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海书香”影视赏析与阅读推广系列活动,于2024年3月16日在上海浦东图书馆正式启幕。在首场活动“致敬与前行”新京剧电影主题分享会上,上影集团高级编辑、“影海书香”总策划人兼主持嘉宾韩晶,与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导演滕俊杰进行了对话与分享。
韩晶:
很高兴今天能有这么多读者参与活动,这也充分显示了国之瑰宝京剧的魅力。
作为国粹,京剧一直是彰显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形象和民族自信的重要载体。10年间,滕导在深耕京剧理念、抓住京剧魂魄的同时,运用先进的电影科技,执导了《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捉放曹》《锁麟囊》6部新京剧电影,并推动京剧电影走出国门,不仅多次斩获大奖,更让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有机会观赏到中国的优秀传统艺术。
我们知道,京剧和电影是两种非常不同的艺术样式,电影是写实的艺术,而京剧是写意的艺术。京剧舞台上,一张案桌,两把椅子,非常简洁。演员手一推,门开了,但是我们看不到门;腿轻轻一抬,门槛迈过去了,但我们看不到门槛;马鞭一挥,胯下就是千里马,但同样我们看不到马。演员通过自己的形体语言、一举手一投足,搭建了空间概念,而不是靠布景和陈设。
但电影是写实的,场景是越逼真、越细致越好。所以把京剧拍成电影,难度是非常高的,因为写实和写意是一对矛盾。滕导您在拍摄京剧电影时,是如何来调和这对矛盾的呢?
滕俊杰:
关于京剧和电影的写意写实问题,其实是一道“哥德巴赫猜想”,迄今没有结论。1905年,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的就是8分钟京剧,谭鑫培先生主演,还是默片。但无可争议,它成为了中国电影的开山鼻祖。从那以后,关于京剧的写意和电影的写实的争论就开始了。
今天,我有幸能接棒这一文化传承的重器,在尚长荣先生等艺术家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些探索。对我来说,执导完成的六部京剧电影,是我向京剧学习、向尚先生等艺术家学习的一个成果。
京剧有京剧的美妙,一个举手投足,表现了指挥千军万马;一个圆场,表现了十万八千里,这样的美妙是不可多得的。而电影非常写实,你要把一切都明白地告诉坐在黑压压的电影院里的观众。我并没有刻意打破虚和实的壁垒,而是通过我的感知和建构,让两者彼此靠拢、彼此融合,视最终效果判断选其优者。毕竟,“京剧电影”作为专有名词,“京剧”是词干,“电影”是词根,词根应排第一位。
我的原则是“京剧为魂”,“魂”不能丢,京剧还得有京剧的一招一式,否则何以为京剧?但同时“电影为用”,要用镜头去尽可能放大京剧的美学醇香,由此创新是必须的。所以我是根据内容和镜头的需要,该虚的时候虚,该实的时候实,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总之,这条路还在探索中,但我和团队已经获益匪浅。
韩晶:
滕导用“哥德巴赫猜想”,来比喻这是一道“世纪难题”。京剧和电影的虚实关系发展到今天,已不是非此即彼、非虚即实,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虚实融合。“哥德巴赫猜想”之喻也说明,真正的传承与创新是艰难的,需要一代代电影人接力去解答。
尚先生,您是中国戏剧梅花大奖首位获奖者,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首批传承人,也是《霸王别姬》《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等多部重磅京剧的领衔主演。在京剧诞生至今的200多年时间里,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备的程式工法,也就是表演规范,一招一式、一笑一颦都是有规矩的。但是您的非常之处在于,您在传承的同时,对传统进行了创新与突破。
比如《曹操与杨修》这部戏。在传统戏剧中,曹操是个白脸,一个轻信谗言、刚愎自用的奸雄形象。但在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里,您扮演的曹操虽然也是白脸,但却被赋予了复杂的内心世界,成为具有人格魅力的反派。我曾看过一篇报道,当时记者问您,演了一辈子戏,您最喜欢哪个角色?您回答说,“每一个角色都喜欢,但唯独《曹操与杨修》这部戏,曹操这个人物最吃功。”这是为什么?
