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西藏军区老政委谭冠三的感人事迹

讲述西藏军区老政委谭冠三的感人事迹

(采访摘要)

杨星火

杨星火

点击进入:一、西藏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陈明义讲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3年12月13日)

二、原八一农场场长刘国玺讲述

谭政委长期建藏,边疆为家

我曾任西藏军区“八·一”农场第一任场长(兼生产科科长)。

1951年10月,张国华军长和谭冠三政委,率领英勇的十八军官兵经过千难万险,胜利进驻拉萨。

我军进驻拉萨后,由于后方运输补给困难,粮食供应不上。当时,西藏少数上层反动派想看我军的笑话,他们阴险地说:“让解放军走着进来,饿着肚子出去。”在这种情况下,我军根据西南局、西南军区“要认真注意明春生产准备工作,搞好生产是进藏部队长期的一项中心任务”的指示,决定开荒自救。我军立即组成了以谭冠三为主任的生产委员会,组织领导全区的生产工作。力争早日在西藏站稳脚跟。

要开荒必须要有地,当时西藏的土地均为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或者贵族拥有。军区首长张国华司令员、谭政委和工委书记张经武一起与DL.西藏地方政府协商。他们才同意在罗布林卡以西3公里以外的一片沙地灌木丛区,让我们开荒生产。并以砍伐三天为限,三天时间能砍出多大范围就算多大范围。哪怕是荒滩沙地也是这样。为保证机关直属队有足够的土地生产自给,军区决定调一个营,加上机关直属队的人员组成砍伐队,携带铁锹、十字镐、锄头、斧头、铁锤和砍刀,连菜刀也带上了。十八般工具人手一件。砍伐队员干劲十足,他们不顾疲劳饥饿,不怕藤蔓的伤害,披荆斩棘,加班加点地砍。第一天下来砍伐的范围就超过了西藏地方政府预想的范围。西藏地方政府惊惶不安,慌忙以砍伐会“惊动神”为借口,要求我们停止砍伐。后经反复交涉,荒地的范围才定下来。

1951年11月22日,在召开驻拉萨机关、部队全体人员生产动员大会上,谭冠三政委指出:毛主席要求我们进藏部队做到“生产与筑路并重”,因为公路也许要两三年才能修到拉萨,如果我军不从事生产,给养将成严重问题,依靠藏政府供给办不到,买粮食多了会使物价上涨,增加群众负担。我们要在西藏站稳脚跟,要搞好统一战线,搞好民族团结,只有自己动手、开荒生产,才能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为此,开荒生产是我们在西藏长期的经常的政治任务!他号召大家:发扬我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的光荣传统,努力开荒生产,变荒滩为良田。为保卫边疆,建设西藏而艰苦奋斗!11月25日,谭冠三政委扛着铁锹,率领军直机关的干部战士,冒着风雪前往拉萨西郊投入一场开荒生产、建设“八一农场”的艰苦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拉萨西郊这片河滩地,卵石遍布、杂草丛生。开荒初期,生产工具缺乏。部队只有少量锄头、铁锹和十字镐。谭冠三政委请示后勤部,向中央汇报。请我驻印使馆协助,从印度购买了一批十字镐,才解决了极缺生产工具的难题。

开荒初期,谭冠三政委与战士们一起住在荒滩上的帐篷里,组织指挥生产。当时高原进入冬季,天气寒冷,氧气缺乏,粮食又不够吃,劳动十分艰辛。有一天下大雨,水淹了谭政委住的帐篷,我们叫他回军区大院,他不回去。我们吃胡豆,豌豆,他也一起吃,我们给他弄点酥油茶、糌粑,就算是给他改善伙食了。

白天,不管刮风下雪,谭政委总是率先垂范,挥镐奋战,有时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他仍然和战士们一道,坚持劳动。夜晚,谭冠三政委披着军大衣,忍着寒冷,与干部战士们席地而坐。他给大家讲井冈山的故事,讲万里长征的艰苦,讲南泥湾精神,以此来鼓舞大家的士气。在他的带领下,干部战士们斗志昂扬,使原定月开荒2000亩的计划只用了17天的时间就超额完成了。(实际完成2300多亩)。

