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孙云)今天上午,杨浦内江大板房成套改造项目启动二次征询正式签约。短短一两个小时光景,240户居民全部完成签约,同意率达到100%。这是《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发布后上海首个“原址改建+协议置换”项目,不仅再次刷新了城市更新加速度,也是杨浦区自去年9月以来连续第三个实现100%签约生效的城市更新项目。而且,凤城三村130号两幢小梁薄板改造项目已以29小时实现100%同意的比例完成一次征询,清明节后预计即可高比例完成二次征询。难度颇高的“全票通过”是如何在杨浦连续实现的?记者走访各项目基地深入了解到,这是杨浦各相关单位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全心全意解答百姓“忧心事”,做好矛盾“调解员”,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生动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居民一起庆祝改造项目二次征询百分百签约。刘歆 摄(下同)

5层的内江大板房位于控江路501 -515号(单号),建于上世纪60年代,因房屋为大型板壁结构,因而被称为“大板房”。房屋内部空间狭小,居住人员构成复杂,住户以老年人和困难群体居多。由于房屋没有独立厨卫设施,为居民如厕、洗浴、烧饭等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且环境脏、乱、差,大家想要改善居住环境的想法越来越迫切。

为回应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期盼,充分彰显现代、宜居、韧性的城市更新内涵,杨浦区委区政府下大决心,从去年起相继启动内江大板房成套改造一次征询和二次征询预签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居民代表插牌宣告项目240户签约率达百分百

这一过程并非没有困难,就拿二次征询来说,预签约率为95%,仍有5%居民没签字。为了让所有老百姓都能高高兴兴乔迁新居,把好事真正办到每个居民的心里,一方面,延吉新村街道采用机关和居委干部、社区大管家、心理咨询师、律师等力量分组包干的形式,逐一上门了解居民意见诉求和思想动态,广泛倾听居民意见建议;另一方面,区房管局等单位通力合作,不断优化完善更新方案,将民意融入改造全程。例如,根据项目老年人占比高达86.67%、残疾人占比17%等“上下楼难”实际困难,以及群众呼声强烈的“一门关”、晾晒难等诉求,积极探索创新规划、立项审批路径,指导优化设计方案,以“成套改造+加装电梯”协同焕新、“落架修缮+外立面焕新”整体提质,在实现成套独用同时增设阳台、加装电梯,打造“内外兼修”幸福宜居样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签约公示牌前,老邻居一起展望美好未来

由于内江大板房是上海首个“原址改建+协议置换”项目,工作组创新做法,坚持自治共治,百余次深入一线“望”实情、“闻”民声,最终以“价值置换”为原则,提供原址回搬、异地置换、货币安置相结合的多元安置方案,最大程度兼顾居民“拿房”“拿钱”不同安置需求,实现改造共谋、成果共享。在原址改造方案“做到极致”基础上,通过居民互相协商,让居民感受到更多政策温暖和实惠,促进项目整体成功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说:居住在控江路509号已经23年的居民黄女士即将告别煤卫合用的老旧住房

用更大的诚意、更好的举措推动旧住房成套改造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这是内江大板房成功的“秘密”,也是半年来三个项目全部实现100%的“秘密”。回顾去年9月签约生效的凤城一村和东郸小区两个拆除重建项目,同样有一套独具杨浦特色的“组合拳”:创新路径打通“堵痛点”,数治管理赋能“全过程”,激活要素打造“样板间”。据杨浦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老百姓关注的改造期间房屋灭失后产生的户籍权益问题,杨浦创新由人口办、房管、街道、派出所、实施主体等五方联合盖章出具“户口白名单”,确保与户籍挂钩的就学、低保等民生权益不受影响。又比如,通盘考虑提前筹划,在去年的凤南一村项目增量房屋设计时,已经为下月即将二次征询的凤南三村项目预留“种子房源库”,并与社区内的学校改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新建等联动,让城市更新实现片区整体受益。

上午10时许,大批居民来到内江大板房成套改造基地庆祝签约生效。杨浦区委书记薛侃,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海鹰等也来到居民中,共同见证大家的喜悦。今年,杨浦全面打响城市更新“三大战役”,在完成大板房“开门红”基础上,还将比全市要求的时间提前三年完成小梁薄板收官的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