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叶霉病在棚室很常见。该病病原菌最适宜生长温度是20-25℃,相对空气湿度超过85%时,病菌便可大量繁殖,蔓延加快。条件适宜时,从开始发生到流行成灾,一般只需7-10天,导致番茄大幅度减产。建议菜农提前进行预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病前管理

叶霉病发病前,病原孢子还未萌发或者未形成侵染,菜农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及时调控棚室环境,控制好温湿度,这样棚内就不会出现适温适湿的环境,大大降低叶霉病发病几率。若遇到连阴天,一定要控制浇水,以降湿防病为主。

控制好了棚室环境,还要适当配合使用保护性杀菌剂2-3次,如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等,有效抑制病原孢子萌发,减少病害发生。但不要选用治疗性杀菌剂,否则会提高病菌的抗药性和用药成本,对病害预防起不到多大作用。

发病后合理用药

当叶霉病已经发生或较为严重时,除了必要的棚室调控外,需要及时采用药剂来防治。

若苗期发生叶霉病,为了避免药害发生,建议使用氟吡菌酰胺·肟菌酯等药剂,注意不要与乳油类药剂混用,最好单用。

当成熟期发病,植株耐药性增强,建议选择以下配方: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或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

通过发病前、发病后有重点的进行棚室调控及合理用药,对叶霉病进行科学防治,不同的阶段要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抓住了防治重点,番茄叶霉病才能“无处可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丨果志华

校版丨马东亮

审核丨王兰坤

声明
本文系北方蔬菜报原创,
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