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长平之战的历史长河中,蔺相如和廉颇两位出色的将领,为赵国立下了不朽的战功。然而,让人唏嘘的是,这两位杰出的军事谋略家却在战后迎来了意想不到的命运。

历史老师们似乎对此话题有所回避,那么这两位功勋卓著的将领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命运,是何原因让他们的结局备受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蔺相如:最擅长化险为夷的大忠臣

蔺相如是赵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大忠臣,他最擅长化险为夷。少年时期的蔺相如聪慧过人,善于谋略,常常出奇招制敌。他曾建议赵武灵王在边境修筑堡垒防守以抵御外敌。这个建议大大减轻了赵国的防务压力,为日后廉颇北伐燕国创造了有利条件。赵武灵王为此对他刮目相看,逐渐受到重用。

年少的赵惠文王走狗屎运,得到了传国之宝和氏璧,同时也得罪了秦国。秦相国鼓起了战争的鼓点,兵临城下。此时赵惠文王惶惶不可终日,仿佛被困在风口浪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已是白发苍苍的蔺相如挺身而出,化险为夷。他游说秦王,要用12座城池来换和氏璧,秦王大喜过望。就在交易完成的一刹那,蔺相如抢先带着和氏璧逃回赵国。

秦王大怒,命人追杀。蔺相如身手矫健,先后杀死十余名追兵,终于顶着十二道刀伤,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交还赵惠文王,化解了赵国的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英勇行动使蔺相如声名大噪,深得赵惠文王信任。他成为决策军政大事的重要谋士,与廉颇并称赵国双璧。赵国百姓为他写下“蔺相如,大辅佐”的顺口溜以颂他的功勋。而和氏璧,也成为了赵国的传国之宝。

第二次化险为夷,则发生在数十年后。年迈的蔺相如随同赵惠文王的儿子赵武灵王来到渑池与秦庄襄王会面。秦王突然失去了理智,命令左右将赵武灵王杀害,欲夺取和氏璧报复。此事关系到赵国存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状的蔺相如又挺身而出,他要求秦王在座位上慢慢地弹奏起古琴。他一边弹奏一边赞叹,声音洪亮。突然他猛地一拍大腿,提高声音命令赵武灵王:“快跑!”声如洪钟。于是赵武灵王得以脱险。蔺相如冷眼看着眼前的秦王,他这一招令秦王怒火攻心,但无可奈何。蔺相如从容不迫,将赵武灵王平安带回。

二度化险为夷之后,82岁高龄的蔺相像声名显赫。赵国百姓推崇他为救国之臣,赵武灵王也对他将信将疑,深深仰赖。蔺相如渐渐成为朝中第一重要谋士,每每出谋划策,化险为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廉颇:最擅长死战的猛将

与谋臣蔺相如不同,廉颇是赵国历史上最勇猛的将领。每每主帅缺失,廉颇便会挺身而出,率部奋勇厮杀。少年时的廉颇生性果敢,善于骑射。他曾带领亲兵深入敌后袭击敌国军资,大挫其锐气。赵惠文王见他有过人之勇,十分看重,屡次提拔。

当年赵武灵王在襄陵之战中折损惨重,败退三百里。廉颇不顾旧伤未愈,假借监军之名加入战局。他奋勇杀敌,跃马突阵,激励三军殊死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赵军大获全胜,收复失地,为国争光。此后廉颇屡建奇功,立下赫赫战功。他带领诸侯联军数十万,多次大破齐、燕联军,为赵国东北边境立下坚固防线。杀敌无数,威名大振,连秦相国也为他忌惮三分。

一次边境小规模作战中,廉颇的部下违抗军令擅自杀俘。为维护军纪,廉颇毅然负荆请罪。他脱下战甲盔,赤膊裸体跪在赵武灵王面前,请求治罪。

然而赵武灵王心知其忠诚,不仅未责其过,反而加恩赏赐。他亲自为廉颇披上披风,将他扶起,并赞许他以身作则,稳固军法。自此,廉颇声名更盛。赵国将士爱戴他如同爱戴自己的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长平决战前:蔺相如和廉颇,赵国最强“将相和”组合

