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军的防空火力都是靠高射炮来构筑的,当时空军的地空导弹部队建设还很不完善,所以解放军的防空只能依靠陆军的高射炮。当然这样的情况也使得中国研发出几款全球知名的高射炮,在世界军事武器装备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非常出名的就是65式37毫米双管高射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研发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双管高射炮,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中国军队防空的主力高射炮,即便到了军事装备大发展的今天,解放军中也依然有部队仍然装备着这种上个世纪服役的老炮。65式高射炮于1965年设计定型,随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生产,这种高射炮的设计蓝本是55式37毫米高射炮,设计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替换部队中大量服役的55式37毫米高射炮,因此这种高射炮的一切设计指标都向着55式高射炮看齐,甚至还要超过55式高射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5式高射炮采用了立楔式炮闩,使用弹匣供弹,每个弹匣一次性可以填装五发高射炮弹,每个弹仓可以填入两个弹匣,这就是说,每次可以为高射炮填入十发37毫米高射炮弹。有很多人认为,在高强度的防空作战中,十发高射炮弹会很快的发射出去,根本就无法保证高射炮的火力持续性,必须为高射炮增加供弹,因此解放军在这种高射炮的炮闩后安装了供弹漏斗,使得其能够装填多个弹匣,尽最大程度保障高射炮的火力持续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的65式高射炮使用手动击发方式,每门炮必须安排多名战士进行操控,而后期解放军也对这种高射炮进行了改进,为其增加了电击发装置,只要弹药供应不断,一次性可以操控六门炮同时发射,实现对空中目标的火力覆盖。毕竟防空炮打击也是需要持续火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解放军的编制中,一门高射炮由6名战士负责操纵,这一点其实在电影《金刚川》中已经得到了体现,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一个人也是可以操纵高射炮对空射击的,只不过操作的步骤更加繁琐,操作的时间也比较长罢了。解放军为这种高射炮搭配了曳光杀伤榴弹和曳光穿甲弹,能够适应不同任务的需要。在设计之初,这种高射炮打击的就是轻型飞机和战斗机,当然也能对一些重型飞机造成一定程度的毁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这种高射炮的最大射速为每分钟360发,别看每秒钟能够发射六发炮弹,但高射炮的最大射程为8500米,有效射程为3000米,这样的数据使得高射炮在对高空目标进行打击时就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电影《金刚川》中,战士们操控的高射炮就无法对高空的美军轰炸机进行打击,只能尽力对飞行高度较低的美军侦察机和战斗机进行射击,当然也因为弹药储备量的限制,两门高射炮无法打出交叉火力,只能分批对敌军战机进行射击,限制了高射炮火力的发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事科技发展到今天,大部分现役的战机都能够在上万米的高空飞行,而这样的高空对于高射炮而言是完全无法够到的,大部分战机的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都是高射炮无法能够拦截的,甚至对方的远程空地导弹能够直接摧毁高射炮阵地。所以在现代战争中,使用高射炮对敌方的空中目标进行拦截也似乎已经成了天方夜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战争环境下,防空主力是各型号的防空导弹,而退役下来的高射炮大多也被移交给预备役和民兵部队,充当训练的用具。当然,许多65式高射炮被移交给了各地的气象部门,用以发射人工降雨弹,65式高炮的射击高度正好符合人工降雨的要求,所以我国的气象局也被军迷们戏称为“第三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