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向金融企业借款,用 110 套房子作担保,开发商将 110 套房子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到金融企业名下。开发商与金融企业鉴定借款合同前后,陆续将 110 套房子出售给市民,但因为这些房子备案在金融企业名下,导致买房业主 10 年来无法办理产权证。为了维护自身权益,买房业主到法院起诉,法院一审判决开发商与金融企业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法律关系无效,二被告撤销在大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合同备案。

金融企业购买 110 套房子

2013 年初,我市一家开发商因开发中山区解放路一小区,向一家金融企业借款 1.16 亿元,担心开发商借钱不还,双方约定,开发商用其开发的 110 套房子作担保。也就是说,开发商将其开发的 110 套商品房先以 1.16 亿元的价格出售给金融企业,并在大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登记,借款期限为 3 个月,到期后开发商用 1.65 亿元回购房子,双方注销合同备案登记。如果到期不回购,按日利息千分之三承担违约金。

合同签订后,金融企业实际打入开发商指定账户 1.16 亿元,开发商将其开发的 110 套商品房《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到金融企业名下,并开具了销售不动产统一发票。金融企业认为,如果开发商 3 个月后不还款,这 110 套房子就归金融企业所有,金融企业就有权处置这 110 套商品房。

开发商在与金融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前后,陆续将这 110 套商品房出售给市民。开发商与业主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并向业主出具了专用收款收据,业主持购房材料办理了入住手续,并实际占有、使用自己购买的房子。

买房业主办不了产权证

一晃 10 年过去了,金融企业没找开发商索要借款 1.16 亿元,也没找开发商要求交房。110 名业主因为自己购买的房子备案在金融企业名下,一直办理不了产权证,落户及孩子上学报名都没法办理,业主心急如焚。

2023 年初,多位业主委托北京市盈科(大连)律师事务所的王金海律师代理,起诉开发商和金融企业,要求判决两公司之间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无效。在王金海律师的协调下,业主、小区物业和社区经研究后认为,开发商与金融企业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并在大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备案,但双方并没有实际交付房屋,其真实意思是用出售给业主的房子担保双方之间的借款。

开发商与业主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并实际交付了房屋,业主已经入住,因购买的房屋备案在金融企业,导致业主无法办理产权登记。因此,只有向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决开发商与金融企业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无效,撤销双方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的备案登记,开发商为业主重新办理《商品房买卖合同》备案,才能顺利地办理产权登记。

业主举证实际占有房屋

中山区人民法院受理了多位业主的起诉后,开庭审理了本案。开发商称,自己与金融企业有真实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并在大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了备案登记,金融企业已经支付了购房款 1.16 亿元,业主主张合同无效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金融企业称,其购买开发商开发的 110 套房子,目的就是投资,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后,等几年房子升值了,再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这样公司可以赚到更高的利润。业主与开发商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没有在大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备案,是无效的。开发商和金融企业当庭均不同意业主的诉讼请求。

对于多位业主的起诉,小区物业和社区非常重视,为业主出具了居住证明,证明业主的入住时间,业主居住期间按时交纳水、电费和物业费。多位业主也向法院提交了交纳水、电费和物业费的票据原件,有的业主甚至还提供了对自己购买房子的装修票据原件,证明十年来,一直由自己占有、使用购买的商品房。

法院一审判决法律关系无效

法院经审理后查明,金融企业与开发商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每平方米价格为 8000 元左右,业主与开发商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每平方米 12000 元左右,每平方米相差 4000 元,不符合常理;业主占有、使用所购买的房屋,但合同备案在金融企业名下,导致业主无法办理产权证。目前,涉案房屋因金融企业欠款,被大连市多家法院查封,如果不解除查封和撤销合同备案,业主无法办理产权登记。金融企业知道购买的这 110 套房子被开发商又出售给市民,10 年来,金融企业未向开发商主张过房屋交接,也未向业主主张过腾退房屋。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依照《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的条件之一。开发商与金融企业签订的这 110 套商品房买卖合同,目的是为担保双方之间的借款,并非是真实的购买商品房,因此,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法律关系无效,应当注销合同备案登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山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决开发商与金融企业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法律关系无效,二被告开发商与金融企业在判决生效后 10 日内,撤销在大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合同备案。

目前,开发商不服,向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案件正在审理过程中。

半岛晨报、39 度视频首席记者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