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简称“辽”,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此名。位于东北地区的南部,南濒黄河、渤海二海,辽东半岛斜插于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山东半岛遥相呼应,西南与河北接壤,西北与内蒙古毗邻,东北与吉林为邻,东南以鸭绿江为界与朝鲜隔江相望,自古以来,都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很受朝政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辽宁更是有过辉煌的历史,它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新中国创造了“第一枚国徽”、“第一炉钢水”、“第一台机床”、“第一艘万吨轮船”等1000多个全国第一,被誉称为“共和国长子、东方鲁尔”,“辽老大”。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与辽宁省第一任省委书记黄欧东的艰辛付出密不可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欧东是一位老红军,建国后的成就很大,他是沈阳市第一任市委书记、市长,辽宁省第一任省委书记。他还担任过东北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辽宁省省长、省政协主席、省人大主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官至正部级,为东北呕心沥血,贡献了几十年。那么,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又有哪些传奇经历呢?

位于江西中部的永丰县,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在革命战争年代,它是中央苏区的全红区,第一次反“围剿”的主要战斗区。1905年9月14日,黄欧东就出生于永丰县野陂村一个十分贫穷的农民家庭,祖上几代都是无土地、无房产、无家产的“三无家庭”,靠着给地主打长工、短工谋生,一家人常常过着忍饥挨饿的苦难日子。

后来,黄欧东的父亲学了一门裁缝手艺,家境才稍有好转。黄欧东11岁时,开明的父母节衣缩食送他去私塾读书,由于他从小聪明睿智,又发奋苦读,连跳几级直接进入高小读书,学到了一定的文化知识,这为他以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

1921年,黄欧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吉安六中就读,早就受到五四运动新思潮影响的他,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和各种爱国主义活动,并利用寒假,在家乡创办进步书刊和夜校,向工人、农民积极宣传进步思想。

1925年,黄欧东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奉命回到家乡,在永丰小学当了一名老师,以教书打掩护,秘密从事革命工作。他还发起成立思江学会,创办《平民报》,积极宣传革命先进思想,发展党组织,壮大革命力量。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全国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黄欧东受党的委派回到家乡,担任中共江西永丰县委书记,继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发展党的新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后,国民党反动派在永丰制造了“三七反革命事变”,黄欧东不幸被捕入狱。在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面前,他始终坚贞不屈,没有透露任何有关党的秘密,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后经组织的极力营救,才得以释放出狱。

出狱后,黄欧东奉命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部队迅速占领国民党江西党部之后,随即又遭到了国民党军的反扑,起义部队被迫南撤。

之后,黄欧东奉命返乡领导秘密斗争,不幸在返乡途中感染伤寒,幸亏此地距离舅舅家不远,在舅舅的细心照料下,他才得以活了下来,总算捡回一条性命。

1930年,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攻下了永丰县城,黄欧东带着他的两个表弟一起参加了红军,从此以后,开启了他辉煌的军旅生涯。由于黄欧东有文化,被安排在红三军第八师当了一名参谋,具体负责文书的起草和传达工作。

不久后,蒋介石调集10万大军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毛泽东和朱德率领4万红军经过浴血奋战,歼灭了1万余名敌人,还活捉了敌18师师长张辉瓒,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在这次反围剿战斗中,黄欧东立下了不少战功。后来,他又接连参加了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战斗。

由于黄欧东英勇善战,在宣传和政工等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职务也不断地得到提升,很快就从宣传科长升为了师政治部主任。在红军长征的时候,黄欧东由于父亲做裁缝生意而遭到了审查,被降职为红一军团教导营指导员。

但他丝也没有消沉,仍然以高昂的斗志随军长征。在长征途中,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他不畏生死,身先士卒,奋勇杀敌,立下了大功。他与战友们一起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历经艰险,终于抵达陕北。

