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作家推出成名作之后,很难推出更好的作品,并非仅仅因为创作力衰退,而是有很多其他的因素起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家推出成名作的时候,一定符合了某种机会,而不是随随便便写一部长篇小说,推出来就能获得成功。有的作家十年磨一剑,写出一部引起轰动的小说,就算是出名了。但后续乏力,他们并不能再次推出有影响力的作品。当然,只要有一部产生影响力的作品,就够作家赚版税了。有的作家躺在有影响力的作品上睡大觉,只吃一部作品的版税,就算是功成名就了,再也不写作了。还有的作家转型,做了商人,却也不写作。或许,他们已经厌倦了创作,知道创作的艰辛,再也不愿意费劲搞创作了吧。抑或许,他们已经过了创作的好年纪,人到中年或老年,没有心力搞创作了。当然,也有的作家功成名就之后,继续搞创作,却也不能推出更好的作品,是不是他们也失去了创作的灵感与活力?

当然不是。写出一部有影响力的作品并不容易,需要长期观察、积累,需要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需要在合适的时机推向市场,被很多读者接受,才能获得成功。倘若没有这些因素,只是闷头搞创作,却并不一定能获得成功。成功推出一部有影响力的作品不容易,推出之后,就会被名声所累,很容易瞻前顾后,也很容易被道德以及权力、资本等绑架,失去了以前的闯劲儿,也失去了创新精神。不出名的作家很多,一旦出名,就会引来很多流量,而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拥有巨大流量的作家很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对象,即便不写字,只是说几句话,也会引发一定的解读和联想。不出名还好说,没有太多影响,一旦出名,就会出现很大的影响。面对如此大的影响,权力系统会做出反应,要限制作家的一些言论,以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论,引发不良后果。而出名之后的作家往往会被这种权力限制,不能随便发表言论。已经发表的作品就算是公开发表了,即便产生很大的争议也是应该的,甚至是在所难免的。毕竟,权力系统审核之后,作品才会发表。既然发表了,就算是审核通过了,不会追究什么。但作家出名之后,就不能在说话和写作的时候锋芒毕露,也不能有太多的牢骚,应该写一些温文尔雅的东西,当然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影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家出名之后,应该谨言慎行,也应该少发表一些作品,以此制造市场稀缺性。作家有一些拿得出手的作品,会等待市场推广和消化,等待读者的评论。等到读者读完之后,有了很多评论,也完全推广开来,才会推出别的作品。即便推出了别的作品,也会比较谨慎,而谨慎并不是创作的规律,很容易故步自封,缺少创造力。作家追求安全、稳妥,却并不像以前那样冲劲儿十足,创造力丰富。功成名就了也就没必要非得拼命创作了,可以按照以前的创作风格来写。也就是说,按照以前的风格写比较顺手,却容易出现作茧自缚的情况,也容易出现毫无创新的情况。形成创作风格不容易,可是形成创作风格之后,就很难改变。作家不可能总是变换创作风格,也不可能总是写一些实验性作品。没成名之前,可能会写一些实验性作品,成名之后,就不能胡乱写了,需要形成稳定的风格。也就是说,只要作家写的作品出名了,就证明这些作品本身具备一定的市场适应度,能够被广大读者接受。如此试探之后,作家就会按照这种风格来创作,但写多了就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疲劳。不如少写,等待市场消化之后,再推出一些作品,那时候新的读者群形成了,也就不会对同种风格的作品产生审美疲劳了。新的读者读到新的作品之后,仍然会眼前一亮,甚至觉得写得好了。但也有例外,就是要看社会发展,看舆论引导,看读者的接受程度,一旦不合,作品也就反应平平,没什么好的适应度了。

作家推出成名作之后,一般都会认为功成名就了,没必要艰苦创作了,也就没什么奋斗劲儿了。当然,也有的作家推出成名作之后继续努力,推出了更好的作品,而一旦获得世界级的文学奖项,就很难再次获得同级别的文学奖项,不如藏拙,写一些无关痛痒的文字,凭借名气就能赚不少稿费,没必要非得写一些带有独特风格的作品了。当然,并非作家的创作力不行了,而是受到太多名利牵绊,甚至会被资本左右,为资本站台;被权力左右,为权力谱写赞歌;被人情世故左右,写一些鸡零狗碎的东西;被读者左右,按照读者喜好来写,也就失去了个人独特的风格。

作家怕出名,推出成名作之后,就很难再次创新。曾经获得世界级文学奖项的作家因为作品带有一些“毛刺”,只是热了一阵子就不行了。即便他又推出了长篇小说,也大不如前,并非他不行了,也并非读者欣赏水平提高了,而是他不能写成名作那样的小说了,而读者在他的新作里也看不到他的成名作的大胆了,也就失去了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封杀一个好作家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的某一部作品出名,让他获得某种文学大奖,也就对他的创作以及风格形成某种误导了,起码市场就有误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