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来聊一个高血压病人非常容易忽视,但又非常重要的指标,叫“血压变异性”,又称为血压波动性,它是指:人体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这个指标是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且独立于平均血压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什么意思呢?说的简单点,这项指标反映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血压的变化情况,如果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没有问题,如果超过了正常范围,天上一脚,地上一脚,就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影响和血压水平是没有关系的,也就说,您平时血压平均值控制的再好,如果波动幅度过大,一样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这么重要的指标为何很少有人提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不免会感到奇怪,既然这么重要,怎么很少有人提及呢?这是因为血压变异性具有生理和病理双重作用属性。也就是说,没它不行,幅度太大了也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让人感到担心的是,有关其生理变异与病理变异的界限也不甚清楚。这就意味着,很难有人可以把血压波动的安全范围说清楚。其实,血压波动性是人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现象,波动程度的大小,由多种因素共同参,影响因素主要有4点:

  1. 人体的动脉内,有一种结构,叫做压力反射感受器,可以根据血管内的压力水平调节血压水平。它的减压反射是血压波动性发生的重要机制,尤其与短时血压波动关系密切。
  2. 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是血压波动性产生的另一重要机制,主要影响长时血压波动性,当交感神经为主导时,血压波动性增高,反之当迷走神经为主导时,血压波动性则降低。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交感神经的作用就是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其兴奋性增强,当然会导致波动性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中枢神经系统也参与血压波动性的调节,中枢神经脑干区对血压波动性有调节作用。这个很好理解,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血压这么重要的事,它怎么可能不管,因此我们不需要过多解释。
  2. 血压波动性与体液-内分泌功能,如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生成血管紧张素也是密切相关的,这个更好理解,因为很多降压药就是对这些激素起作用的。除此之外,精神、环境刺激、体力活动等与血压波动性也有一定的关联。

其实血压波动的问题,早在1987年就被一位意大利学者提出,他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不仅与24 h的平均血压有关,更与血压的过度波动密切相关。此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压波动性是独立于平均动脉压水平之外的、靶器官损害的又一危险因素。那么,血压波动性过大到底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血压波动性增大到底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聊到这里,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想过,就是血压波动性增大,到底会对哪些器官造成损害呢?这些危害与血压升高相比,谁强谁弱呢?其实,血压波动性过大对健康的危害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心脏损害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损害的标志性改变,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但近年来的研究结果却显示,与平均动脉压水平相比,血压波动性增大与左心室肥厚发生的关系更为密切,且患病朋友夜间舒张压波动性增大可能是引起左心室肥厚的主要原因。

血压变异性除与左心室肥厚相关外,亦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最近的汇总分析资料显示,收缩压波动性增大对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冠心病事件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还是那句话,您的血压跟过山车似的,天上一脚,地上一脚,心脏怎么可能受得了?

血压波动性对心脏损害的致病机制可能与血压波动性增大,会激活和加重心脏的慢性炎性反应过程,从而加速心脏重构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有关,同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该过程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血管损害

大动脉僵硬度增加是导致高血压病人心脑血管事件增加的重要原因。现有资料表明,血压波动性与大动脉弹性密切相关,血压波动性越大,大动脉的脉搏波速越快,血管弹性越差。

研究发现,臂踝脉搏波速与夜间收缩压波动度呈正相关。动态血压监测发现,24 h血压的波动程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关。

这个也很好理解,我们的动脉就像一根皮筋,您总是用力的拉扯它,总有一天,它会失去弹性。总之,血管弹性的改变与血压波动性密切相关,而且,二者可能互为因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肾脏损害

高血压可导致肾结构和肾功能损害,而血压的剧烈波动更是肾损害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血压波动性增大会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动脉中膜透明样变性和单核细胞渗出等病理改变,这就从病理组织学角度证明了血压波动性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

另有临床研究表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压波动性明显增大。这可能也意味着,二者也是狼狈为奸,互相促进的作用。

四、脑损害

现有的证据早已证明,高血压,尤其是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内研究也显示,血压波动性增大是老年高血压病人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外调查发现,长期收缩压血压波动性增高者,他的的脑室萎缩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亦有研究表明,长期收缩压血压波动性较高者,与其大脑白质损害显著相关。这表明,血压波动性与我们的大脑健康也是密切相关的。

其实,血压波动性过大对健康的危害远不止此,还有好多好多危害,我们由于篇幅的问题无法逐一描述,聊到这里,另一个问题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有效的控制血压波动幅度,减少其对健康的危害呢?。

如何控制血压的波动性?

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研究结果显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均不能减小血压波动性,而一些短效作用的降压药物反而增加血压波动性。近年来有关降压药物对血压波动性影响的结果与以往不同,但不同研究结果间的分歧甚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目前还没有太有效控制血压波动性的治疗手段呢?张医生的观点还是比较乐观的,控制血压的波动性并没有朋友们想象的那么难。建议从3方面入手:

1、科学合理的使用降压药物,以往的研究结论认为,使用降压药会导致血压波动性增加,是因为长效降压药使用的较少,而随着医疗的进步,长效降压药的使用越来越多,可以达到稳定降压的目的。另外,联合使用降压药也非常重要,因为可以从多个方面控制血压,使血压保持平稳。

2、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朋友治疗高血压,把重点都放在降压药上,只有血压控制不好,才会想到调整生活方式。殊不知,生活方式干预才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生活方式的干预,是保持血压问题的关键措施,生活方式不健康,血压就会高的高,低的低,对健康造成危害。

所以,患有高血压的朋友,不要把生活方式干预当成锦上添花的策略,不要本末倒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做好监测,这一点在国人血压控制上做的是最不好的,很多朋友治疗一段时间后,发现血压平稳后,就不再监测了,殊不知,人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动脉硬化会逐渐加重。所以,早期有效的治疗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失效。

因此,治疗高血压,必须做好监测,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不要血压稳定就不管了。这种做法,不但会导致血压的波动,还会导致血压水平的不断升高,引发各种并发症。

聊到这里,有些朋友不禁要问,哪些降压药可以降低血压的波动性呢?下面咱们再来聊一聊这方面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降低血压波动性,降压药物的选择上需要注意什么?

其实只需要注意两件事,一是长效,另一是联合。因为,这方面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一个国外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平均动脉压相似的情况下,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降压治疗在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方面显著优于以阿替洛尔为基础的降压治疗。

这个很好理解,洛尔类药物甚至已经不被当作一线降压药来使用了,因为其降压疗效十分有限。近年来,另一研究结论也发现,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治疗较阿替洛尔为基础治疗能显著降低随诊期间的血压波动性,并认为这是地平类优于洛尔类药物的表现。

还有一个研究中心对所有种类降压药物与个体间的血压波动性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地平类药物及非襻利尿剂能有效降低收缩期血压波动性,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反而增加收缩期血压波动性。这让很多医生感到不可理解,理论上说不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又做了有关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方面的研究,结果显示,沙坦类药物均能显著降低病人的血压波动程度,替米沙坦降低短程血压波动性的作用更强。另有临床试验表明,氯沙坦通过抑制夜间血压波动而降低血压变异性,并有助于抑制心脏和血管重构。国内学者也发现,两种药物组合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波动性,从而发挥良好的器官保护作用。

上述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降压药的选择,关键在于长效和联合,至于单纯哪种降压药有利于降低血压波动性,目前还未达成一致意见。

鉴于目前对血压波动性的内涵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尚不够深入,药物干预的证据多来自于对以往临床试验的回顾分析且结果很不一致。因此,草率地推断某种降压药物具有干预血压波动性的优势是不科学的,由此指导临床实践更是危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关血压变异性的知识今天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