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位于徐汇区的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化身知识与艺术的熔炉,与沪尚墨缘书画文化公益中心联手举办“阅读南极·走进翰墨非遗”社会大美育公益讲堂,融汇了非遗文化传承、科学探索精神以及航海历史积淀,为青少年提供了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百年西泠,传承非遗印泥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实践中,钤印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上海西泠印社匠人许丞宗现场展示介绍了“潜泉印泥”这一非遗瑰宝。从制作印泥的原材料有哪些,到百年非遗印泥的前世今生,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随后,他们亲手沾染印泥,在宣纸上留下印记,体验了一节独具匠心的非遗美育课。翰墨书香间,传统艺术的生命力跃然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泠印社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了。自1904年创设以来,我们一直秉持首任社长吴昌硕先生所倡导的‘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办学理念,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许丞宗介绍说,西泠印社不遗余力地通过举办社会公益活动,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传承给小朋友们和年轻人,希望年轻一代能够关注并喜欢上优秀传统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探秘南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曾八次前往南极的原南极中山站站长汤妙昌,受邀带来了一场震撼人心的主题讲座。他通过丰富的视频资料和亲身经历,让同学们深刻理解南极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倡导“爱护环境、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汤妙昌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踏上虚拟的南极之旅。他们坐着南极考察船向东南方向横穿太平洋,跨越德雷克海峡,历经38天、5.7万公里的航行后,来到了我国南极长城站。孩子们在领略南极奇观的同时,也树立起尊重自然、呵护家园的责任感。

扬帆远航,博物馆内承续蓝色梦想

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是中国高校第一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依托交大独特且具有优势的学科资源及丰富馆藏,构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叙事空间,让青少年们沿着历史脉络深入了解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历程。馆内珍藏着众多反映中国海洋文化起源与发展的航海船只模型和相关历史文物,其中包括台湾帆筏模型、南宋海船模型、车轮船模型、古代导航工具指南龟以及从沉船中打捞出水的明代万历年间青花瓷片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执行馆长刘岸冰博士介绍说,博物馆多年来倾力打造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社会教育活动,如大国重器科普展、世界船舶科普系列活动以及极地与海洋科普系列活动。“此次与沪尚墨缘书画文化公益中心合作推出的社会大美育课堂活动,亦是该系列的重要篇章,通过非遗文化和极地海洋科普教育,推动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美育不再是孤立的艺术熏陶,科普也不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灌输,而是二者交织,构建起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新天地,引导孩子们在感知美的同时,洞见科学的力量,践行环保的理念,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海洋强国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