到达陕北后,黄欧东被任命为陕北红军大学地方干部营政委,庆阳教导团政委等职,为红军队伍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全面抗战爆发后, 黄欧东奔赴抗日前线,担任陇东特委副书记兼秘书长,延安马列学院副院长等职,在陇东地区积极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大生产运动,不仅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而且还为边区政府和前线将士提供了一定的物资保障。

1938年,黄欧东担任抗大一分校政治部主任兼党委书记,面对日伪军的大肆“扫荡”,他机智果断地带领学校全体师生,成功突围转移至壶关、长治一带,有力地粉碎了日军的进攻。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为军队和地方输送了大批优秀干部,许多学员都在后来的革命斗争和新中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之后,黄欧东又担任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平汉纵队政委,抗大第6分校政委,太行军区晋中分区政治部主任,率部多次挫败了日伪军的“扫荡”、“蚕食”、“铁壁合围”计划,给予了日军狠狠打击,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3年,黄欧东调回延安,担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总政治部锄奸部副部长,为保卫延安和党中央的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抗战胜利后,黄欧东随中原干部团,经过长途跋涉,赶赴东北开展地方工作,他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和治理技能,很快就打开局面,巩固了解放军在东北战场的胜利成果。

在东北的土地上,每当解放军打下一个地方,黄欧东等人就立即建立当地政府,发动一片群众,随后又为解放军提供后勤保障,使之成为解放军的后方物资储备基地。

由于黄欧东在东北地方理政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干劲,很快就脱颖而出,深受上级领导的欣赏和器重,被委以重任,历任冀热辽军区政治部主任,嫩江省建设厅厅长,中共黑龙江省委委员兼建设厅厅长,辽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沈阳沈阳市委主任等职,积极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大力发展经济,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黄欧东出任沈阳市第一任市委书记、市长,东北局常委、秘书长,为建立地方人民政权,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各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辽东和辽西合并为辽宁省后,黄欧东再次扛起大任,出任辽宁省第一任省委书记。你要知道,辽宁省一直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主战场,更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大后方,他肩负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欧东就任省委书记之时,辽宁可以说是破败不堪,百废待兴,处于一个急需发展的境地。他上任的第一步就是稳定社会秩序,因为当时的辽宁还潜伏着大量的特务、国民党残余势力,他们隐藏在暗处,伺机寻找机会破坏新生的人民政权。

黄欧东立即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肃反运动,对暗藏的反革命分子和一些破坏分子进行仔细甄别和坚决打击,经过四轮大规模、严厉的“肃反”运动,一共查处了将近三万余人的反革命分子,社会秩序得到了明显好转,为辽宁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随后,黄欧东便大张旗鼓地发展经济,他充分利用中央把东北列为全国重工业发展的政策优势,着重狠抓辽宁省的工业经济,在全省上下吹响发展经济的号角。他一方面亲自跑到北京,积极向国务院各部委争取项目;一方面,他又狠抓各项目的落实和发展成效。

在黄欧东的领导下,我国在“一五”时期的156项重点项目中,就有24项工程落户在辽宁大地上。1958年,他亲自陪同毛主席视察国家重点工程抚顺两露天煤矿,请主席抽沈阳出产的“大生产”牌香烟,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称赞。

在黄欧东主政辽宁期间,辽宁的工业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国家贡献了“第一枚国徽”、“第一炉钢水”、“第一台机床”、“第一艘万吨轮船”等一千多项全国第一的纪录,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五”期间,全国50%以上的原煤,30%以上的电力,60%以上的钢铁,都是来自于辽宁省。也就是说,此时的辽宁省成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资保障供应地。因此,辽宁也被誉称为“共和国工业的摇篮”、“共和国的装备部”。

晚年的黄欧东还担任过辽宁省政协主席、省人大主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继续为辽宁省的发展献计献策,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将自己的后半生都贡献给了辽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3年11月28日,黄欧东逝世于沈阳,享年88岁。黄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足迹永远留在了辽宁的大地上,他的光辉事迹载入了共和国的史册,为后人所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