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几天科技圈又曝出来个大新闻:美光科技计划扩大在华投资,继续与中国合作。

美光科技,对于这家美国芯片巨头,很多人应该不陌生:

就在去年5月份,美光科技刚刚“求锤得锤”,因存在网络安全问题隐患,被在中国市场禁售。

当时美国商务部还曾因此提出抗议,一度闹得沸沸扬扬。

只不过,抗议无效,继续禁售。

接下来的事情让人大跌眼镜,这个美国芯片巨头迅速上演了一波“滑跪”,先是宣布投资西安工厂,如今又宣称继续扩大在华投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巨头之前是如何上蹿下跳的?如今又为何跪得如此坚决如此彻底?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背后的故事,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吃中国的饭,砸中国的锅

吃中国的饭,砸中国的锅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美光科技CEO桑杰·梅赫罗特拉直言,目前美光已经在华投资超过110亿人民币,感谢中国政府的支持,未来计划扩大在华投资,继续与中国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咋回事?美光科技当初桀骜不驯的模样,依旧历历在目,怎么现在痛改前非,摇身一变成为我们友好的“合作伙伴”了?

作为头号“反华急先锋”,近年来美光科技上下横跳,不光吃中国的饭,还要砸中国的锅。

早在2016年,贸易战还未打响的时候,美光科技就开始了对美国政府的游说,企图通过这些盘外招,不遗余力地打击中国竞争对手。

等到2018年,特朗普正式发动对华制裁后,美光科技更是肆无忌惮,毫不掩饰对于中国企业赤裸裸的恶意。

比如当初美国对华为展开制裁,美光科技甚至等不及美国商务部下达禁令,在此之前就宣布对华为停止供货,压根就不管什么美国商务部,也不管所谓的禁售缓冲期。

根据美国众议院、联邦法规要求披露的游说数据,2018年以来,美光科技是全美国半导体行业向美国政府游说次数最多的公司,从2018到2022年的5年时间里,美光科技向美国政府提交了超过170个游说内容,其中与中国相关的游说内容占比高达6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但这并不妨碍美光科技用出各种抹黑攻击的下三滥招数,来打压来自我国的竞争对手,无所不用其极。

除了华为之外,包括福建晋华、联电公司、台湾联华电子等等,都曾受到美光科技的猛烈狙击。

然而,虽然美光科技跳得最欢,但当“铁锤”真的抡到脑袋上时,还是慌了。

良心发现?被打痛了!

良心发现?被打痛了!

如此积极地反华,那中国市场对美光科技而言,想必一定是可有可无吧?

大错特错,多年来,美光科技在中国市场赚取了丰厚的利润。

2018年,美光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创下历史新高,达到了173.57亿美元,占全公司总营收的58%。

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市场就是美光科技的顶梁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5月份,网信办发出对美光科技的“封杀令”之后,最初美光科技态度显得十分淡然,似乎遭受制裁对其带来的影响微不足道。

但仅仅1个月时间后,美光科技就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
根据预计,这项禁令至少会使其在华收入半数不保。

最终的结果也是如此,美光科技业绩直接腰斩,2023财年财报显示,实现营收155.4亿美元,同比暴跌49%,净亏损58.3亿美元,而上一财年净利润为86.9亿美元。

那既然事已至此,是不是要反华反到底,直接硬刚,就此退出中国市场呢?

可惜的是,这个美国芯片巨头的膝盖不是一般地软,很快就上演了一波“滑跪”,跪的姿势比谁都标准。

递交“投名状”

递交“投名状”

被拉进黑名单后仅1个月,美光科技就高调宣布,计划未来几年时间内,对其位于西安的封装测试工厂投资超过43亿元。

为了挽救舆论,美光科技还特意强调,这次投资将会为中国增加500个工作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00个工作岗位,看似不多,但如果了解美光科技过去的做法,就会发现这是多么“惊人”的转变。

前面我们提到了,巅峰期中国市场占到美光营收的58%,但其实美光在中国的长期资产仅有4.4亿美元,仅占全球长期资产的1%。

换句话说,中国市场对于美光科技而言只是一个倾销市场而已。

可哪怕如此,等到2022年时,美光科技还是解散了位于大陆仅有150名研发人员的“迷你研发部”。

甚至为了防止“技术流失”,美光科技还专门为其中40多名核心研发人员发放移民签证,带到美国。

当然了,在中国宣布对美光的禁令之后,美光态度已经出现了180度的转变。

包括这次美光CEO表态,直言“美光在中国的投资超过110亿人民币”,其实都是投名状的一部分,说白了就是不愿意放弃中国市场。

不过这其实也无可厚非,毕竟赚钱才是这些商业巨头的根本目的,为了利润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都在情理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证明,对于美光这种“吃饭砸锅”的商业巨头而言,哪有什么“良心发现”,只有打痛了之后的“回头是岸”。

丢掉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业绩崩盘怎么办?还怎么向股东、向广大投资者交代?

因此,美光科技缴纳“投名状”,也仅仅是为了继续经营中国市场,而做出的“买保险”之举,仅此而已。

深入挖掘热门话题背后的真相,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