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松江九亭沪亭北路的马路中央,曾经矗立着一栋三层小楼,因为城市建设需要,政府决定拆迁,作为补偿,每位住户都能获得丰厚的补偿金。

但这栋小楼的主人张新国,却成为了中国"最牛钉子户",他以补偿太少为由拒绝拆迁,扬言要得到6套房产和1亿元的赔偿,才肯搬离。

这场对峙,整整持续了1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环球网等),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抗争的起因

张新国曾是上海市建设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

由于工作努力,他攒下了一笔积蓄。

婚后,他拿出这些钱,为妻儿盖起了这栋二层小楼。

后来,随着儿女长大成人,两个孩子也都成家立业,一大家子齐挤在小楼里,生活逐渐变得拥挤不堪。

为改善居住环境,张新国又花钱买下邻居的宅基地,将房子翻建成了三层小洋楼。

为了美观大方,儿女还凑钱将其精心装修了一番。

这栋粉红色外墙、欧式风格的小洋楼,成了小区里最惹眼的建筑,让张家成为街坊邻里艳羡的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张新国一家过着平静安康的生活中,一张张贴在小区公告栏里的公告,打破了这种平静。

2003年,上海市政府对松江区的城市规划进行了重大调整,计划对沪亭北路及周边地区进行全面改造。

按照规划,张新国家的小洋楼,正好处在改造范围内。

起初,张新国还有些欣喜。

他想,政府这么大力度地改造,到时候自己也可以跟着沾光,拿到一大笔拆迁款,一家人的生活必然会更上一层楼。

然而,当他拿到具体的拆迁方案时,欣喜瞬间变成了愤怒。

原来,政府的补偿方案是,按照户籍人口数,每户补偿最多三套安置房,外加一定数额的货币补偿。

张新国仔细算了算,按这个标准,自己家只能得到四套安置房和270万元左右的补偿。

这个数字,与张新国的预期差距太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当年为了盖这个小洋楼,他可是倾尽了毕生积蓄,还额外购置了隔壁的宅基地。

况且,自己的小洋楼装修精美,材料上乘,怎么能跟那些老旧平房同等对待?

更让张新国愤怒的是,补偿政策对子女数量的不公。

像隔壁一户人家儿子多,可以分到六套房;自己儿子少,就只能分到四套,这让向来自负的张新国无法接受。

一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建起的家,说没就没,还可能无法照顾老小,张新国就怒不可遏。

在征求意见会上,他拍案而起,向在场的拆迁办官员和开发商代表扔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的数字:"除非给我6套安置房,再加1个亿的补偿,否则,我张新国就是死,也不会搬!"

会场一片哗然,拆迁办主任和开发商代表面面相觑,显然没想到张新国会提出这么离谱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6套房和1个亿,足够在其他地方买好几套豪宅了!如果真答应他,那其他居民还不炸锅?更何况,开发商也没有那么多钱可以四处撒。

"1个亿,这怎么可能?老张啊,你这要求太高了,我们实在是满足不了。"办事处主任好言相劝。

"那我就不搬!你们爱拆不拆!"张新国硬梆梆地回答。

双方争执了许久,谁也不肯让步,最后,在僵持中不欢而散。

从那天起,张新国便成了远近闻名的"钉子户",无论拆迁办的人怎么劝说,他的立场始终没有松动半分。

在他看来,自己提出的条件一点也不过分,无论拆迁办怎么施压,他都不会妥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的挑战

面对张新国的漫天要价,拆迁办和开发商自然无法接受,在多次沟通无果后,他们决定"先撇下张新国"修路。

于是,一纸"绕开张宅"的施工令下达了。

很快,张家小洋楼两侧便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

推土机、挖掘机轮番上阵,仿佛一夜之间,小洋楼就成了一座"孤岛",被车水马龙的马路环绕。

噪音是最先侵袭而来的,清晨6点,几十台机器轰然启动,整个小区都在震颤。

张新国一家还在睡梦中,就被吵醒。

一开始,张新国还以为是地震了,跳起来就要跑,等他看清是施工队在作业,气不打一处来。

渐渐地,张新国意识到,这可能是拆迁办和开发商的"阴谋",是要逼他就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噪音还只是开始,随之而来的是令人窒息的灰尘,水泥、沙石、尘土飞扬,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味道。

一到晚上,小洋楼简直就像个"孤堡",被万家灯火包围,却只有自己还在黑暗中。

张新国不止一次想要冲出去理论,都被妻子拦下。

她担心张新国再惹是生非,反倒让开发商找到把柄。

施工队走了,马路修好了,张新国一家的麻烦却没完没了,原本宁静的小区,一夜之间变成了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

