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讲《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前面已经从实相的角度讲了第一句,也就是“不即不离,亦即亦离”,也就是“非有非无,亦有亦无”。

那么我们再从实证修道的角度来讲,道可道,名可名,就说明道可以立名相。

但一切都是假名,当体是虚无的本体,是离一切名相的,所以非恒道,非恒名。

既然是假名,那么你在修行时,便不能执着于道,不能认为有个道让我修,为了修道而修道,此时便住了道的相。

所以佛家才说无所得,无所修,无所证,即无涅槃可得,无佛道可修,无菩提可证。

所以赵州大师才说:“佛之一字,吾不喜闻。”

并且《碧岩录》里也说:“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当你认为道实有时,然后你就会去故意修道。可道体原本是虚无的,什么都没有,本来无一物,是“非恒道”的,是离一切名相的。

如果你一直在故意修道,这背后还是有我,是我在修道,那么还是有为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最终无法悟道。

虽然如此,但就不能修道了吗?

其实也不是,毕竟「道可道」,毕竟无而非无,所以前期是可以故意修道的,并且你要认为有个道可以修,才会步入修行的行列。

只是随着功夫的纯熟,你必须从有为法,转到无为法,然后心中不再认为有个道可修,自然就没有了能修的我,此时能所双亡,我相即灭,不在被形骸之我束缚,彻底无我。

此时,虽然在修道,但心中没有修道的概念,这就是“修而无修”。虽然无道可修,但又自然在修,这就是“无修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