荒地开出来了,需要施肥怎么办?刚建农场,沒有竹筐运肥怎么办?谭政委带头用破旧裤子去拉萨城里背干大粪、牛粪、羊粪。农场战士就效仿他的这种办法背粪。后来,谭政委又动员干部战士自己边筐背粪。地里缺肥,谭政委带着警卫员、通讯员和秘书,率先到拉萨市里去清理垃圾,检牛角和牛骨。他高兴地说:“这些家伙可是好东西,烧成灰是最好的肥料。”就这样,在谭冠三政委的示范和领导下,干部战士齐心协力,把拉萨八廓街、布达拉宫前那堆积如山的粪便垃圾清扫一空,并把垃圾背到农场做肥料。这既为拉萨做了一次百年未有的大扫除,又解决了荒地缺肥的问题。受到藏族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经过艰难的开荒生产,在张国华军长、谭冠三政委带领下,1952年6月,在拉萨西郊建成“七一”、“八一”两个农场。“七一”农场为进藏地方工作人员经营,“八一”农场为进藏部队经营。谭政委还说:“我们不但要建好这两个农场,还要建更多的农场”。

谭政委还在自己小院内种菜、种花、栽苹果树。他自己的苹果园管理得好,比农场的苹果先结果。一棵苹果树摘苹果100多斤。他回内地开会,还带苹果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谭冠三政委不仅宣传建农场,而且实际干。他领导生产,经常自己去农场住,一住就是好几天。他带领干部战士耕地、种粮、种菜、植树,给苹果树浇水。谭政委说:“白天群众要浇水,我们部队就晚上浇水。”我们夜晚浇水时,作战处长柴洪泉也参加值班浇水,处长们轮流值班浇水。开垦芦苇地,我们和谭政委一道去实地查看情况,我们跳过沟去了,谭政委因体力不支却掉进水沟里了。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果实。1952年秋天。八一农场收获粮食30多万斤,蔬菜120万斤,青稞小麦亩产200多斤,比当时藏族百姓种的强多了。蔬菜4月上旬就能吃上,5月中旬就达到全部自给了。蔬菜收获时, 萝卜大的25斤,一棵大白菜30多斤,番茄、土豆一个一斤多。部队开荒生产的成功,影响了群众,促进了统战工作。人们奔走相告,不断有群众来农场参观。他们看到遍地翻滚的麦浪,绿油油的青菜,赞叹解放军“神通广大”是“新汉人。”

有一天,农场收土豆,东嘎宗老百姓来要土豆。谭政委叫一人给一筐,让他们背回去。藏族百姓连声说道:“土吉齐,金珠玛米呀咕嘟。”农场的丰收也给当地藏族百姓种粮、种菜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谭政委还邀请上层人士到农场参观。阿沛、饶葛厦、朗顿、雪康、拉鲁等夫妇以及三大寺的大喇嘛,还有DL喇嘛的母亲、姐姐等都络绎不绝的来参观。饶嘎夏夫妇说:“你们生产一棵大白菜30多斤、一个萝卜20多斤,太神奇了。你们做的好,我们生产不出来。”我们用萝卜,大白菜、芹菜、辣椒、黄瓜、番茄、土豆,西胡芦等蔬菜,做了二十多个菜招待饶嘎厦夫妇。有一次,DL的母亲来农场参观。她对我们说:“你们有本事,有技术,我们种不出来。吃中午饭,我们做了十多个菜招待她” 。

谭政委还把蔬菜送给哲蚌寺乃炯活佛。从1954年开始,我们农场就免费供应阿沛、DL及其母亲等蔬菜。谭政委尽力与他们搞好关係,团结上层。后来,DL的母亲把她在曲水的一块500亩的土地让给了八一农场。类乌宗的宗本朗杰也把该宗的几百亩地拨给了农场使用。农场的生产面积逐步扩大。

