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听过一个说法,那就是日本之所以会衰落,是因为跟美国签了“广场协议”,从这以后从经济巅峰一路衰落到谷底,到今天也没走出“失去的三十年”。但这个说法其实有个很难逻辑自洽的漏洞,那就是接受过“广场协定”的国家,并不只有日本一个,同样作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也接受了“广场协定”,那为啥德国就没有像日本一样被影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明白,“广场协议”到底是个啥?

时间倒回到二战结束,为了遏制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扩张影响力,于是美国花大力气扶植起来作为二战战败国的西德和日本,一方面对这两个国家开放市场,实行自由贸易,另一方面对他们输送大量先进技术和低息贷款,帮助他们恢复国内的经济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放市场就等于既拥有了原材料生产地,又拥有了贸易的倾销地,输送技术又让德国和日本掌握了体系化的生产链条。加上德国和日本在二战前就已经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底子在,没被彻底打烂,结果没过多久,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就重新崛起了。

从1956年到1973年,日本实现了所谓的“神武景气”,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都在8%以上,而西德也不遑多让,50、60、70年代的三十年,经济增速每年接近8%,失业率只有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很好对吧?但德国和日本好,美国开始不舒服了。为啥不舒服呢?原因很简单,德日的经济越发达,产品越受欢迎,就把美国市场挤占的越严重。美国在德日两国的产品倾销下,已经持续了好几年的贸易逆差了。毕竟人家德国和日本物美价廉,比起高价质量还不一定好的本国产品,到底会买谁,答案一目了然。再这样下去,美国的外汇储备都要被这两个国家掏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动用起了自己强大的国力,逼迫德国和日本在1985年,于美国纽约的广场,签订了一份协议,缔约国除了美国,还有五常中的另外两常:英国和法国。这个“广场协议”的核心,说来就一条,那就是要求日元和德国马克汇率升值,进而提升两国贸易的基础成本,从而迫使他们涨价,来达到降低两国在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国内的商业竞争力。

日本和德国面对“广场协议”,可以说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一方面心里知道是美国在作祟,但是又不得不服从,毕竟自己国土还有人家的驻军呢。但另一方面,也知道这个协议一签,国家的经济基本就可以宣布是“过山车的后半段”了,只有往下落,很难爬上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同样都是落,你可以选择用脸着地或者用屁股着地。所以德日两国,也在寻找各种办法,正确让自己屁股落地,别把脸摔开花了。

日本人先找到一个办法,但这个办法,事实证明是脸着地了。

日本人面对“广场协议”,绞尽脑汁,想到了一个关键点:既然在国外卖不出去,为啥不能拿到国内自我消化呢?反正本国也一亿多人,市场挺大。这个想法看上去好像也没啥问题,毕竟本国买和外国买,产品卖谁不是卖呢?但问题在于日本老百姓手里也就这些钱,再多能多到哪儿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伴随着让本国老百姓消耗产能的计划,日本的另一个配套措施就是降息放水,更直白点说就是鼓励本国人民贷款消费,把利率降低。政府算盘打的很美:贷款贷出了钱,然后拿去消费各种过剩供应的产品,消费的钱又回到了生产方,而生产方又可以拿着些钱继续生产商品,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劳动岗位,让更多人挣到钱,继续去消费。

看着像良性循环对吧?不好意思,根本做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还是出在银行上,银行为了自身的经济安全着想,不可能把钱贷给没什么家底的普通人。没有抵押谁给你这么大额度的贷款啊?而富人贷款到了钱,也不可能去买什么家用电器或者纺织产品等等。闲着没事,谁买几百万或者上千万的电视和电冰箱啊?他们只可能把钱投入到另一件事情上,这就是投资。用钱生钱,才是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日本的经济,也伴随泡沫破裂一蹶不振,上百万亿的金融资产化为乌有,直到今天也没回复。

说完了日本,德国又如何呢?要说德国能避开经济衰退,跟运气有很大的关系。

85年签订了“广场协议”后,还没等德国人思考出降息放水这招,一个从天而降的“大礼包”就砸下来了,这就是东西德统一。

要知道相对于西德来说,东德的经济一直不是很发达。但是不发达归不发达,可东德的平均社会教育水平却不比西德差,在这件事上,社会主义阵营的公立教育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多年义务教育走下来,基本上完整接受过的人,文化水平都在平均线以上,尤其是东德有不少产业工人,都属于水平又高,技术又好这一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人在东德的体系下吃大锅饭,所以对物质的要求不高,东西德统一后,德国政府很快就发现了这部分技术工人的资源,于是花大手笔,用相对西德工人比较低待遇,就把原来这群东德工人全部招募进来了。这一下子,德国的工业生产成本马上下降,抵消了一大部分失去海外市场的损失。

另一方面,德国政府以补贴东德为契机,开始向西德的富人阶层征税。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很顺利,也花费了数年左右的时间在德国政坛反复拉锯。最终征税成功,拿到的这笔钱被派发到到东德的平民手中,这些人本来生活条件就不是很好,有了钱以后就会想要去消费,去购买一些刚需的东西,比如我们上面提到过的家电也好,日用品也罢。一个人的消费可能不起眼,但是当数万甚至上百万人都在进行消费时,这笔钱就不容忽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笔钱也促使德国工业品的市场得到了排解,毕竟之前正愁没人买这些商品,现在两德合并,这市场不就有了吗?

于是乎,一方面制造业的成本下来了,一方面过盛的商品被消化了。德国就依靠着两德合并这个节点,成功渡过了“广场协定”带来的危机,没有像日本一样经济衰退,到了21世纪反而利用经济腾飞的基础,开启了高精尖行业崛起的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从德国和日本的教训,我们再来看看这两年,咱们国内为啥要坚持“去杠杆”和“共同富裕”,是不是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去杠杆”就是避免“经济泡沫”的危险,“共同富裕”则是加大在西部贫困地区的建设和投资,争取拉动起底层人民百姓的生活和消费能力。这两招,其实都是吸取了日本的错误,和借鉴了德国的经验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