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了《2023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

城市,折射着中国经济的走势,也反映着社会格局的种种变化。

《资产洞见》在此,节选报告的相关要点,供读者参考。

负增长+高流动

中规院的《2023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核心点在于“城市繁荣活力”。

那么,“城市繁荣活力”怎么评判?

中规院的观察点是:人。

中规院认为,中国城市未来发展面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人口挑战。

首先,中国出现人口负增长。

2022年末,全国总人口14.11亿,较2021年末减少85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降低至-0.6‰,这是我国自1961年以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其次,人口流动规模巨大。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持续增强。2020年全国人户分离(不在户口所在地生活)总人数接近三分之一(3.7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7%)。20~34 岁的青年人群是人户分离比例最高的年龄组,其人户分离的人口数近 1.2亿,人户分离占比达41%,较2010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

加之老龄化、少子化问题的叠加,当今城市对劳动力的争夺,成为城市活力的重要方面。

从常住人口增量来看,2021~2022年全国102个大城市中,49个出现人口负增长,超大城市、II型大城市人口总量分别下降0.07%和0.12%。

从人口增长趋势来看,41个样本城市中仅济南和呼和浩特2022年的常住人口近3年年均增量有小幅上涨,其余均呈不同程度下降,大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长总体放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2~2022年中国总人口年度变化(万人)(中规院《2023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

36座指标之城

那么,如何以人来观察“城市繁荣活力”呢?

中规院的方式是,分成:两个部分,三个指标。

两个部分——

常住人口和外来人口。

三个指标——

以常住人口体现出来的,称为:城市基本活力;

以外来商务人口和外来休闲人口体现出来的,称为:功能活力;

基本活力加功能活力,称为:综合活力。

中规院在全国选择了36座城市展开研究。

包括——

10座超大城市:

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重庆市、广州市、成都市、天津市、杭州市、武汉市、东莞市。

13座特大城市:

西安市、南京市、沈阳市、青岛市、长沙市、济南市、郑州市、昆明市、哈尔滨市、大连市、合肥市、佛山市、苏州市。

13座I型大城市:

南宁市、石家庄市、厦门市、太原市、贵阳市、乌鲁木齐市、宁波市、福州市、长春市、南昌市、兰州市、常州市、无锡市。

4座Ⅱ型大城市:

呼和浩特市、海口市、西宁市、银川市。

1座中小城市:

拉萨市。

综合活力:武汉第一

通过研究对比,中规院发现,以城市综合活力计算,武汉市于2022年排名第一之后,2023年再次蝉联第一名。

研究显示——

“华东、华中地区城市综合活力整体增强。除南京、南昌外,11座城市综合活力排名较去年持平或上升。武汉蝉联第1,上海和杭州上升至第2 和第4,宁波上升至第9,长沙、郑州、合肥、青岛、济南、厦门、福州均在前20之列。”

“华南、西南地区城市综合活力减弱。成都广州、深圳3个超大城市排名分别下滑至第6、7、10,其他城市除重庆、海口外,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城市综合活力有所回升。东北地区长春、沈阳两个城市排名上升较显著,华北地区北京、石家庄和太原排名也出现小幅上升,西北地区城市活力排名提升相对不明显。”

综合活力排名前10城市

1.武汉(华中)

2.上海(华东)

3.北京(华北)

4.杭州(华东)

5.重庆(西南)

6.成都(西南)

7.广州(华南)

8.苏州(华东)

9.宁波(华东)

10.深圳(华南)

综合活力排名上升前10城市

重庆(西南)(上升6位)

长春(东北)(上升6位)

福州(华东)(上升5位)

上海(华东)(上升4位)

沈阳(东北)(上升3位)

合肥(华东)(上升2位)

石家庄(华北)(上升2位)

银川(西北)(上升2位)

杭州(华东)(上升1位)

北京(华北)(上升1位)

基本活力:武汉第一

基本活力,体现在常住人口上。

研究显示——

“华东、西南地区城市基本活力上升。基本活力上升较快的城市中,杭州、济南、福州都是华东地区城市,其中杭州是唯一一个基本活力上升的超大城市。北方城市包括乌鲁木齐、兰州、银川基本活力排名都出现了较快提升。”

“华南地区城市基本活力下降。基本活力下降较快的城市中,广州、深圳都是华南地区城市,其中广州、深圳2022年常住人口都较2021年出现了负增长。”

排名显示,北上广深4市均为下降,北京市下降9位、上海市下降2位,广州市下降6位,深圳市下降5位。其他下降较大的城市还包括:南京市(下降17位)、大连市(下降14位)、青岛市(下降8位)、西安市(下降4位)。

基本活力排名前10城市

1.武汉(华中)