尚长荣:
京剧界有一句术语,叫“架子怕白,铜锤怕黑”。花脸分“架子花脸”和“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方面,演曹操的难度比较大;铜锤花脸方面,演包公的难度比较大。曹操是白脸,包公是黑脸,所以“架子怕白,铜锤怕黑”。
在戏曲舞台上,曹操这个形象家喻户晓,基本都是按照罗贯中《三国演义》里曹丞相的模式来演的。但《三国演义》里的曹丞相,并非历史上真正的曹操,也不同于《三国志》里的曹操。而郭沫若先生在话剧《蔡文姬》里,则把曹操塑造成一个雄才伟略的正面形象。
1988年我在上海排演《曹操与杨修》时,查阅了很多资料,特别是《曹操文集》,这是一本曹操政令和诗词的集子。我觉得曹操不是奸雄国贼,在历史上,他曾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与杨修》这部戏,既要塑造他的雄图伟略,也要揭示这个封建权谋人士内心的卑微和不可逾越的缺点。
我们要怎么做呢?既不是褒也不是贬,这个难度就比较大了。首先化妆就是一个问题,以前的曹操是白脸奸雄,脸上有好几颗痣,三角眼,透出一股邪气,既可笑又渗人。在传统戏曲舞台上,为了配合刘关张的忠义,周瑜、诸葛亮的智慧,委屈一下曹丞相也未必不可,但在京剧电影中,我们何不尝试做一点突破呢?
既不能像传统京剧舞台上的曹操,像个鬼,也不能像郭老笔下完美无瑕的军事家、文学家,像个神,既不是鬼也不是神,要把他归还于人。因此在化妆上,阴白改成了暖白,三角眼改成了长眼睛。睁开眼睛,是汉丞相的雄才伟略;眯起眼睛,不是想坏招,而是他的沉思和忧虑。
鱼尾纹、法令纹都不动,唯独这几个痣,没经过曹丞相同意,我们给他做了美容。我查看了相书,眉上有朱砂痣者,主大贵也。于是我就把其中一颗大痣挪到他眉上,一颗朱砂痣。眼窝有颗小痣,是他内心卑微和不可逾越的缺点。希望我们这样拍出来的电影,能得到专家和广大观众的批评和指正。
滕俊杰:
尚先生主演的这3部京剧电影,他都是亲自从剧本抓起,包括化妆上的突破。尚先生今天说得很轻松,事实上,拍摄的时候是非常难的。当时他将近80岁,膝关节又不好,但一次次大动态的激烈武戏打斗,一次次跪地搓步拍摄,尚先生都坚持自己完成。我们准备了替身,但他坚决不要,而且还要求达到完美。有一次尚先生拍完后跪在地上起不来,我赶紧过去搀扶他,尚先生对我说:“用冰袋敷一下膝盖,咱15分钟后再来一遍”,因为他有了更好的想法。
韩晶:
一位功勋卓著的艺术家,一遍遍亲自完成跪地的动作,只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也让我们看到,大师何以成为大师的原因。向尚先生致敬!
滕导拍了10年戏剧电影,也用10年写了这本20余万字的《致敬与前行》。在这本书里,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尚先生在拍摄《霸王别姬》时,当唱完“力拔山兮”的尾声,强忍悲痛和绝望,眼角流下了一滴眼泪。不多不少,只有一滴。我的理解是,眼泪多了,会弱化项羽这个硬汉形象。但没有这一滴泪,项羽又少了点人情味。所以我想,尚先生的这滴眼泪是献给电影的,因为在京剧舞台上,演员是不需要流泪的,对吗?
