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星揽史说

编辑|星揽史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很快,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982年的7.6%上升至20世纪末的10o35%。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挑战。

我国是全世界进入老龄型社会的66个国家中最穷的老龄型国家。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达到1300万,并以年均5.4%的速度递增,他们是老人群体中的脆弱群体,更需要社会的关注。

国内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陆续对农村、城市、知识分子、离退休干部等不同类型的高龄老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对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经济医疗保障、保健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现综述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

高龄老人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通常女性占60%以上,越是高的年龄段,女性越多:80~89岁占49.4%,90~99岁占56.6%,100岁以上占80%。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配偶缺失率逐渐增大,不同性别高龄老人婚姻状况分布不一。北京的报道显示:男性有配偶者较多,占男性的57.8%;女性有配偶者较少,占女性的22.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高龄老人平均曾经有3.4个兄弟姐妹,23%的人生活在2代家庭,50.6%的人生活在3代以上家庭,10.9%的人独居。但随着居住模式的改变、家庭规模的缩小,独居老人有增多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身独居老人由1999年的3.8%上升的2003年的11.0%。1993年“空巢家庭”老人占所有老人家庭比例的16.7%,而2003年上升到25.8%。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显示。

大城市的“空巢家庭”比例高,北京、上海、广州和天津的“空巢家庭”已分别达到34.0%、34.8%、30.0%和36o5%。

现在的高龄老人都出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受教育机会很少。绝大多数高龄老人的文化程度比较低,且不同性别老人文化程度分布也不一致,男性的文化程度高于女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北京的报道,不识字或识字很少者占45.8%,大专及以上者仅为7.2%,男性的文化程度高于女性,男性中初中、中专及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分别为9.5%、3.7%、6.5%,女性分别为2.3%、2.3%、0o7%。

湖北钟祥地区的调查显示,高龄老人中,文盲占76o47%,其中尤以女性为多,高达91.57%,中学文化程度者很少,仅占2.21%,其中女性为0。

高龄老人总体而言,依靠离退休金和自己劳动所得的仅占20%,依靠社会福利作为自己经济来源的只有7.2%,而依靠家庭保障经济来源的占到76.4%,其中城镇占62.2%,农村则高达85.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靠离退休金作为经济保障的高龄老人的比重,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呈迅速下降趋势,依靠家庭作为经济保障的高龄老人随着年龄的升高呈飞快上升趋势。

80岁以后老人平均余寿大约为7年,但大部分高龄老人患有各种不同程度的慢性病。据上海的调查显示,高龄老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72.4%,其中男性为33.7%、女性为38.7%,高血压病患病率居首位。

随着年龄的增高,高龄老人一般患有2~3种慢性病。北京的调查发现,63.4%的高龄老人患有慢性病,其中80%至少患3种慢性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吕铁牛等报道:河北高龄老人多数躯体健康状况较好,慢性病患病率为43.3%,可能与该地区群体长期从事农业劳动及爱活动、身体素质好等因素有关。

生活功能是评价老年人独立生活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不仅与躯体和精神的健康互为因果,而且还决定着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和经济状况。

我国城乡高龄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别较大,沂蒙山区和湖北钟祥地区分别有87.9%和83.1%的高龄老人生活完全能够自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上海的调查显示,高龄老人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不能完全自理者为34.9%,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nstrumentalactivitiesofdailyliving,IADL)不能全部完成的达53.9%,其中IADL完全依赖别人的占8.7%。

孙敏等研究表明,年龄、婚姻状况和照顾者是影响高龄老人ADL的主要因素。年龄越大,家庭功能越差,其IADL评分越低;再婚老人的ADL评分低于丧偶老人的得分,可能与再婚老人在生活方面更多地依赖他人(配偶)帮助有关。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以生理变化为基础,随着年龄增高,老年人躯体各方面的功能逐渐退化,新陈代谢延缓,器官结构老化,自控能力差,情绪容易波动,对环境适应能力减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洁等对高龄老干部心理状况的调查表明,高龄老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国内常模差,并且人数较多、程度较重,并认为健康状况和空巢对高龄老干部的心理健康影响尤为显著。

TaizoWada等对日本、印尼、越南3个亚洲国家共2695名社区老人的调查显示: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0.3%、33.8%和17.2%,而且有抑郁情绪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和生活质量得分明显差于无抑郁情绪者。

