购情况、主要产品市场规模及变动趋势、行业准入门槛及竞争情况等,说明经营业绩稳定性及可持续性,是否存在业绩下滑的风险。"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营收扣非净利润双降的背景下,威邦运动此次还要巨额募资扩张产能。

据了解,威邦运动计划用16亿元募资中的近10亿元扩产,而募投项目达产后,威邦运动诸多产品产能将猛增,如泳池支架产品新增133.78%的产能,户外椅新增120.03%的产能,过滤器新增98.74%的产能,泳池扶梯新增81.91%的产能,马达新增40.16%的产能。

上述这组数据不仅令人怀疑,威邦运动募资扩张产能是否合理,产能又是否能消化完?

事实上,制约着威邦运动上市最重要的因素并不仅仅是业绩状况,其此次IPO一边巨额补流,一边却在报告期内大额分红的做法,无疑更让人忧虑。

突击分红8亿 两年净利被分光

又大手笔补流4亿 意欲何为?

在此次IPO前的2021年11月,威邦运动突击一次性分红8亿元,其力度之大令人昨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家地上泳池ODM厂商,成立于1995年的威邦运动主要从事地上泳池核心配件、户外运动产品以及充气运动产品核心配件等户外运动用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

威邦运动是于2023年5月18日在国泰君安证券的保荐下向上交所正式递交其主板IPO上市申请并获受理的。

据此前威邦运动递交的IPO招股书(申报稿)显示,其此次上市则计划通过发行不超过10000万股,新股以募集16亿资金投向"新建扩产项目"、"技改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体系及品牌推广建设项目"等四大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4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11月10日,威邦运动现金分红高达8亿,但威邦运动2020年扣非净利润仅为2.85亿元,2021年扣非净利润为4.46亿元,两年合计7.31亿元,而2021年此次8亿分红无疑将2020年和2021年这两年的扣非净利润全部分光。

更值得注意的是,威邦运动在此次IPO的报告期即2020年至2022年三年间,其扣非净利润总计才10.93亿,8亿现金分红金额则占这三年扣非净利润总和的73.19%。

也就是说从数据上看,在威邦运动此次申报IPO之前,其将此前三年的扣非净利润总和的七成多都分光了。

目前威邦运动超过90%的股份由实际控制人陈校波持有,数据显示此次分红陈校波和威邦控股分别分得了25270.55万元和54729.45万元,而威邦控股的股东只有两位,分别是陈校波及其子陈嘉耀,这意味着威邦运动IPO前8亿元的现金分红,全部流进了实控人家族的口袋。

招股书显示,在现金分红的2021年年末,威邦运动账面上的短期借款较2020年末增长了4.11亿元,不仅如此2021年的资产负债率为68.92%较2020年锐增了19.24个百分点。

针对上述情况,在首轮问询中,上交所就要求威邦运动说明是否存在借款用于分红等利益输送或其他损害发行人利益的情形。

对此,威邦运动回复表示,"报告期内,发行人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借款系用于发行人的日常经营管理,到期借款均及时偿还,不存在逾期还款或占用借款的情形。发行人的现金分红款来源于发行人历年累积的经营成果"。

更需要指出的是,在大手笔现金分红分光两年扣非净利润之后,威邦运动却又计划通过IPO募资补充巨额流动资金。

此次,威邦运动原本计划通过该次IPO募集16亿资金投向五大项目的建设,其中,耗资第二大的一项,便是补充流动资金,为此,威邦运动欲动用4亿募集资金。

"在证监会严防严查IPO公司突击清仓式分红的当下,那些先分红后补血的企业尤其是明显碰触政策红线的IPO企业后续能否持续推进,有待观察,而从敏达股份、海宏液压的撤回案例来看,与其有类似情况的企业闯关成功几率渺茫 ",深圳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告诉慧炬财经。

实控人及其弟占资超七千万

妻子儿女等亲属在公司持股

事实上,威邦运动也是一家颇为典型的家族企业。

本次发行前,实际控制人陈校波直接持有27.00%的股权,并通过其控制的威邦控股间接控制58.48%的股权、通过其控制的鑫邦合伙间接控制2.63%的股权、通过其控制的富邦合伙间接控制3.40%的股权,合计直接或间接控制91.50%的股权。

威邦运动股权高度集中,这在以往的IPO中是比较罕见的,由此带来的内控风险不容小觑。

慧炬财经注意到,IPO前,陈校波已将妻子郑晓红、儿子陈嘉耀及两个女儿陈梦华陈梦园、弟弟陈校伟、妹妹陈蝶蝶、妹夫陈良平引入公司股东行列。其中,陈校波弟弟陈校伟担任威邦运动董事、副总经理,妹妹陈蝶蝶担任威邦科技、威邦机电监事,妹夫陈良平担任威邦科技董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如何防范控制人风险,或许是尤为需要威邦运动重点关注的问题所在。

慧炬财经梳理发现,威邦运动在报告期内存在资金占用的情况。威邦运动向实际控制人陈校波及其兄弟陈校伟拆出的资金主要用于陈校波及其家庭成员的房屋购置、家庭消费、投资支出等。报告期内合计拆出金额1.77亿元,其中包括配合银行存款要求进行的资金往来9900万元,除此之外,陈校波及其兄弟陈校伟报告期内资金占用发生额共计7777.26万元,其中包括生活支出及银行储蓄3493.66万元、家庭成员购房相关支出775.27万元等。

针对上述情况,在问询中,上交所要求威邦运动结合控制权较为集中及较多实际控制人近亲属在发行人处持股和任职等情况,说明公司治理及内控控制的有效性,为防范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拟采取的措施及有效性。

"实控人占用公司资金是明显的内部控制不健全的表现,从过往的案例来看,这种情况较多出现在实控人家族超过90%的高比例持股IPO中,由于一股独大导致大股东资金占用情况频发,这就需要拟IPO企业建立合理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上述投行人士分析指出。

在监管部门严查"清仓式"分红的当下,"先分红后补血"的威邦运动带着诸多问题闯关,能否成功打消监管疑虑尚不可知,后续如何,慧炬财经将保持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