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黄晓慧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被苹果砸中获得发现万有引力灵感的故事,为许许多多中国青少年熟知。3月25日,承载着科学精神与智慧传承的“牛顿苹果树”移栽至上海科学会堂,为科技工作者的温馨家园增添了一抹特殊的绿色。

2015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协第五届委员会主席杨福家教授等科学家的倡议下,时任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文化领事包迈岫积极推动,上海市科协与英国信托基金会共同签署了“牛顿苹果树”嫁接协议。在上海市政府外事办公室、英国驻沪总领事馆等支持下,英国国宝级文物“牛顿苹果树”的五根枝条成功被剪枝并嫁接来到中国。在上海辰山植物园的专业技术养护下,国内首批拥有英国“出生证”和中国“身份证”的“牛顿苹果树”在植物园里茁壮成长。

移栽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张杰表示,“牛顿苹果树”所代表的科学精神,将会激励越来越多对科学充满热情和梦想的青年才俊创造未来,而他们又将留下更多的科学种子,结出更多科学果实。英国驻沪总领事包迈岫表示,希望未来中英两国在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更加紧密。

上海辰山植物园园长胡永红讲述了“牛顿苹果树”枝条嫁接上海后科学养育的故事。2015年“牛顿基金”获得者代表与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代表通过“元宇宙”人机交互方式,开展了一次跨越时空的代际对话,怀着科学梦想的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通过“牛顿苹果树时间舱”,种下一颗科学梦想的种子,结出“牛顿苹果树”的果实。

“牛顿苹果树”移栽上海科学会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牛顿苹果树”移栽上海科学会堂

视频《“牛顿苹果树”的上海故事》。上海市科协提供

在引进“牛顿苹果树”的同时,上海市科协还将“牛顿基金”的高端培训项目引进上海。2013年,“中英联合科学创新基金”由中英两国设立,并以牛顿命名,简称“牛顿基金”,由两国系列学术合作项目构成。2015年,经上海市科协与英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协商确定,“中英联合科学创新基金”落地上海,简称牛顿基金(上海)。

牛顿基金(上海)为短期高端培训项目,旨在提高上海科研人员国际交往能力和水平。在“牛顿苹果树”创新探索精神的激励下,20名2015年“牛顿基金”获得者通过近10年的努力,已成长为科研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