峥嵘岁月 情深义重

肖楚荣,1933年出生于湖南绥宁县,他成长在硝烟弥漫的年代里,他的童年与少年时期饱尝了旧社会的苦难,父亲和大哥先后离世,二哥从邵阳老家被抓做壮丁,一个家庭因战争支离破碎。

1950年,解放军进驻绥宁,纪律严明的部队令人肖楚荣羡慕不已,他无比崇拜,就这样,年仅17岁的他自愿参军入伍。成为了卫生连通讯班的一名战士,全连年纪最小的他参加了随军家属组织的腰鼓队。

那时,17岁的肖楚荣是全连队年纪最小的战士。机缘巧合,肖楚荣见到了担任后勤处主任兼职卫生连连长的吴邦,成为了吴邦的警卫员。他个子小小的,一张“娃娃脸”,连长亲切地称他为“小鬼”。

提及老首长肖楚荣说,“首长关心我,对我亲如兄弟,甚至比亲兄弟还要亲。” 吴邦不像“连长”,更像是“老大哥”。艰苦时期,首长自己还吃不饱,居然还节省下吃的留给“警卫员”;看到食堂里剩下的饭菜,肖楚荣向首长提议养几只鸭子,当他把鸭子养大后卖掉的钱交还给首长时,首长让却他把钱寄给在家乡的母亲,孝敬老人。对肖楚荣来说,吴邦更像是一位兄长。

因为肖楚荣没念过书,吴邦就安排教员来教他识字,学习文化,并且规定“每晚要学会6—8个字”。每当想起这些都让肖楚荣感动不已,他说:自己从没想过以后,是首长打开了他的未来之门;首长待他像兄弟,甚至比亲兄弟还亲!

过命之交 恩情难忘

1952年9月,第46军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吴邦被任命为46军后勤团副区长、战地医院院长,肖楚荣依然是他的警卫员。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肖楚荣亲历了战争的惨烈,目睹了并肩作战的战友牺牲。“救助包就是卫生连的枪。” 在吴邦的帮助下,肖楚荣不仅学了一些文化知识,更主要的是增长了胆识,让穿梭在战火硝烟中的肖楚荣从未感到惧怕。

在一次执行任务中,肖楚荣与吴邦骑马在主要道上行进,这里正是敌军的重要打击点。“小鬼,快下马!” 看到敌人的炮弹,吴邦连忙喊住肖楚荣,全身扑在肖楚荣身上并护住他的头部,炮弹皮却烧焦了吴邦的衣服。吴邦的举动让肖楚荣感激不尽,“作为警卫员,我应该保护首长,可首长却保护了我。”

从此,肖楚荣更加崇拜“首长”,不仅视其为救命恩人,也是自己的人生导师,处处都以“首长”为标杆,甚至一言一行也要模仿;榜样的力量激励着18岁的肖楚荣,在以后的战场岁月中,他努力学习更多知识,并拿着自己的“救护包”作为武器,竭尽全力在接下来的战役中,他不眠不休、争分夺秒抢救伤员,舍生忘死参加战斗。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惨烈战斗,吴邦将仅有的两人合影和自己的一张照片送给了肖楚荣,告诉他,“既然在战场上,就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照片你好好保存吧。”

一张珍贵的合影

连长吴邦1953年3月9日赠给肖楚荣的照片,肖楚荣同志:加强学习,锻炼成钢铁般坚强。

吴邦的言传身教,让肖楚荣从一位普通的农家少年成长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保家卫国的无畏战士,这段英勇奋战的峥嵘岁月,成为肖楚荣一生永不褪色的辉煌勋章。而他与吴邦这份在战场上缔结下的深厚情谊,也让他一生难忘。

就在战争结束的前夕,这对比肩作战的战友却面临着分离。1953年,吴邦被派回国内,到长春军医大学深造。从小就失去父亲和哥哥的肖楚荣,对于这位如亲哥哥一样的首长是万般不舍。临别前吴邦对肖楚荣说,“小鬼,别哭了。你要好好工作,好好学习,把自己的革命意志锻炼得比钢铁还要坚强。” 肖楚荣将首长的激励铭记在心,这些教诲也影响了他一生,促使他不断进步、积极向上。

1957年从步兵预备学校结业的肖楚荣

三年里,肖楚荣与吴邦朝夕相处、并肩战斗,参与抗美援朝战争保家卫国,在浴血奋战中缔结下深厚的情谊。战争胜利后,因工作调动,肖楚荣与吴邦再未见面。

苦寻首长60载!