到长平之战前,蔺相如和廉颇已都是赵国第一流的重臣。他们关系十分密切,被誉为“将相和”。

蔺相像以圆滑稳重见长,廉颇则英勇过人。两人各司其职,但又能互相配合,是赵国最强大的组合。蔺相如坐镇中央,与赵王商讨大局。廉颇则带兵压境,威慑四方。有了他们坐镇,赵国的军政处处运转如行云流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秦国野心勃勃,大举东进。赵王厉兵秣马,战争一触即发。两人频频出谋划策,指点远交近攻,一步步化解险境。蔺相如设疑虚实,诱敌深入。廉颇则乘势围歼来犯之敌。他们先后歼灭秦军数万,为赵国争取战略缓冲。令秦国进攻受阻,久攻不下。

赵国上下对两人信赖备至。赵王也深感倚重,甚至有些忌惮。这让本就好弈的两人,关系更加牢固。蔺相如与廉颇经常聚会商议大计。蔺相如用他过人的智慧指点廉颇用兵方略。廉颇也由衷敬重蔺相如的谋略。两人合作无间,令赵国国力蒸蒸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长平之战:赵王轻信谗言毁掉强大组合

长平之战爆发时,年近古稀的蔺相如已逐渐退居二线。此役的主帅由廉颇挑大梁。廉颇据守长平,运筹帷幄。他采取坚壁清野,积极防御的策略,以逸待劳,想打消秦军的侵略之心。并建立起南北三道防线,牢牢守住关口,团团围住敌军,试图消耗敌人斗志。

这原本是正确的战略。然而就在秦军步步紧逼之时,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秦国诈称更换主帅,换上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卒。赵王听闻大喜,认为秦军已是强弩之末。当即撤换廉颇,改派自己宠信的赵括出任主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括轻敌深入,终致全军覆没。死伤40余万。此一举动,实为赵王轻信谗言,断送了廉颇这支坚定的主力军。也断送了自己的江山社稷。

这场浩劫发生时,蔺相如病榻在床,已经奄奄一息。当噩耗传来,他痛心疾首,泪水决堤。他预见赵国已无生路,终不免灭亡。卧病在床的他,无法阻止王上的错误决定。亲手建立的赵国防线,也在裂帛声中轰然崩塌。蔺相如心如刀割,嘶吼着诅咒赵王无能。最终他再也支撑不住,心力交瘁而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长平后:失望而终的两位功臣

长平大捷后,秦国势如破竹。赵国元气大伤,内忧外患,岌岌可危。廉颇在战后多次上书 赵王,希望重新调整策略,坚守边防。然而新上任的赵悼襄王已对他失去信任。廉颇奋战多年,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却在晚年被当成弃子。这让他由衷地感到失望和惋惜。

后来燕国大举入侵时,无奈之下,赵王还是起用了廉颇。已经 70 岁高龄的廉颇再次领军北上,豪情满怀。可就在他击退燕军之后,赵王又开始猜忌他。廉颇这才彻底看清形势,颓然离去。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廉颇始终想着为赵国建功立业,却郁郁不得志,最终在楚都寿春与世长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结语:要审时度势,去伪存真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迎来长平的惨败似乎已成定局。然而细看当中,又有多少事出可改?赵王如果不轻信谗言,廉颇的防线如果能守得住。蔺相如如果身体好转,坐镇中军。事情的走向又会如何呢?

历史无法重演。但我们总要汲取教训。无论面对怎样的险阻,也要审时度势,去伪存真。或许,痛苦就还有转机。

像蔺相如和廉颇这样的人才,本可以为赵国效力终老。但他们都没有得到好的结局。罪魁祸首不正是轻信小人,殃及社稷的赵王吗?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时代里,也定会面临种种抉择。愿我们能保持独立思考,树立正确判断。如此才会不虚此生,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