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曾放话:“我敢说,把一些节目里的专家放到市场上,不出半年就要饿死了。因为他们压根就买不到真东西!”
有一次,马未都的朋友交了3000块报名费,去上鉴宝节目,他带上了一件之前花几万块从内蒙收来的一个藏品。
节目中,专家鉴定这件藏品价值500万。
几万块钱顿时翻了几百倍,马未都的朋友很高兴,连忙去找马未都报喜。
马未都看了看,说这件东西并不值钱,比朋友的年龄还小。
朋友反驳道:在节目上,鉴定专家说这件宝贝估值有500w呢。
马未都笑了笑:“专家你也信?你已经中了专家的套路了!
现在这些文物鉴定专家只看书不上手,就像看书学游泳一样,一下水肯定沉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2年,北京故宫的专家就发生过一起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件。
事情的起因是海关在一位即将出境的旅客身上发现了珍贵文物唐三彩,但旅客却声称这是工艺品,并不是古董。
海关为了验明真伪特意请来了故宫专家进行检验,经几位专家确认一致认为这是古董真品。
旅客为了表明清白,就带领一行人去到了自己购买唐三彩的地方,结果发现这里的工匠是一位仿制唐三彩的高手,也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这样的事件之所以会发生,一方面是这位高手的技艺确实了得,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故宫专家们也有着失手的时候,而他们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他的专家了。
一次,一位退休的老工程师找到马未都,请马未都帮他鉴定一个汝窑的盘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未都看了一眼就说:“你这个东西是新的,你要是喜欢,就自己留着玩吧”。
老头一听马未都的话,脸色立马就白了,而且全身发抖,口中念道:
“这怎么可能是假的呢?这怎么可能是假的呢?我请专家看过,说这是真的啊!“
老头的反应把马未都吓坏了,害怕老头再出个好歹,连忙扶老头坐下,问老头:”老先生,这东西您多少钱收的?“
老头:”60万。“
马未都:”您从哪收的啊?”
老头:“我前一阵子去河南,听一个人说有个村子正出土文物,他就带我过去看了一眼。
这个盘子是我看着他们挖出来的,我好不容易才从别人那里抢过来的,怎么能是假的呢?”
马未都一听就明白了,这是别人做局把老头框进去了呀。
不用说了,从带老头过去的人,到那些挖出盘子的人,再到跟老头竞价的人都是演员,合伙把老头给骗了。
马未都:“老先生,您现在回家,叫上您孩子再回到您买盘子的那个地方,看看还能不能找到卖您盘子的人,看看能不能退点钱回来。
要是找不到,您就让孩子带您去警局报案,看看能不能挽回一些损失。
现在有些专家说的话,听听就得了。”
现在很多的专家,都过于认准书本,让文物鉴定成了纸上谈兵,也让文物鉴定这个学科成为了捞金的一种手段。
毕竟电视节目都有着自己的台本,而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只是一场经过精心安排的盛大表演秀,而想要跻身于这场秀,专家的身份就是一张很好的入场券。
马未都曾经表达过对很多电视节目里专家的不认可,有些专家在替嘉宾鉴赏宝物时,总会有一些在马未都看来的错误。
比如,很多电视节目的专家都喜欢在鉴定时戴着白手套,看上去就显得专业,可马未都指出这样的做法有时候也是错的。
假如鉴定的物件是瓷器或者玉石,本身就需要鉴定时的触摸来给出结论,而戴上手套只会让这一项变得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这些器物比较光滑,容易掉落,而戴上手套更是增加了掉落的可能性。
在某些需要佩戴的场合,如古籍书画的鉴定时,很多专家又脱下了手套,这对于脆弱的纸张,可以说危害极大。
这样的专家,就是马未都口中在市场里活不下去的专家,因为他们很多人的能力或许都配不上专家二字。
2012年,王刚主持了一档名为《天下收藏》的节目,请来国内著名的鉴宝专家和学者。
每个藏友在上节目前,都要签一份“生死文书”:如果专家鉴定持宝人的藏品是赝品,王刚就会当众砸掉藏品。
其中有一只“甜白釉”手杯被三位专家鉴定为赝品,于是王刚小锤一挥,杯碎且持宝人心也跟着碎了。
后来持宝人拿着碎片去其他鉴定机构鉴定,专家说是真品,至少价值两亿。
持宝人一听立马不干了,直接就把节目组和王刚给告了。
随后“2亿宝贝被砸”事件不断发酵,王刚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对此,王刚也是十分委屈地说,他自己认可了,也同意了砸,与我何干。
专家的话不能信,他们说是真的你就信,那是愚笨!
再说了,即使是真品那也不值两个亿,最多也就20万。“
一些鉴宝节目为提高收视率,也会专门请一些人拿着赝品去砸,满足观众的视觉冲击提高快感。
把节目当真,节目又能有几分真,况且那几分真就能撑起其权威性吗?所以这时候专家就起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马未都告诫大家说,千万不要相信专家,估计两亿的古董,你200万转让给他,他绝对不敢要的。
大家对此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