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冬至,昆明市五华区圆通西路社区联合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在一二一大街57号院共同举办了一场“中华民族一家亲”冬至日活动。在民大附中老师的指导下,社区各族居民们亲手制作了花灯,社区志愿者带领老人们制作了小汤圆。热乎乎的汤圆,暖融融的祝福,让各族居民度过了一个和美的冬至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磨憨少年五华行

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以来,五华区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鲜明主线,抓紧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这一重大任务,通过推动民族工作社会化、法治化、人文化、数字化,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结构体系、制度体系、方法体系的现代化和治理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协同能力的现代化,不断优化社区融居环境,努力构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城市环境,深入推动辖区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打造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云南经验”中的“五华样本”。

01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共建共享和谐互嵌社区

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进校社深度融合,圆通西路社区与民大附中签订了“党建共建”“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协议,将云南民族大学、民大附中的教学理念与社区发展、社会治理融合发展,促进社区各族群众和谐共居。

五华区华山街道圆通西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柳青介绍,民大附中学生群体的民族成份较为丰富,学校经常组织师生进入社区开展各类活动,藏族学生教居民制作酥油茶,傣族学生教居民跳傣族舞等。同样地,社区也邀请非遗剪纸大师、面塑大师等,到学校开展非遗传承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互动和合作不仅给学校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也给社区增添了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在莲花池小区的广场上,每逢节日,总有精彩纷呈的表演,吸引着路人的目光。小区居民们身着绚丽的服装,舞姿翩翩,快乐的气氛充满了小区的每一个角落。莲景苑的居民何阿姨经常参加这些演出,她说:“我是在2002年定居莲花池小区的。2003年,我因脑出血接受了开颅手术,我的丈夫也有肢体残疾。这些年来,居委会一直关心着我们,定期上门了解我们的需求,组织志愿者为我们提供帮助,他们的关怀让我们倍感温暖。”

据了解,圆通西路社区秉承“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民族融合”的工作理念,全面推进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机融合,以党建引领为基础,实现各网格单位、社区党支部联合,形成了力量整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通过开展民情恳谈会、民主议事协商会,走访调查了解居民群众的所需所盼,及时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使各民族群众在思想上、行动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社区各个角落,让社区民族团结共建共促的力量更加凝聚。

作为昆明市传统中心城区之一,五华区38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汉族、白族、彝族、回族、苗族等47个民族、114万各族群众。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对城市民族工作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

五华区积极协调全社会力量,大力推进城市民族工作社会化,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形成了党群合力、多元共治的“同心圆”,有力地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让公共服务既能满足各族群众需要,又能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增进国家认同,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基础。把力量聚起来,充分调动、合理发挥方方面面的积极作用,推动城市民族事务治理向现代化发展。

02

良法善治 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法治保障

“你盖房子占了这条路,我怎么过去种地?”“这是我家的路。”……这是五华区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和昆明中铁云时代广场楼宇公共法律服务站,在西翥街道厂口社区开展多元化普法宣传活动时遇到的一场纠纷。

西翥街道“麦和稻田”助力乡村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翥街道“麦和稻田”助力乡村振兴

“这是一起因相邻土地通行关系引发的纠纷。”楼宇公共法律服务站负责人严健说,一家人在建房过程中占用了原有通道,导致另一家人没有办法到自己的土地上进行耕种。当天双方情绪激动,经过调解后暂时平息了矛盾,解决方案是要求建房的这家人为另一家人安排一条通道,确保不阻碍其耕作。

“楼宇公共法律服务站”除了保留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原有的免费咨询、法律援助指引等传统公共法律服务外,还向站点及周边楼宇提供企业法治体检、合规化建议,为来访人民群众搭建公证等一站式特色服务。截至2023年10月,昆明中铁云时代广场楼宇公共法律服务站共举办法律知识讲座2次,法律宣传活动7场,服务群众500余人次,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400余件。

五华区通过搭建公共法律服务“线上+线下”平台,建成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一社区一法律服务员”100%全覆盖。构建基层矛盾纠纷源头依法治理体系,各族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达94.99%。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7900余场,成立“法治书屋”“楼宇调解室”,建成全省首个“民法典”主题公园,调解纠纷3.4万件。护国街道被评为市级“法治街道”,文庙社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民主法治社区”。

护国街道举办火把狂欢夜 昆明“城市会客厅”点燃民族团结之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护国街道举办火把狂欢夜 昆明“城市会客厅”点燃民族团结之火

五华区积极探索民族工作法治化路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科学稳妥调整相关政策,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形成了上下贯通、各有侧重、功能互补、整体联动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切实用法律维护保障民族团结,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03

厚植家国情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们学校有800多名学生,其中超过85%是外来随迁人员子女。”五华区长春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春介绍,这些学生跟随父母从昭通、曲靖以及贵州等地来到昆明。长春小学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核,以聂耳文化为核心,打造“博采众长,春融万物”的校园精神,紧扣“为社会而生”的校训,围绕“传国歌精神,承复兴大任”不断讲好聂耳和国歌故事,不断丰富“我的同学是聂耳”这一主题活动的外延和内涵,实现宣传动态由重要节点向全年延伸的新转变,加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春小学戏剧社在88号剧场向市民呈现聂耳的故事

在五华区,“红色庭院剧”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正成为当下深受游客喜爱的“五华旅游”新体验。《联大往事》《平凡》《雷雨》等主旋律庭院剧不仅收获了观众和口碑,还“闯入”青年群体的业余文化生活,亲切的滇剧唱腔和云南方言,配上庭院里精彩的特效氛围,把这些鲜活的人物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让观众有了更直接的亲近感。

深冬时节,昆明依旧阳光明媚,在翠湖公园,老人们坐在树下聊天、打牌,感受生活安逸;年轻人用跑步挥洒汗水,释放压力;孩子们追逐嬉戏,欢声笑语回荡在公园里。翠湖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每逢节假日,翠湖公园积极引导各族群众表演正能量红色节目,广泛开展“红色岁月朗诵会”“百姓欢歌大舞台”“庆国庆群众文艺汇”等文艺文化展演活动。此外,公园还以驿站服务为起点,以“党建+旅游+文化+服务”为主线,打造翠湖公园红色旅游,实现党建与红色文化同频共振,推动翠湖旅游文化品质提升,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五华区始终把“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作为方向,营造全民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树立人文理念,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基层,将文化宣传向基层、社区倾斜,向普通民众贴近。在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向各族群众普及国家提倡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

下一步,五华区将通过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健全完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各民族流动人员的服务管理水平,推动民族工作社会化,改善城市民族工作的条件,构建和谐城市民族关系,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基础,进一步推动城市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建共治共享。

文章源自《今日民族》2024年第1期

版权声明

原创稿件

如需转载,请联系今日民族

一审:纳梦月 二审:王菁 三审:方绍荣

美编:陈锴帆 校对: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