尚长荣:
对,这是一条规矩。戏曲特别是京剧和昆剧,是不能流泪的,因为眼泪会破坏妆面。但是拍电影的时候,因为太入戏了,我觉得应该是眼睛有一点红,结果就是这一滴眼泪,滕导用镜头给抓住了。
滕俊杰:
其实这是尚先生内心的精心酝酿和表演功力所在。我在分析项羽这个人物时,认定他是个彪悍的英雄猛将,但到了与最钟爱的虞姬临死诀别时,他的内心一定是跌宕的,悲痛的,所以要着力用电影镜头去展现他的复杂情感,特别是悲愤欲绝的眼神,既不能过度,也不能没有。不能嚎啕大哭,也不能没有一点情感流露。尚先生出神入化的“一滴泪”,完成了一次令人赞叹的大银幕绽放,也成为我阐述“虚实结合”的一个佐证。
尚长荣:
在这部戏里,曹操有笑,也有哭。笑有好几种,有开怀大笑,有怒笑,有阴笑,还有笑完了以后哭。他与杨修的心灵对话,两个人互不理解,互不让步,从怒笑变成哭泣,内心之复杂,外在表现手法之丰富,非其他角色能比。所以,《曹操与杨修》这部戏比较吃功,有演头。
韩晶:
电影将“一滴泪”无限放大,把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纤毫毕现地刻画出来。京剧电影给我的感受是,并非电影和京剧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哲学层面完成了1+1>2的化学反应。既然是化学反应,当然是需要催化剂的。这个催化剂,我想应该就是电影科技。那么滕导当初是怎么想到运用3D、8K影像、全景声等先进电影技术,对京剧进行加持和助力呢?
滕俊杰:
2013年,我受国家京剧电影工程项目的委托,执导《霸王别姬》。当时我向尚先生请教,怎么才能拍出一部与传统戏曲电影不一样的电影。我和团队到电影院、甚至还到游戏厅去考察,小朋友戴着3D眼镜把游戏玩得出神入化的情景,让我深受感触。
我到大学去讲课,我跟同学们说,假如我拍一部3D的京剧电影,假如我们用最先进的ATMOS全景声系统把声音做得比剧场还好听,你们有没有兴趣去看?同学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会为尝新鲜而相约去看的。
其实当时我们的任务是拍一部2D电影,任务就算完成了。但我和尚先生、史依弘及许多演员们都想做得更好,所以决定自找苦吃,同时再拍一部3D版的京剧电影,并且是在经费不增加的前提下。这样的尝试,无非是想通过更多的科技手段,来吸引年轻的观众。当他们在影院里接触到京剧,接触到大师,感受到京剧的美好,我相信一定会有人愿意再到剧场,去观看尚先生以及众多艺术家的精湛实体演出,中国的京剧就真正有远方了。
韩晶:
“远方”这个词用得特别好,无论是京剧与电影融合,还是传承与创新并举,都是为了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远方。关于新京剧电影的价值和意义,我认为说再多也不为过。但此时,我更愿意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功德”。运用先进的电影科技,以影像的方式对中国优秀剧种进行保存、传播、发扬和光大,无论是对后世,还是对世界,都是功莫大焉!
“影海书香”影视赏析与阅读推广系列活动,是为践行“书香城市”理念、打造有温度的“社会大美育”环境,而创建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该活动引入国内外优质的影视文化资源,邀请优秀影视片的主创到场,与读者零距离展开分享与交流。
该活动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担任指导单位,浦东图书馆、上海视野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公益支持。
上海市徐汇区天钥桥路1198号
+86-021-54619880
+86-021-63225294(票务)
上海京剧院新媒体矩阵
官方网站:www.pekingopera.sh.cn
官方微博:@上海京剧院SPT
订阅号:SHANGHAIJINGJUYUAN
抖音号:SHJJY
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订阅号:TCYIFU
上海京剧传习馆订阅号:SHJCC168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