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德国陆军无论在整体武器装备性能上,还是步兵战术上都远胜于日本陆军,在坦克装甲力量方面更是压倒性的优势。作战单元越大,德军的优势就越明显,军/集团军层次德军拥有的优势让日军望尘莫及。不过在基层作战单元,德军的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处于下风。今天对德日两军在步兵连级别的火力做一下对比,为了尽可能体现公平性,用二战初期的德日陆军步兵连资料对比。

MG-34型7.92毫米通用机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G-34型7.92毫米通用机枪

首先看二战初期,1939~1940年的德国陆军步兵连。当时德国陆军一个步兵连大概有190多人,主要火力是12挺MG-34型7.92毫米通用机枪和3门LeGrW 36型50毫米迫击炮,至于冲锋枪装备数量并不多,此时MP40冲锋枪还未大量装备部队。优点是早期步兵连编制完整,步兵连下辖各作战单元人员都是实编,士兵军事素质和士气也较高。二战后期的德国陆军步兵连虽然平均火力得到提升,但是士兵军事素质下滑太严重——因为老兵损失太大,整体作战力反而下降了。

再看看一下1939~1940年的日本陆军情况,日本一个满编陆军步兵中队181人,人数上跟德军一个步兵连差不多。日军步兵中队的主要火力是9挺大正十一年式6.5毫米轻机枪和9具八九式50毫米掷弹筒,少数精锐部队把大正十一年式6.5毫米轻机枪换成了九六式6.5毫米轻机枪。实战中日军一个步兵中队会多携带3具掷弹筒,每个步兵小队加强1具,鬼子对掷弹筒情有独钟。另外此时的日本陆军经过2年多侵华战争锻炼,部队实战经验丰富,老兵比较多,士气也高。

先对比一下双方的机枪性能,MG-34型7.92毫米通用机枪无论是射速、射击持续性还是枪械可靠性方面都完胜日军大正十一年式6.5毫米轻机枪,在实战中1挺MG-34可以压制2挺大正十一年式。德军步兵连在机枪方面拥有压倒性优势!

LeGrW 36型50毫米迫击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eGrW 36型50毫米迫击炮

再对比一下双方的步枪性能,德国步兵装备的是毛瑟98K型7.92毫米短步枪,而日军装备的是三八式6.5毫米步枪。这两款步枪各有千秋,射击精度都比较高,毛瑟98K由于口径大威力更大些,而三八式步枪枪管长,射程较远。可以参考一下中国抗战战场上实战情况,国军装备的德制毛瑟步枪在跟日寇三八式步枪对射中并没有占到多大便宜,当时部分国军甚至装备了更好的马四环步枪——比毛瑟98K更精良。因此德日双方步枪对比打平相对客观。

再对比一下步兵连火炮性能,德军装备的是3门LeGrW 36型50毫米迫击炮,该炮优点是有瞄准装置,新手也可以有较好的射击精度。缺点是偏重,需要专人携带。另外射程太近,最大射程只有520米。炮弹装药量只有127克,威力实在太小了。还有弹药携带量太少,一个迫击炮3人小组携带两箱(一箱10发)炮弹就不错了。该炮在欧洲战场上的实战表现也很差,1941年后就停止了生产,1942年前线部队渐渐地不再配备这种武器。

日军步兵中队装备的是9~12具八九式50毫米掷弹筒,八九式50毫米掷弹筒非常轻便、单兵就可以携带,且炮弹威力很大——高爆弹装药量达800克,最大射程达到700米。掷弹筒的缺点是没有瞄准装置,对新手不友好,不过1939~1940年日军老兵多,因此不是问题。同时日军掷弹筒弹药携带量很大,一个掷弹筒3人小组就可以携带数十发炮弹,且八九式50毫米掷弹筒可以发射91式手榴弹(每名日军士兵携带有2枚91式手榴弹),持续作战能力非常强。

八九式50毫米掷弹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九式50毫米掷弹筒

对比可以发现日军火炮威力特别强,9~12具八九式50毫米掷弹筒VS3门LeGrW 36型50毫米迫击炮,有压倒性优势。需要注意的是掷弹筒专门克制轻重机枪,抗战时期国军的轻重机枪火力点在日军掷弹筒打击下损失惨重。因此德国步兵连的12挺MG-34型7.92毫米通用机枪在日军掷弹筒打击下很难存活下来,而失去了机枪火力支持的德国步兵单靠毛瑟98K型7.92毫米短步枪是无法与日军步兵中队对抗的。

综上所述,如果得不到营/团级级火力支援,德军一个步兵连靠自身是很难跟日军一个步兵中队对抗!