一声“小鬼”一世恩

跨越半个多世纪曾经奋战沙场的热血青年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总有一种记忆时间无法磨灭,总有一份牵挂永远萦绕心间。

2017年,肖楚荣登上中央电视台CCTV公益寻人栏目《等着我》的舞台。在寻人团的努力寻找下,他终于在节目现场见到了惦念多年的老首长。时隔六十载,肖楚荣再次向他的吴邦首长行了军礼,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两双手又一次紧紧相握。

“小兵”肖楚荣时隔60年后,终于找到了他的军旅生涯引路人、他感恩一生的老首长吴邦。这一天,他盼了整整60年!已经91岁高龄的老首长微微颤抖着,向肖楚荣行了一个军礼,而他忍不住抱住首长,哭得像当年那个17岁的孩子。

警卫员肖楚荣对救命恩人吴邦说:“首长啊,我真的见到你了,这一刻盼了六十年。”老首长道:“见面高兴就行了。”他们是过命的兄弟,一生铭记。

“您叫我一辈子小鬼,我叫您一辈子首长。”肖楚荣寻找他的老首长,再行一次军礼,说一声谢谢。

事实上,寻找吴邦的过程难度比想象中更大。《等着我》寻人团经多方查证得知,“吴邦”并非首长本名。原来他名字叫王俊仕,1927年出生于河北丰润一个革命家庭。吴邦的父亲王怀第在北京求学时,在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关怀和影响下,毅然投身革命。少年时的王俊仕是儿童团团长。1941年麦收季节,吴邦配合地下党打死了一名经常祸害百姓的日本翻译官,暴露了身份,于是年仅14岁的吴邦参加了八路军。随后改名吴邦,继续投身于革命。这个名字陪伴王老度过了艰难的战争岁月,也深深烙印在肖楚荣的记忆中。

找到住在唐山的王俊仕已经91岁,很多事情都记不起来了,但提起战场上的那些经历,他还记得清清楚楚。肖楚荣把珍藏的几张照片都带来了,跟老首长现场分享。王老自己收藏的照片都被埋在了地震的废墟中,如今再看到这些珍贵照片,往事历历在目。当谈及在战争中保护肖楚荣的故事,这位饱经战火洗礼的老人平静地说,“战友之间,救死扶伤是应该的。” 很多人都尊称他首长,王老却纠正道,“咱们还是老兵,不当首长。”

抗日战争中14岁的吴邦参加八路军后,他被派到冀东军区十二团卫生队,成了一名卫生员。作为一名卫生员,不仅要救助伤员,还要负责十二团及冀东部队其他团的药物供应。吴老凭着“中国人必胜”这个信念,他和战友们奋战在抗战一线,在战火硝烟中出生入死却从不退缩。

在解放战争中,吴邦随冀东部队出关,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后来又随大部队南下,参加了湘西剿匪。

1952年8月,吴邦被任命为46军136师406团后勤处副处长,兼卫生队队长。抗美援朝他带着医务人员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情况紧急时无论是指挥员还是卫生员都要背送伤员,虽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

1953年夏,吴邦被调回国,到第一军医大学学习。1959年,大学毕业分配到255医院工作。由于吴老医术高、工作认真,不但院内的重病号找他救治,市里其他医院有需抢救的危重病人,也请他去救治。1966年3月8日,邢台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房倒屋塌,伤亡惨重。255医院派出抗震救灾工作队赶往灾区抗震救灾,吴老是工作队队员之一。他们冒着余震,投入抢救工作。

吴邦1983年离休,1985年进入24军干休所休养。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再到和平时期的255医院,吴老戎马一生。但他说,他为自己是一名军人而感到光荣,他一生中最正确的事就是跟党走。

如今,肖楚荣已经90岁高龄,他在生活上依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绥宁县煤炭公司退休二十多年来,他积极参加社区党员活动,经常参加社区的公益事业。为了培养下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还到各中小学校做了十多场爱国主义教育宣讲,被县里评为“五老标兵”。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正是有无数像他们一样的热血战士,他们离开了温暖的家庭,不顾个人安危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只为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来之不易的和平,让后人的生活得到保障,而他们之间更是建立了感人肺腑的深厚情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向所有的抗战老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老兵的经历,峥嵘岁月,情深义重,峥嵘岁月军恩难忘!致敬老兵!希望所有失散的老战友都能相聚,希望所有的老兵都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