2.宁波(华东)

3.厦门(华东)

4.成都(西南)

5.长沙(华中)

6.杭州(华东)

7福州(华东)

8.西安(西北)

9.兰州(西北)

10银川(西北)

基本活力排名上升前10城市

济南(华东)(上升8位)

福州(华东)(上升6位)

贵阳(西南)(上升6位)

兰州(西北)(上升6位)

南昌(华东)(上升5位)

乌鲁木齐(西北)(上升4位)

银川(西北)(上升4位)

拉萨(西南)(上升4位)

杭州(华东)(上升3位)

长沙(华中)(上升3位)

功能活力:上海第一

以外来商务人口和外来休闲人口体现出来的,为功能活力。

研究显示——

“华东、东北地区城市功能活力上升。功能活力上升较快的城市中南京、福州、厦门、宁波都是华东地区城市,哈尔滨、大连、长春都是东北地区城市。”

“西南、华北地区城市功能活力下降。”

功能活力下降较快的城市,包括昆明市(下降6位)、贵阳市(下降5位)、南昌市(下降4位)、郑州市(下降4位)、成都市(下降3位)、呼和浩特市(下降3位)、兰州市(下降3位)等。

功能活力排名前10城市

1.上海(华东)

2.北京(华北)

3.重庆(西南)

4.苏州(华东)

5.广州(华南)

6.杭州(华东)

7.深圳(华南)

8.成都(华南)

9.武汉(华中)

10天津(华北)

功能活力排名上升前10城市

哈尔滨(东北)(上升7位)

长春(东北)(上升4位)

福州(华东)(上升4位)

厦门(华东)(上升4位)

重庆(西南)(上升3位)

天津(华北)(上升3位)

大连(东北)(上升3位)

海口(华南)(上升3位)

南京(华东)(上升2位)

宁波(华东)(上升2位)

中国4种活力城市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中规院提出了4种活力类型——

1.稳定型(综合活力高、基本活力低、功能活力高),主要包括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四个超大城市。

2.活力型(综合活力高,基本活力高,功能活力高),主要包括杭州、苏州、南京、宁波、武汉、成都、长沙、西安、郑州、合肥、福州 、厦门、深圳等。

3.改善型(综合活力中、基本活力中、功能活力中),主要包括兰州、银川、济南、长春、青岛、乌鲁木齐、天津、南昌、南宁、昆明、海口、佛山、无锡、东莞等。

4.提升型(综合活力低、基本活力低、功能活力低)。主要包括太原、沈阳、石家庄、呼和浩特、拉萨、西宁、大连、哈尔滨、贵阳、常州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城市活力分类(中规院《2023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

2021~2022年,一些城市发生了活力类型的转变——

1.广州(活力型→稳定型)

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减缓,人口基本活力下降,由活力型转为与北京、上海、重庆同类的稳定型。

2.福州、厦门(改善型→活力型)

基本活力和功能活力同步提升,由原来的改善型转为活力型城市。

3.乌鲁木齐、天津(提升型→改善型)

乌鲁木齐由于基本活力提升,晋升为改善型城市;天津的功能活力提升,晋升为改善型城市。

城市活力突围

就功能活力而言,消费是城市活力的经济学投影。中规院研究,将城市商户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演艺欣赏、展览参观、餐饮、酒吧、体验、休闲8类,进行比较考察。其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演艺欣赏、展览参观表征的是城市特色活力。餐饮、酒吧、体验、休闲表征的是城市烟火气。通过进一步观察,可看出我国各城市是如何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来引领特色活力恢复的。

以下为8类商业城市活力恢复较好、体现城市活力突围的代表性城市。

演艺欣赏:上海,“演艺之都”

演艺欣赏恢复指数TOP10

上海市、北京市、成都市、天津市、深圳市、杭州市、武汉市、重庆市、苏州市、广州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各区演艺欣赏类活力恢复指数(中规院《2023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

2021年,上海首批认定100家演艺新空间,涉及与音乐酒吧、茶楼、咖啡厅、酒店、购物中心、商圈广场、购物综合体、文创园区、书店、博物馆、展厅、商务楼宇等多种用地类型融合。通过将演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深度结合,突破了传统表演艺术对场地的要求,有利于“全城戏剧”艺术氛围的构建,也有利于城市文化氛围的营造。

展览参观:武汉,“会展之城”

展览参观恢复指数TOP10

武汉市、西安市、上海市、南京市、兰州市、成都市、银川市、长沙市、天津市、大连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汉各区展览参观类活力恢复指数(中规院《2023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

