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大军攻入了大明皇宫,大明皇帝朱由检叹息一声,于煤山一棵歪脖子树上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位本该受到万众瞩目的大明天子,临死前肯陪在其身边的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祯之死也标志着延续两百多年之久的大明王朝正式宣告灭亡,而说起明朝的灭亡,人们总会为两个人感到可惜,一位是袁崇焕,另一位则是孙传庭,当时袁崇焕主要负责抵御清廷的侵扰,而孙传庭则负责镇压大明境内的起义军。

袁崇焕的故事暂且不谈,在大明灭亡前几年,孙传庭可是将高迎祥、李自成等人打得节节败退,最后逃进深山才得以保命,那么李自成的队伍后来又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这就不得不说崇祯曾经干的蠢事了,他曾经将孙传庭关入牢中三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崇祯皇帝还是将孙传庭放了出来,但大明的运势已尽,孙传庭也无能为力,只能以身殉国,也正是在孙传庭身死半年后,李自成攻入了大明皇宫。那么问题来了,孙传庭为何又打不过李自成了呢?

大明灭亡的一己之见

大明从朱元璋建立起,传至朱由检结束,270多年的国祚相比于历史上的其他王朝并不算短,期间有过万邦来朝的辉煌,也有过君王北狩的低谷,不过总体来说,大明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明中后期国势出现倾颓之势时,大明君臣也不是没有想办法挽救,比如万历时期的改革就极大缓解了大明内部出现的矛盾,可惜这些举措并没有完全将大明拉到正轨,偌大家业传至朱由检手中时,早已千疮百孔。

当然,也有很多说法称大明不是亡于崇祯皇帝之手,而是“实亡于万历”,这个说法太过于绝对,但也有一定道理。万历皇帝登基之时不过十岁,大明在首辅张居正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呈现中兴之兆,可惜张居正死后,其政没有贯彻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万历皇帝开启了长达28年的不上朝生活,这导致宦官干政、派别林立等众多问题浮出水面,尤其是腐败、怠政之风盛行,使得吏治败坏。

另外就是万历三大征巨额的花费,据《明神宗实录》记载,三大征仅耗费的饷银就高达1120万两,这使得大明国库出现亏空,无奈之下,万历皇帝下令征收矿税,惹得朝廷、民间怨声载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九边重镇的常年支出也使得大明国库不堪重负,后来甚至到了连士兵饷银都发不出的地步,几个月或者整年无饷可发的情况时有发生,到了崇祯年间,部分地区的饷银已经两年未发,如此情况,大明怎么会不亡。

孙传庭被关三年

明朝后期朝局糜烂,民间也经常发生叛乱,比如闯王高迎祥、李自成等人,崇祯九年,孙传庭担任山西巡抚,参与剿灭农民军,事实证明孙传庭在军事方面有很高的天赋,从文人转为武将后,接连平定陕西、河南等地的叛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孙传庭解决叛乱时,朝廷没有给他拨下一分饷银,都是依靠他自己的手段解决了军饷问题。不过孙传庭虽然才能很高,却不甚了解人情世故,他在朝廷中不仅明确反对杨嗣昌的四正六隅之策,还处处不配合杨嗣昌的规划安排:

会杨嗣昌入为本兵,……分四正六隅,马三步七,计兵十二万,加派至二百八十万,期百日平贼。传庭移书争之,曰:“无益,且非特此也。……贼不必尽,而害中于国家。”累数千言,嗣昌大忤。

杨嗣昌曾经给孙传庭下发任务,招募本地兵卒一万人,而朝廷则会下发饷银23万两,而孙传庭根本不理会杨嗣昌,自己筹集钱粮饷银招募士卒,且不向朝廷上报招募士卒的人员情况,这令杨嗣昌对孙传庭多有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孙传庭与洪承畴合力围剿陕西农民军,使得李自成带领18人仓皇而逃,躲进深山老林中才避免一劫。此外,杨嗣昌倚重的将领是熊文灿,此人指挥作战能力一般,一直主张安抚、招降农民军,而孙传庭向来主张剿杀这些匪寇。

孙传庭在与熊文灿合作围剿河南一带的农民军时,熊文灿曾写信一封让孙传庭停止围剿,不要破坏他的招降大计,但孙传庭不以为意,继续领兵出击,直到杨嗣昌来信,他才答应撤兵,不过此后熊文灿的招降仍旧宣告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祯十二年,孙传庭因不赞同陕西将士留守蓟辽而与杨嗣昌起争执,后因建议不得采纳而托疾称病,提出乞骸骨。杨嗣昌早就对孙传庭不满已久,于是指责他是装病,崇祯信以为真,将孙传庭关入牢中,而这一关就是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