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的太空中,有一个探测器正在默默地前进,每时每刻,它都在刷新“人类发射的探测器与地球的最远距离”这一纪录。是的,这个探测器就是旅行者1号,它发射于1977年,在经过了40多年的时间之后,现在的旅行者1号已经飞了大约243亿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都知道,太阳系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小行星。对于旅行者1号而言,这些小行星无疑是一个个巨大的威胁,毫不夸张地讲,与任意一颗小行星发生碰撞,都可以它“粉身碎骨”。

但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那么,在这长达243亿公里的旅程中,为什么它不会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呢?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应该是旅行者1号装备有某种“黑科技”,它能够提前预判探测器的前进路线上可能出现的小行星,并及时地规避,又或者,科学家对旅行者1号的运行轨道进行了精确的计算和规划,以保证它不会撞上太空中的小行星。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旅行者1号并没有装备任何用于规避小行星的“黑科技”,而科学家在规划它的运行轨道时,其实也只是考虑了避开太阳系中的主要天体(例如太阳系中的各大行星及其卫星系统、矮行星等),并没有将小行星考虑在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旅行者1号根本就没有采用任何防御小行星的措施,它就这样大大咧咧地飞了243亿公里,却没有撞上任何一颗小行星。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太空中的小行星分布得实在是太稀疏了。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可以来看看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的公转轨道之间,这里是太阳系中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在过去的日子中,旅行者1号曾经直接从这里穿过,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在穿越“小行星带”的过程中,旅行者1号撞上小行星的概率是最高的。

关于“小行星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毕竟在很多介绍太阳系的图片里,都标注了这片区域,一般来讲,这些图片大概都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