武汉依托九省通衢位置优势、雄厚经济规模体量,借助丰富教科文卫旅体资源、鲜明的专精特新产业特色及良好营商办展政策等,全力打造国家会展中心城市。截至2023年8月,武汉举办展会节事活动653场,同比增长77%(预计2023年全年超千场,为近10年之最)。

人文景观:南京,“博物馆之城”

人文景观恢复指数TOP10

南京市、西安市、太原市、北京市、重庆市、大连市、杭州市、厦门市、沈阳市、哈尔滨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各区人文景观类活力恢复指数(中规院《2023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

根据《南京市建设“博物馆之城”发展规划》目标,到2025年将力争新增100座备案注册博物馆,孵化100座类博物馆,每年举办展览300个以上。通过“博物馆+教育”“博物馆+社区”“博物馆+夜游”等多种模式文旅融合模式,将“文化展厅”升级为“文化客厅”。

自然景观:贵阳,“千园之城”

自然景观恢复指数TOP10

贵阳市、南京市、北京市、石家庄市、成都市、太原市、重庆市、南宁市、杭州市、济南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阳各区自然景观类活力恢复指数(中规院《2023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

贵阳市近年来启动“千园之城”建设,大力新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山体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等各类公园。目前贵阳市各类公园总数达到1025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5平方米,“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公园格局基本形成。优越的生态环境成就了贵阳“中国避暑之都”的美誉,且上榜中国十大“大美之城”,入选“2023避暑旅游优选地”,登上“避暑度假推荐榜”榜首。

餐饮:长沙,市井记忆新消费

餐饮恢复指数TOP10

长沙市、拉萨市、成都市、重庆市、青岛市、苏州市、西安市、南京市、杭州市、广州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沙各区餐饮类活力恢复指数(中规院《2023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

2018年3月以来,长沙市委、市政府在“旧城改造”中引入“有机更新”理念,在老城区5.6平方公里(合8400亩)范围内进行试点。坚持“保护+利用”原则,对白果园、西文庙坪、潮宗街等14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街巷)精准运用“留、改、拆、补”等办法,统筹推进有机更新,通过延续历史文脉、提升街区功能,为城市活力创造了更具记忆的消费场景。

酒吧:成都,诗与远方的夜间经济

酒吧恢复指数TOP10

成都市、长沙市、广州市、深圳市、重庆市、北京市、杭州市、西安市、上海市、拉萨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各区酒吧类活力恢复指数(中规院《2023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

成都的夜间经济发展经历了从以美食和酒吧为主的1.0版,到融合艺术、文创、文博等新兴消费业态的2.0版,再到文商体旅深度融合、线上与线下一体化、科技与时尚交互共生的3.0 版。目前成都夜间消费规模占比达到45%,是典型的“以娱兴夜”型城市。酒吧作为成都夜间经济的中流砥柱,成都现有各类酒吧2500余家,数量排全国之首。

体验:西安,古今国潮

体验恢复指数TOP10

成都市、西安市、长沙市、广州市、重庆市、苏州市、南京市、杭州市、深圳市、海口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各区体验类活力恢复指数(中规院《2023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是西安的支柱产业。为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安大力发展沉浸式、体验式新业态,聚焦历史文化、微度假、本地游、夜间经济,推动产品、场景、技术创新,构建特色化、品质化的文旅消费格局。当前西安已形成了从碑林历史文化街区、易俗社文化街区、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等大型综合文化街区,到长安书院、开元剧场、丝路欢乐世界、绿地丝路全球文化中心、西安曲江文创中心等中小型文旅空间,再到建国门老菜场、兴善寺西街、阳光天地等年轻人聚集的潮流地,到固定周末创意市集场地的多样化消费聚集地和多种规模的文旅吸引点。

休闲:重庆,创新数字娱乐

休闲恢复指数TOP10

长沙市、重庆市、西安市、兰州市、上海市、成都市、银川市、武汉市、拉萨市、长春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各区休闲类活力恢复指数(中规院《2023中国城市繁荣活力评估报告》)

建设“消费元宇宙”场景与“文旅元宇宙”场景。推动数字藏品、数字艺术商店、数字内容 IP 等在商场落地。积极推动剧本娱乐行业蓬勃发展,着力打造“剧本+”全新沉浸式文娱消费新模式。抓住直播带货机遇,持续打造10余个高标准直播基地。拓展VR全景旅游新模式,推动重庆图书馆、重庆美术馆、重庆工业文化博览园、重庆大剧院、三峡博物馆等文化场馆融合数字智能技术,加快推动全息影像、增强现实、5G+8K等技术在图书阅读、文物展示等领域深度融合,推动虚拟演艺赛事发展,引导全息投影、体感交互等技术与赛事、演唱会、音乐会等相结合,打造虚实融合的“超级现场”沉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