农场老兵芦孝增与藏族姑娘结婚。打请示报告,要在农场安家。谭政委请示了毛主席,毛主席亲自批准。谭政委高兴地参加了他们的婚礼。谭政委说:“藏汉结婚好,生的孩子身体好,还可以促进民族团结。祝你们白头到老,扎西德勒!”谭政委给他们带上了红花。一对新人给谭政委敬献了哈达、青稞酒、酥油茶、甜茶,大家高兴地跳起了藏舞。现在这对夫妻的小孩已经大学毕业、当了医生,藏汉话都会说。每年过春节,谭政委都要来看芦孝增夫妻及一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藏瞌长头的人无家可归,都收入“八·一”农场。昌都、甘孜的小孩都有。扎西当年十来岁,身患疾病,后来治好了。现在是米林农场副场长。甘孜地区宋加林赶骡马出身,后来当参谋长,战斗中牺牲了。“八·一”农场收留男女流浪儿上百名。这批孤儿后来成为农场藏旅农工中的技术骨干。

农场生产开荒工具、盖房子要钱。谭政委批准,先修建小土房,批了十万元。通车以后,批给汽车。

1956年,种植果树技术人员力量薄弱,他亲自写信,叫我去河南要了四十个种植苹果树的技术人员和苹果树苗,在黄汔区农场挑选来的优良品种:约克夏,巴喀夏,五万余株,分别在“八·一”、林芝、米林、易贡湖等农场栽培。从四川荣昌运来大白猪崽上千头分到各农场喂养,还运来四川鸭子喂养。谭政委还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用不了几年,我们种的蔬菜,水果将自给有余。”

西藏建成的所有农场,谭政委沒有不去的。易贡湖农场,现在苹果一个足有半斤。还有山南农场蔬菜、水果品种也多。

1959年农场实现半机械化。谭政委给总后写信,打电话,要买农业机械。他又给河南写信,几十辆车运来了。1957年运进来十几部苏联拖拉机,斯大林80号。1959年运进来大批东方红拖拉机。

我去林芝农场,他与我谈话时说:“林芝是个好地方,要把那儿建设好,把水果弄好,苹果园、水蜜桃、园艺场都要搞好。要树立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思想” 。他在北京得了病,我去看他。他说:“等我病好了,我们一起回西藏”。他对老兵亲热,他最后一次回西藏,藏族农工看着他都流泪了。

1957年要缩减编制,有人提出取消“八·一”农场,谭政委叫我们算个账,除开销以外,还节约30多万元。谭政委坚决顶住。总政来的刘建国部长也赞成谭政委意见。有人提出“八一”农场赔钱。谭政委在北京看病,听说后很恼火。我们供应青藏公路沿途兵站的蔬菜。对贵族上层就是送菜吃,分文未收,就是当请客。他说:“不能撤‘八·一’农场,撤了我又来办新农场” 。

每年过春节后,谭政委都要来栽树(主要是扬柳树)。

有时他去农场,看到谁家生了娃娃,就高兴得不得了。青海一个女娃十五、六岁,来朝佛,被曲水一名贵族弄去打。她跑到农场来,贵族来要人。谭政委说:“不能给,给了,贵族会打死她”。我们把女孩藏在菜窖里。第二次贵族又来找人,仍沒有找到。谭政委同样说:“不能把那女孩给那个贵族,给了他,弄回去那个女孩会遭到毒打而死” 。后来,这个女孩与老兵曹爱喜相恋、结婚了。

如今的八一农场,早已发展成为一个农、林、牧、副、商综合性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试验场了。以八一农场为起点,西藏军区的军垦事业大发展,成立了生产部、农建师,大小农场遍及全区。谭政委对西藏的农业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杨星火:四川省威远县人。1925年生。国立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1949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随十八军进藏。曾参加修筑川藏公路、平息西藏叛乱和民主改革、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边防建设等。在西藏工作20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军旅诗人。

后期整理:刘光福、雪松

作者:杨星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杨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