高龄老人的经济和医疗保障状况

在老年人的问题中,老年的经济保障和医疗保障是关键。“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是保证老人生活质量的基础条件,尤其在高龄老人中表现得更加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保障和医疗保障覆盖面窄、人均保障水平低高龄老人享有离退休金的人不足20%,靠社会救济的也只有7%左右,其余71.4%的老人要靠家庭子女提供经济来源,社会经济保障率比一般老人低17%。

医疗保障的覆盖面更窄,享有公费医疗的仅13.8%,在农村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享公费医疗的高龄老人仅4.1%。

家庭经济、医疗保障功能日益弱化在新时期,家庭这个中国传统的养老单元受到了众多的挑战,也逐渐成为越来越不稳定的最后防线。家庭规模在不断缩小,平均人数:1982年为4.43人,1990年为3.96人,2000年为3.44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发展趋势不利于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城镇中下岗、待业、失业者增加,家庭收入受到很大影响,更加波及到对老人的经济支持。

老龄福利事业不发达我国老龄救助系统、老龄慈善事业和专为高龄老人捐赠机构太少,功能发挥也不够,与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极不相称,矛盾将越来越大、越来越尖锐,对此我们必须有明晰的认识。

农村缺乏医疗互助互济基金医疗保障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极不平衡,农村的基础卫生设施与城市相比还很薄弱,农民基本医疗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占的比重较城镇高,城镇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873万,占6.3%;而农村有5938万,占农村人口的7o35%。老年人口的患病率比其他群体高出许多,特别是高龄老人对医疗费用的需求更加迫切。

是否有外界的支持对老年人本身及其整个家庭来说都极端重要。虽然国家现已取消了农村多种税费,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促进和完善农村医疗互助、医疗保健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应引起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高龄老人的健康维护与促进

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努力推迟衰老、缩短晚年期、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健康素质,应成为老年人卫生问题的首要战略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经济薄弱的背景下,企图通过就医来解决老人健康问题并不现实,生命过程的预防保健将视为实施健康老龄化的主要途径。而自我保健、家庭保健、社区保健的行为将成为实施健康老龄化的主要形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命功能的退化,老人对疾病的抵抗力也逐渐下降。此时,一方面需要社会与家庭的关心,另一方面更需要老年人注意自我保健,这也是提高老人生活质量最为具体有效的措施。

老人自我保健的内容有:通过广播、报刊、讲座等方式了解、掌握有关的卫生保键知识,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积极锻炼身体,延缓机体老化,力争在生活上自理,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娱、自乐,寻找新的生活乐趣,在精神上保持愉快、安宁,作到老有所为;患病时,一方面要积极医治,另一方面也要建立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坦然地面对疾病与衰老。

家庭保健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对中国这样一个“未富先老”的国家而言,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和不完善的条件下,家庭对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保健依靠的是传统的家庭支持网络来获得老年人的照顾,其保健服务功能表现在:对老人的生活进行全面而具体的照料,给老人精神上的关心和安慰(精神赡养),满足老人从精神到物质多层面的需要,提供老人健康所需要的休息、娱乐场所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在老人的家庭生活中,婚姻、夫妻关系影响着老人生活质量构成中的其他要素。在不稳定的状况中、离婚和丧偶都对老年人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家庭保健既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缓和老年人就医不便的困难,又能满足老年人不脱离其所熟悉的环境的心理需求,是较为理想的模式。上海民意调查表明,70%~90%的老人希望在家庭中度过晚年。

一些发达国家也正在摒弃大量建造养老院的做法,转向重视并鼓励老年人在家养老。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日趋小型化,空巢家庭增多,使得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减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依靠养老机构,又限于物力财力,难以解决上亿老人的保健和养护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无论是家庭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冲击。

各级政府及社区组织,如街道、村委会等,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工作为老人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建立养老组织,弘扬尊重老人、帮助老人的社会风尚,解决老人生活、保健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社区保健符合时代和老人的需求,能弥补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不足,是解决我国老人养老困难的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能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就能轻松、方便地享受到质优、价廉的健康服务。但从总体看来,中国的社区养老保健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很不平衡,许多地方的社区养老服务还没有起步,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林菊英。社区护理[M] .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27.

[2]陶国柩。迎接新世纪老龄化社会对老年医学的挑战[J]. 医学与哲学,2000,21(2):13.

[3]郑志学,朱汉民,王赞舜,等。全球人口老龄化新动向[J]. 中国老年医学杂志,2001,(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