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于日军来说,刚20岁出头的莫林就是一根刺,因为他们每次的行动,不止一次被莫林及其战友破坏。

被日军俘获后,莫林以本名“姚世瑞”隐藏住了自己的身份,但还是难逃被活埋的结局。就在死亡降临之际,一名日军因贪财却意外帮助她逃过一劫。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弃文从武”

1920年12月,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的莫林,本名叫姚世瑞。

姚家是当地出了名的大家庭,常常救济周边无家可归的流民,只要生了病乡亲们都会来到姚家,因为这里不仅诊费便宜,还能讨要到一些粮食。

受家中长辈的影响,莫林自小便懂得,人活一世要为了大义而不是自己。

优渥的家庭环境,给莫林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在其他同龄的女孩还在家中帮助父母干农活,等待出嫁时,莫林已经成了家乡小有名气的“才女”,国小里出名的小诗人,常有诗文刊登在校报上。

如果没有战乱,她或许会按照这条既定路线一直走下去,成为一名出名的作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林夫妇(1952年)

可随着战争的爆发,莫林便明白只要一天不把敌人赶出国土,她就无法安心坐在书桌前写作。

为了莫林的安全,姚父忍痛将女儿送去了离家几百公里的新式学校,因为那里有他认识的熟人,可以保证女儿的安全。

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莫林,便很快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与民主”等新文化思潮,她和同学一起走上了街,用简易的自制话筒向民众宣传道:

“打倒卖国贼!”

“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关注时局的莫林很快便收到了从北方传来的消息,年仅15岁的她不愿再坐以待毙,她不想再做一个只会喊口号的普通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林主动找到与红军队伍有联系的老师,向对方表达了自己想要加入军队抗战的想法,但老师以莫林年纪还太小为由,婉拒了她。

姚父在得知女儿想要加入军队的想法后,吓得连夜从家乡赶到了学校,将女儿带回了家。

姚父知道莫林的性格,只要是女儿决定好了的事情,没有一个人能拦得住她。

如果他不提前把女儿带回家,或许女儿早已做好了偷跑加入军队的决心,15岁的女孩,身上没有一分钱只有想加入军队抗战的赤诚之心,这怎么不叫人担心呢?

但不管姚父怎么嘱咐下人看住女儿,莫林却总有办法逃出自家宅子,参加当地有志青年组织的抗日宣传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这个年仅17岁的小姑娘偷偷跑出家门,响应了共产党“到敌人后方去,为保卫祖国而战”的号召,报名参加了八路军。

但这一消息很快便传到了姚父那边,他扔下自家药铺,便到队伍里抓回了女儿。

这是他第一次对女儿动怒,“我只想让你好好活着,你非要冒这个险干什么?”

莫林在自己的房间被关了整整一个星期,好在有弟弟姚世虎的帮助,她才能和自己的伙伴重新联系起来。

年幼的弟弟并不明白姐姐为什么要这样做,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亲眼看见日军强占无辜百姓赖以生存的土地的他,渐渐懂了姐姐心中那份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世虎在阅读了姐姐的文章后,心中也升起了参军抗日的念头,就像姐姐在纸上写的那样,如果连敌人都赶不出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他们还能安心做什么事呢?

1940年,莫林终于说服了父亲,带着14岁的弟弟参加了新四军。

接受过系统学校教育的两姐弟,很顺利地通过了入伍的文化考试,以高分成绩被分配进了江苏如皋西站区。

莫林在西站区担任武工队政委,姚世虎因为年纪原因被安排进了小通讯员班,接替姐姐的“文笔”开始为部队撰写文章。

决心弃文从武的莫林,在离家前将自己的所有文章都锁进了一个木盒里,她立誓要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初,莫林(前排中)与战友们在南通合影

为了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她将本名姚世瑞隐藏,成了闻名于军队的“双枪老太婆”——莫林。

02险境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