汽车昼夜穿梭,噪音和尾气无时无刻不在侵扰着张家人的生活。

一米八的围墙,根本阻挡不了汽车的喧嚣,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小洋楼简直就像个孤岛,被车流包围。

张新国气得牙痒痒,恨不得冲出去跟那些司机拼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可怕的是,小洋楼随时都有被失控车辆撞毁的危险。

这种担心并非多余,有一次,一辆大货车失控撞上了小洋楼的围墙,砖瓦横飞,整个楼体都在震颤。

张新国吓出一身冷汗,以为房子要塌了。

无奈之下,他只能自掏腰包,加固了围墙,在墙根处安装了防撞设施。

可就算这样,张新国一家仍然心惊胆战,生怕哪天醒来就发现房子塌了。

除了糟糕的居住环境,张新国还要面对家人的不满情绪。

儿子是个体面人,最看不惯父亲的"倔脾气",他不止一次跟张新国吵架,指责他不顾家人死活。

女儿本就脾气急躁,整天抱怨环境差,孩子总生病,久而久之,两个儿女都受不了,纷纷搬离了小洋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新国自己何尝不煎熬?一想到儿女搬走,妻子整日愁眉不展,他就好像心被刀割。

尤其让他内疚的是,岳母的去世。

那是个雨夜,一辆急刹车的轿车撞上了小洋楼。

张新国正好不在家,岳母被突如其来的撞击吓得心脏病发作,送医院时已经晚了。

望着岳母的遗像,张新国泣不成声,他从没想过,自己的坚持会带来这样的悲剧。

悲剧的阴影笼罩着张家,张新国整日郁郁寡欢,一家人似乎都在逃避现实。

渐渐地,张新国发现街坊邻里也用异样的眼光看他。

"张新国见钱眼开,贪得无厌。"

这样的风言风语传到张新国耳朵里,像一把把利刃刺进他的心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府的出手

为打破僵局,九亭街道"动迁办"主任陆辉决定亲自出马。

陆辉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在基层工作多年,深知做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他没有一来就谈拆迁的事,而是先去张新国家里坐坐,关切地询问张新国一家的生活情况。

张新国刚开始还有些戒备,但看到陆辉真诚的眼神,心里的防线渐渐松动了。

他向陆辉倾诉了自己的不易:房子震动得厉害,家人都搬走了,就连自己的岳母也走了……说着说着,张新国红了眼眶。

陆辉默默地听着,时而点头,时而叹息,他能理解张新国的不舍,但眼下的僵局,总要有人来打破。

"老张,我理解你的心情。这个家,是你用半辈子的心血换来的,搬走谈何容易。但你想过吗,现在这样对抗下去,受苦的只会是你和家人啊。"陆辉语重心长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新国默不作声,但陆辉能看出,他的话起了作用。

临走时,陆辉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嘱咐张新国有什么困难随时联系他。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陆辉多次上门做张新国的思想工作。

每次,他都会带去一些慰问品,跟张新国唠唠家常。

渐渐地,两人建立起了信任。

陆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张新国再僵持下去只会伤害自己和家人。

"老张,你是个明白人。你的诉求,政府并非不能理解。但你想过吗,像你这样的'钉子户',全国有多少?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要价,中国的城市建设就别想进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辉的一番话,让张新国若有所思。

他似乎意识到,自己的"申诉"是多么的无力和可笑。

转机出现在2017年,这一年,陆辉又一次登门拜访。

这一次,他带来了新的方案:如果张新国同意搬迁,政府愿意按14年前的标准给予补偿,并妥善安置他年迈的岳父。

在物价上涨的今天,14年前的补偿标准,虽然比不上张新国的期望值,但已经是政府的极限。

而对老人的安置承诺,更是打动了张新国,他知道,自己再坚持下去,只会让亲人蒙受更多苦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的妥协

在陆辉的感化下,张新国终于意识到自己错了。

他想起妻子的眼泪、儿女的怨言,意识到曾经幸福的家,已经四分五裂。

为了家人,为了岳父安度晚年,他终于在2017年8月在拆迁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当推土机轰然撞向小洋楼时,张新国感慨万千。

他后悔当初没有多为家人着想,也感谢陆辉的真诚帮助。

最终,张新国拿到了4套安置房和270万元补偿,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

尽管与最初的期望相去甚远,但他已经学会知足常乐,毕竟,比钱更宝贵的,是家的完整,是亲人的欢声笑语。

张新国14年的抗争,给他个人、家庭都带来了巨大伤害,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

当个人诉求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学会理性权衡、适度妥协,才是明智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环球网,上海“最牛钉子户”:政府官员态度温和了,那就搬吧,2017-09-15 环球网,上海“最牛钉子屋”已搬空 获赔4套房加230万,2017-09-14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