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一家谷歌支持的初创公司取得突破,在纽约建成了第一个超级快充站,峰值功率高达500千瓦,这意味着充电5分钟就可以续航320公里,充1小时续航更是高达3860公里。如果只算直线距离,差不多可以横穿美国东西部,或者从中国最北的漠河开到最南的海南了,你是不是已经惊呆了?

然而你不要吃惊,一是现在还没有电动汽车,敢去享受如此高档的服务,二是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快的超级快充已经问世,真的是强中更有强中手,天外还有天外天啊!而这个天,你可能根本想不到是在哪里。

这家公司名叫Gravity Mobility,重力、引力移动的意思,还真有点高端大气上档次。Gravity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开发,旨在实现可持续的未来城市出行。他们突破性的电动汽车充电解决方案,就是要让充电比燃油车加油更便宜、更快捷、更方便,现在看来这一点可能还真的做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说电动汽车这也不可能,那也不可能,其中最让人难以反驳的,可能就是充电5分钟,续航几百公里了。因为人家提出的观点似乎不可辩驳,即使理论上做得到,5分钟充那么多的电,电缆得多粗,变电站得多大,电网能承受吗?如果全世界燃油车都换电动汽车了,电力设施那得翻多少倍啊。

不管Gravity如何吹嘘他们的技术,我们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直流快充。充电站按照需要部署一系列的电源柜,里面是每个30千瓦的电源模块,每个电源柜存储的电量可达21.6兆瓦。充电的时候使用符合CCS标准的液冷电缆进行直流充电,可以持续提供500安培以上的电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液冷是为解决散热问题,然而电缆还是太粗太重,他们又想出把电缆挂在顶上垂下来的办法,这样就可以相对容易地移动充电枪,并插到电动汽车上。其他的就是各种优化、细节、管理等等,乏善可陈,因为这些很多公司都可以做到,我们就不多说了。

纽约这个快充站位于时代广场附近,是地球上最密集、最拥挤的地方之一,安装了24个充电桩,目前实行定价充电,每千瓦时59美分,全天24小时开放,Gravity计划每年安装数千个这种充电桩。然后他们也在开发1000千瓦的充电桩,一旦市场有需求,就可以马上推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500千瓦的充电桩,在美国实际并没有什么用处,因为充电是双方你情我愿的事情,你有500千瓦的充电桩,还得有500千瓦的电动汽车来充,但美国现在的现实世界还没有电动汽车,能够真正以350千瓦以上的功率充电,所以更多的时候,Gravity的服务是200千瓦,充电13分钟,续航320公里,当然,这也是够快了。

我看报道这事的一个新闻,说得很有意思,它说在世界另一端的中国,超过400 kW的充电已经在现实世界成为现实,有一天这种速度可能会在美国成为现实,但肯定不是今天。这意味着在中国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应该更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确实是这样,我看到去年10月的两篇报道,中国充电桩已高达795.4万个,超过300安培的占2%,一家名叫特来电的充电桩运营商,已在全国50多个城市建了600个超级充电桩,可以5分钟续航300公里。而华为已推出600千瓦的液冷超充站,额定输入电压1000V,最大输入电流600A,最大输出功率为600kW,已经实现“一秒一公里”的充电了,是世界上迄今最快的充电站,并且要在2024年建10万个超充桩,这恐怕也是很多人难以想象,认为不可能的吧。

既然很多人说电缆太粗,瞬时电力太大,电网承受不了,电动汽车像油车一样,方便快捷充电不可能成为现实,为什么美国的Gravity、特斯拉、中国的华为、比亚迪等等都还抢着去布局,去建超充,难道他们都是傻B,钱多得用不完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创新就是打破惯性思维,去做不可能做的事,越不可能的事你做到了,你获得的回报就越大。比如马斯克把2000年代没有人认为会成功的电动汽车做成功了,大家都在讨论油车是不是要被取代了,2010年代没有人认为火箭可以重复使用,马斯克硬是做到了,并且让猎鹰9号成为世界上唯一最安全的火箭,已7年300多次发射没有失败过了,所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开面馆任何人都觉得可能做到,但你能做成世界首富吗?马斯克现在又说,要把星舰发射成本降到200万美元,很多人嘲讽说做不到,但现在恐怕已没有什么人把这些嘲讽的人当回事了。什么叫不可能?不可能还有一个绰号,叫做“暴利”,但你得把它变成可能,暴利才会现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电动汽车5分钟充电上同样也是如此,你不破这个坎,油车就永远不可能被取代,所以电动汽车行业想方设法,都得解决这个问题。喷子负责喷不可能,工程师们得负责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你看,电缆太粗太重,现在就有办法了,Gravity用了液冷,这可以减小电缆直径和重量,还可以简单地把它挂起来,降低操作难度。比亚迪还有个办法,电动汽车两边都设置充电口,可以挂双枪快充,这样就不需要粗重的电缆了。未来说不定还可以尝试超导电缆,没有电阻,非常细的电缆就可以充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我昨天还有个视频,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已经用无线充电实现100千瓦快充,20分钟充电50%,他们的目标是实现15分钟以内的400千瓦快充。然后就是自动连接充电器的机器人,不需要人去操作,三星、大众、大陆集团等已经在开发。看看,有这么多办法,难道还不能解决问题吗?不能解决就再想办法!

第二个问题是充电电量太大,电网承受不了。这其实可以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这难道不正是电力行业的巨大机会吗?不管是光伏、风电,还是电网、储能,整个电力行业以及相关行业,都将从电动汽车转型中获得巨大的发展机会,这应该是在接房地产的班,来当支柱产业的吧?如此巨大的利益,还担心没有人投资,去做这样的事吗?所以连华为都冲进来了。

就单从Gravity这样的充电设施来说,建设它们需要大量的电力设施和储能设备,整个领域相当于是在把石油采油炼油供油行业,逐渐转变到发电送电储电充电行业,并且是可持续的,必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事实上我们可以把充电桩搞成分布式能源接入点,连接到家庭、建筑物和电网,实现高吞吐量的电力上传和下载,也就是说把电动汽车、储能设施、电力传输、发电和用电整合在一起,让电力像石油一样更高效、更稳定,更合乎各方利益地流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通过把低谷的发的电储存在电源模块、电动汽车、家庭储能等设施中,用电高峰再释放出来,既可以稳定电网,又可以降低家庭和电动汽车用电成本,而快速充电可以保证车辆在任何时候都能使用,这和加油站加油有什么区别呢?不同的是,你的电动汽车还可以通过储能调峰帮你挣钱。

所以电动汽车其实是一盘很大的棋,现在还有三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除了五分钟充电外,还有电池安全和更大的能量密度,但都很接近解决了,可能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未来电能相关行业可能真的会成为支柱产业。我都还没把人工智能可能耗尽人类电力算进去,以及航空、航海和机器人领域对电池的巨大需求,所以这个支柱可能会顶天立地,前景你真的难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